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共同书写的历史 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

封面

作者:石硕 等

页数:43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201252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总书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文史籍是记载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对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的专题研究。这些内容侧重于朝代纪年纪事、民族交流比如唐蕃关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的记载,揭露了藏文与藏族史学和汉文与中原史学间的文化交融,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共同书写,深化我们对包括青藏高原和中原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命运的理解。

作者简介

石硕,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藏族史研究。著有《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青藏高原碉楼研究》《藏地文明探寻》等1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曾现江,1976年生,重庆忠县人,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民族史研究。 黄博,1982年生,重庆长寿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族史和宋史研究。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谣言、风俗与学术: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地理考察》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学者和大学及以上学生细致梳理藏文史籍中的中原王朝历史记载,展现汉藏交融史,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命运的理解。

目录

绪 论 藏文史籍有关中原的记载及其研究价值…………………………..1

节 吐蕃时期藏文史料有关中原的内容 ……………………………………..2

第二节 后弘期藏文史籍关于中原的记载 …………………………………………7

后弘期早期的伏藏文文献有关中原的记载 ……………………………………..8

元明时期藏文史籍有关中原的记载……………………………………………….10

清代藏文史籍有关中原的记载………………………………………………………14

第三节 藏文史籍有关中原的记载的研究价值 ………………………………..26

章 藏文史籍对先秦史实的记载…………………………………………….29

节 有关“三皇”的记载………………………………………………………….32

太暤伏羲氏…………………………………………………………………………………..32

炎帝神农氏…………………………………………………………………………………..36

黄帝轩辕氏…………………………………………………………………………………..40

对清代藏文史籍“三皇”记载的总体认识 ……………………………………46

第二节 有关“五帝”的记载………………………………………………………….47

少昊金天氏…………………………………………………………………………………..47

颛顼高阳氏…………………………………………………………………………………..48

帝喾高辛氏…………………………………………………………………………………..54

帝尧与帝舜…………………………………………………………………………………..55

第三节 有关“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记载 ……………………………………63

夏 …………………………………………………………………………………………………64

商 …………………………………………………………………………………………………68

周 …………………………………………………………………………………………………71

第四节 关于元明藏史的旃檀佛像流传史记载 ………………………………..85

第二章 藏文史籍所记秦至唐初史实…………………………………………….96

节 秦至唐初的王统…………………………………………………………………97

秦朝 ……………………………………………………………………………………………..97

汉代 ……………………………………………………………………………………………103

魏晋至唐初…………………………………………………………………………………115

第二节 中原早期佛教史……………………………………………………………….138

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138

天竺二僧东来传法………………………………………………………………………140

鸠摩罗什东来传法………………………………………………………………………145

第三章 藏文史籍对唐宋史实的记载…………………………………………..153

节 对唐五代两宋王统世系的记载 …………………………………………153

唐朝王统世系……………………………………………………………………………..153

五代王统世系……………………………………………………………………………..165

宋朝王统世系……………………………………………………………………………..170

