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感悟名家经典散文--我是一棵小草/丁玲

封面

作者:丁玲

页数:310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8072407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像许多现代作家一样,丁玲的文学创造后期以散文创造为主。这个体裁更适合经历过沧桑忧患的人们抒发情感,他的散文的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字写出普通人的不平凡的现实的语言,包涵了生活中的各种情愫。作者丁玲在《我是一棵小草》中讲述了她的创作、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丁玲同志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给广大文学青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要走进丁玲的散文世界,不可不读她这篇《我是一棵小草》。

作者简介

丁玲(1904~1986),现、当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1923年进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逃离南京转赴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新中国成立后,丁玲先后担任文艺界多种重要领导职务,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地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8年又受到“再批判”。并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并多次出访欧美诸国。丁玲一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资料

书摘
看了这题目的读者们,请为我放心,我是找不到一些动人的牢骚来为这题目加解释的。说不要这样写也成,因为我的原意只图骗过自己,减少一点责难。要说清这原意,却不能不稍费一点笔墨呢。
说“烦恼”就是很使我厌着的一种话头,我其实是很不幸的,我不能写一些漂亮话,向人解释自己是一个很倒霉,很可同情的人。从前还学忍耐,把自己得来的一些刺激,一些伤心不平,放在自己心上生自己的气,然而现在,我把这一切都看得平淡了。我不会为那些善意的笑而感激,因为那隐藏在笑里面的一些东西,我已很熟悉了,连一笑也不能从我这里博去。对社会,我已没有梦想,就是说我不会再生烦恼。自己既不能把自己放逐到原始的野人中,又不能把自己锻炼成一架机器,自然地在这时代的轴中转着。但我天生的惰性,很会延搁,不让有时间来触着这不能解决的矛盾。
话是似乎夸大得把自己说得比一个出家人还无憎无恨了。然而真的,人却仍然是烦恼着。不知为什么,一些些毫不关己的事,却无理由地会引咎到自己身上,为了这,自己总是不安。譬如朋友的弟弟来了,明知道他来的目的,但自己的钱袋正空着,只好留心又留心,莫把话头引到上电影院去。看到他茫然地走后,又懊悔起来,应该把他留下,或者去向房东的娘姨想法先借一点,于是跑下楼去追,但连孩子的后影也不见了。心里就从此难过,又想不出补救的方法;因为想不出补救的方法,难过就延长了。有时见到别人生气,又摸不着头脑,心里也不安起来,以为是自己给人不快活了。那抱歉的心,比自己真的给人恼了更甚的。觉得只要别人快点好,不要生气,就把臂膀露出来,给人打几拳都好点。然而别人又不肯这样,所以以后不拘什么时间,自己还是以为曾触忤了人而负疚。这种只令人觉得迂腐可笑的一些自找的烦恼,明知别人在笑,自己仍不知所以,一遇到有这烦恼的机会,就仍然被窘迫得烦恼着。
近来这烦恼一天多似一天地压了下来,弄得自己更不知怎样才好。听说书快出版了,就向许多未来的读者们抱着歉意,又觉得对那些真正勉励我写文章的人不起,怕他们因为我把自己都信不过的一些东西汇集起来刊印而灰心。又担心书铺在我这本书上赔了钱

本书特色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
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以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诚然,每一个时代该有它自己的文学。但经典的文学不仅仅属于它那个时代,它同时属于后来一代又一代能够感悟经典并能与其享受艺术共感的读者。

目录

仍然是烦恼着
我的自白
五月
离情
到前线去
彭德怀速写
我怎样来到陕北的
秋收的一天
战斗是享受
我怎样飞向了自由的天地
“三八节”有感
风雨中忆萧红
十八个
谈鬼说梦的世界
谈“老老实实”
青年恋爱问题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中国的春天
粮秣主任
记游桃花坏
重庆——曾家岩
“牛棚”小品
向警予同志留给我的影响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
北京
访美散记(节选)
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
我是一棵小草
鲁迅先生于我

节选

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像许多现代作家一样,丁玲的文学创造后期以散文创造为主。这个体裁更适合经历过沧桑忧患的人们抒发情感,他的散文的语言自然、朴素、激昂、豪放,凝练深邃,雄健酣畅。用最普通的字写出普通人的不平凡的现实的语言,包涵了生活中的各种情愫。作者丁玲在《我是一棵小草》中讲述了她的创作、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丁玲同志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给广大文学青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要走进丁玲的散文世界,不可不读她这篇《我是一棵小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感悟名家经典散文--我是一棵小草/丁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