第二节 有关唐宋政治人物的记载…………………………………………………179

唐太宗 ………………………………………………………………………………………..179

武则天 ………………………………………………………………………………………..198

文成公主 …………………………………………………………………………………….204

金城公主 …………………………………………………………………………………….211

第三节 对初唐佛教人物的记述…………………………………………………….218

玄奘 ……………………………………………………………………………………………218

道宣 ……………………………………………………………………………………………224

第四节 藏文史籍有关唐宋时期中原与周边民族关系的记载…………228

蛮子:对南宋称呼………………………………………………………………………228

西夏建国传说……………………………………………………………………………..229

第四章 藏文史籍所记元朝史实…………………………………………………..234

节 藏文史籍对元王朝王统的记载 …………………………………………234

《红史》所记元朝王统……………………………………………………………….235

藏文史籍元朝王统记载的演变…………………………………………………….237

元朝王统记述准确性探讨……………………………………………………………247

王统记载的史料来源考察……………………………………………………………253

第二节 藏文史籍对元朝人物的记载 …………………………………………….259

对元朝人物记载的演变……………………………………………………………….259

人物记载的正确性探析……………………………………………………………….262

第三节 藏文史籍对元代宗教的记载 …………………………………………….269

对元朝宗教记载的流变……………………………………………………………….269

对元朝宗教记载的真实性……………………………………………………………273

第四节 藏文史籍中对元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记载……………………….278

有关元朝与西藏地方关系记载的流变 …………………………………………278

对元朝与西藏地方关系记载真实性的探析 ………………………………….282

对元朝与西藏地方关系记载的史料来源及写作意图分析…………….291

第五章 藏文史籍对明朝史实的记载…………………………………………..294

节 藏文史籍对明朝王统的记载 …………………………………………….294

对明朝王统记载的演变……………………………………………………………….295

对明朝王统记载真实性的探析…………………………………………………….299

对明朝王统记载的来源探析………………………………………………………..302

第二节 藏文史籍对朱元璋的记载…………………………………………………305

朱元璋记载的演变………………………………………………………………………306

对朱元璋记载的分析…………………………………………………………………..308

有关朱元璋记载的材料来源………………………………………………………..312

第三节 藏文史籍对明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记载…………………………..316

各教派对明朝与西藏地方关系记载之比较 ………………………………….316

从教派背景分析明朝与西藏地方关系记载之真实性……………………320

对明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认识及其来源探讨 ………………………………327

第六章 藏文史籍对清代中原史实的记载…………………………………..330

节 有关清代中原地区王统历史的记载 ………………………………….331

清朝王统世系……………………………………………………………………………..331

有关清朝获得传国玉玺的记载…………………………………………………….334

清代中原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341

第二节 有关清代中原地区宗教文化发展情况的记载……………………345

中原佛教发展情况………………………………………………………………………346

有关儒、道两教的记载……………………………………………………………….350

清代藏文史籍有关中原儒道释等宗教文化记载的价值与意义……..355

第三节 有关清代中原风土人情与地理的记载 ………………………………360

对中原地域的整体认识……………………………………………………………….361

对中原地理范围的认识……………………………………………………………….365

有关清代中原政区地理、山川及城镇、户口等方面的记载…………367

第四节 族际关系中的“满”和“汉” …………………………………………374

王统世系 …………………………………………………………………………………….382

地域 ……………………………………………………………………………………………386

汉地佛教源流……………………………………………………………………………..391

清廷、皇帝及文武官员称谓………………………………………………………..395

第三节 “??????”的内涵以及清代藏史所反映出的满、汉关系……403

参考文献…………………………………………………………………………………………..407

后?? 记………………………………………………………………………………………………421

节选

绪 论 藏文史籍有关中原的记载及其研究价值 自公元7世纪藏文创制以来,藏文史籍就成为记录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藏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主要传承纽带。无论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藏文史料,还是后弘期的各种教法史、史册、王统世系等,都有不少关于中原地区的记载。对于这些记载,研究者多以其“史料价值”不高而不予重视,或仅局限于对其中个别记载“真伪”的甄别上,很少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系统,置于藏汉关系和藏汉文明交流的历史场域加以审视,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这些记载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其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认识不足。系统地梳理和解读藏文史籍中有关中原历史的叙述与描写,揭示藏文与藏文史学和汉文与中原史学间的文化交融,可以深化我们对包括青藏高原和中原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命运的理解。 节 吐蕃时期藏文史料有关中原的内容 吐蕃时期遗留至今的藏文文献包括古藏文手卷写本、简牍和金石铭刻等三大类。在这三大类文献中,吐蕃简牍由于大部分出自下级军官、军士和基层官员之手,内容主要与吐蕃在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有关,基本上没有与中原相关的内容。在古藏文写卷和金石铭刻这两类文献中,与中原(唐朝)相关的内容也不多见,除一些译自汉文文献的写卷外,还没有发现有专门或独立记载中原的内容。 古藏文写卷有关中原的记载,首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其中又以P.T.1288《大事纪年》所载内容为丰富。该写卷类似汉文纪传体史书中的本纪,叙事清晰,笔法简洁,简明扼要地逐年记录吐蕃从狗年(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到龙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共115年间的重大事件,其中有关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涵盖了和亲、唐使入蕃、战争、盟会及边境地方官员交涉等多方面。一是唐蕃和亲,对包括文成与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先后入藏,以及两位公主的薨逝都有简明记载。二是唐朝使节入蕃,从猪年(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到虎年(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共计63年,唐朝入蕃使节17人次与吐蕃赞普或执政者相见于赞普牙帐。三是战争,包括双方在青海、河陇和西域等地区的10次大小不等的战争或边境冲突,以及“安史之乱”期间,吐蕃攻占长安,扶持金城公主之侄广武王承宏为帝之事,而且对此事件的记载还颇为详细。至于唐蕃双方边境地方官员交涉方面的内容则只有一例。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第二部分P.T.1287《赞普传记》类似汉文纪传体史书中的列传,记载了七位赞普及其大臣的文治武功,举凡征战、会盟、联姻、交往等重大事件,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神话和歌谣等都有记录。《赞普传记》共有十节,其中有三节与唐朝有关。一是赤祖德赞时期,吐蕃攻占唐朝瓜州以西各地,以及吐蕃在剑南地区所获得的重大进展,即南诏背唐投蕃事件。二是赤松德赞时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攻战,包括吐蕃军攻陷长安、立广武王为帝,韦·结桑达囊率军击败唐朝浑瑊,以及韦·赞热咄咄攻占陇山山脉以西各地、设立五道节度使等。三是唐朝大将王孝杰与吐蕃噶尔·钦陵的辩答与交战情况。 法藏敦煌文书P.T.960《于阗教法史》是一份译自于阗文的著名古藏文写卷。该写卷可能是有关于阗的佛教集成,应编撰于9世纪中叶,其内容繁杂,包括了于阗建国传说、于阗的守护神名号、于阗的菩萨名号、于阗的著名佛教寺院、于阗佛法的毁灭等。虽然P.T.960的主要内容是于阗佛教史,但仍有部分内容涉及中原。一是于阗建国传说:于阗初的国王乃阿育王之子,当其初生,婆罗门言其具有殊胜妙相且比其父更具权势,阿育王因嫉妒而将其遗弃在于阗地方,得名地乳;毗沙门天王将地乳献给汉王,收为养子;地乳长成后,因与汉王诸子发生口角,被指实为弃儿,而非汉王之子,故请求离开汉王,寻找自己的国土;地乳与汉王所遣汉兵和侍从来到于阗,与一位被阿育王放逐的大臣所带的来自印度的士兵和随从相遇,共同建立了于阗城。二是提到了吐蕃赞普与汉王结成“甥舅”关系,汉地公主嫁吐蕃赞普为妻,在吐蕃修建了一座大寺庙,并提供田园,以供养逃至吐蕃的于阗僧人,而十二年后,公主死于黑痘之症。又称汉王、吐蕃王、回鹘王等引十万大军与天竺俱闪弥国难当王鏖战十二年而不能取胜,终全军覆灭。 除《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和P.T.960《于阗教法史》等文献外,还有少量敦煌古藏文写卷的内容对中原略有涉及。P.T.1283《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记文书》主要记载了回鹘北方的若干族群——如突厥、契丹、奚、高丽等,其中也略有涉及中原之处。英国斯坦因从敦煌石室取走的残卷《吐谷浑纪年》(编号为Vol.69,Fol.84)也有关于唐朝公主Muncheng入蕃和亲事件的记载,但其中的Mun-cheng究竟是文成公主还是金城公主,是这份藏文残卷争议的焦点。P.T.16和IOLTIBJ7511是一组涉及赤祖德赞的祈愿文,系吐蕃的地方官员、属民、部落等为庆祝吐蕃与唐、回鹘会盟成功而修建的寺庙落成时而作,涉及吐蕃与唐朝的战争与会盟。 吐蕃7世纪初在青藏高原兴起后,持续东向发展,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据研究者统计,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至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唐蕃之间使臣交往多达290余次,其中吐蕃向唐朝派遣使者180余次,唐朝遣使100余次。在与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吐蕃积极学习和引进中原文化。据《旧唐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蕃后,松赞干布“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开元年间,吐蕃又以金城公主之名,从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各一部。由此可见,随着吐蕃与唐朝交往的深入发展,中原的书籍——其中不乏历史典籍也传入吐蕃。在敦煌古藏文写卷中,虽然发现的藏译汉文典籍并不多,但其中有的就是译自汉文史籍——主要是《尚书》和《春秋后语》。P.T.986是《尚书》的译文,共有四节,包括《泰誓》两篇、《牧誓》一篇、《武成》一篇,均属于《周书》的范围。英国伦敦所藏卷号为S.0799号的写卷也是译自《尚书》,其内容与P.T.986大体一致。从书写法及其所反映的语音面貌来看,P.T.986应成于9世纪中叶或末叶。法国巴黎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残卷P.T.1291是《春秋后语》的译文。这份文书曾被国内外藏学界普遍视为是《战国策》的译文,但随着敦煌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研究者已证实其应该是对《春秋后语》的节译,或者是对一部《春秋后语》的节译本的翻译,分为5篇策文,皆出自《魏策》。《春秋后语》是东晋时人孔衍所著,原著已佚,今传本为后人所辑。该书以《战国策》和《史记》为主干,旁采他书,采《史记》之编年,记春秋至楚汉之际七国之事,因其既在体例上保持了《战国策》分国纪事的特点,同时又弥补了《战国策》叙事纷乱的不足,故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到了唐、五代,颇有取代《战国策》之势,而在敦煌遗书中发现的本子就多达十余个。显然,流行于敦煌的《春秋后语》也被人们译成了藏文。 据王尧等研究发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大事纪年》《赞普传记》《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不仅撰写体例明显受到了以《史记》为代表的汉文正史的影响,而且《赞普传记》中有一则关于松赞干布之父囊日论赞的故事,理应是本自《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的“毛遂自荐”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此外,在敦煌文书中,人们还发现了变文即民间说唱文学文本《孔子项托相问书》的多个藏译本,分别是编号为P.T.992、P.T.1284、S.724的写卷,这三份写卷是目前所见古藏文文献中早有关孔子的材料。这三份写卷的文字互有异同,就来源而言,可能P.T.1284、S.724是相同的,而P.T.992则另有其源。小儿项托问难孔子的故事在中古民间流传甚广,现存的敦煌变文就有多达15种《孔子项托相问书》,故上述三份藏文写卷翻译的来源不尽一致,既属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故事在当时吐蕃社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流传。 保留至今的吐蕃金石碑铭有十余件,其中只有三件涉及唐朝,分别是唐蕃会盟碑、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和赤德松赞墓碑。唐蕃会盟碑亦称“甥舅会盟碑”“长庆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意为“大昭寺前之碑”。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朝与吐蕃互派使臣先在长安会盟,次年又在逻些(今拉萨)会盟。长庆三年(823),吐蕃赞普将盟文刻石立碑,立于大昭寺门前,迄今犹在。该碑文主要是追述唐蕃双方的历史及双方的交往历史,强调唐蕃因和亲而结成的舅甥情谊,约定双方的边界划分。恩兰·达札路恭纪功碑立于赤松德赞时期,涉及吐蕃大臣达札路恭率军攻唐,深入长安,并立广武王为帝一事。赤德松赞墓碑则是简略追述了赤德松赞在即位之初率军攻唐,以及后来唐蕃双方订立盟约等事。 总体来看,吐蕃古藏文文献有关中原史实的记载并不多。无论是古藏文写卷,还是金石文献,除P.T.986和P.T.1291等译自《尚书》《春秋后语》等汉文史籍的卷子外,迄今还没有发现有独立或专门以中原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在记载有关吐蕃对外关系时才涉及中原地区(唐朝)。这些材料对于研究唐蕃关系来说,其价值之珍贵毋庸置疑。不过,其中有关中原地区的记载毕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很难凭借这些材料来了解吐蕃究竟是如何认识、理解中原唐朝的,也难以判断一个比较清晰的中原观念在吐蕃社会是否已经形成,更遑论讨论其内涵等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几乎所有涉及周边四邻和吐蕃对外交往的古藏文材料中,唐朝都被置于首要位置,对唐朝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同样与吐蕃在战争、联姻、会盟等多方面都发生密切关系的突厥、回鹘、南诏等周边政权。视唐朝为大国、上国,以能够与唐朝发展关系而感到自豪,这样的观念在吐蕃藏文史料中已得到了相当明显的反映。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共同书写的历史 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4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