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志明 鲁东杰 邱韵洁 编著
页数:27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98296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油画写生与创作中对人的关注及人性的表现,自西方文艺复兴以降,一直是此课题与题材文化的核心内质。张志明在多年的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中,关注不同文化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本书从具体的油画写生与创作实践教学角度,揭示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的时代、地域文化特质与丰富的传统文化对画家要描绘和表现的人物精神的作用及影响。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人物写生课题,使学生在获得造形能力的同时对人自身的具体属性产生关注并产生表现的兴趣和愿望。教学和创作中对传统与当下文化的抽象概念是以具体的造型表现去认知和感悟的。使绘画造型的思维认知、抽象形式元素的领悟和对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让油画人物造形能力和艺术的情感表现互为支撑,打通写生与创作、自然到绘画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
张志明,1988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油画艺委会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作品《三女人体》获“中央美术学院秋季画室开放展”最佳色彩表现奖;2008年作品《童偶之梦》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童话今天作品展”。
本书特色
◆ 对西方艺术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总结
本书从古埃及人物像开始,一直写到现当代艺术中的人物画,跨越数千年,涉及了许多不同来源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和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相当完整的传承与演变,比较客观全面;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声名显赫的大师和名作之外,对一些国内鲜为人知的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也独具慧眼,有助于增广见闻。
◆ 重视本土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梳理我国人物油画的历史并展现本土名家名作的风采,以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风情的人物画为重点,贴合我国和云南的实际,对中国人物画如何走新路、走自己的路的问题有较大借鉴意义。
◆ 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教学成果
除了对中外名家的技法和作品进行展示,本书在最后还附上了作者及其学生的写生经历、艺术评论和人物画作品,帮助读者从更切近的角度来审视人物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很适合作为创作和鉴赏的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的历史积淀
第一节 西方美术史中的人物绘画选例
第二节 中国美术史中的人物绘画选例
第三节 现当代艺术中的云南人物绘画选例
第二章 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造型因素述要
第一节 造型因素述要
第二节 形体与结构
第三节 色彩
第四节 空间
第五节 肖像写生
第三章 画余杂记
第一节 观察在绘画中的意义
第二节 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的材料与技法
第四章 区域文化经验中的油画语言探索
第一节 个人艺术实践
第二节 学生社会实践与作品集锦
后记
参考书目
节选
中西方绘画史中,人的形象作为绘画的题材和主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物绘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形象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文化观念的改变,其审美内涵和语言层面也在不断演进。中西方人物绘画的差异与相似、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中西方人物绘画的历史积淀。探析、比较中西方绘画中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能使我们触摸到中西方文明演化中,人对自身关注与认知的异同之处。人物形象的创造能成为不同区域文化下人们复杂情感得以对话的媒介,故而有史以来对自我形象的关照及塑造,就源于人们自我相互关照的需求。综合而言,人物形象图式是人类文化的形象脸谱,其中的审美内涵和个体形式语言的继承与拓展符合艺术历史逻辑的演化过程。珍视中西方绘画的历史积淀,在从写生到表现的间隙中探索西方绘画精神,对比领会中国绘画的意境,尊重当下绘画创作的个体生存经验和地域场景空间,创造中国当代油画人物的时代容颜,探索油画的时代语汇,必须将油画这一西方画种融入时代和民族文化中才有可能性。更进一步地说,唯其如此,这种时代容颜才能具有被纳入世界艺术史范畴内研究的期望价值。因此,对中西方人物绘画历史积淀的研习,其目的是指向云南油画人物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在以油画人物写生为创作方式的教学实践中,应将个人经验的艺术实践建立在中西绘画的历史积淀和融合之上,从而使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教学变为指向性明晰的群体性实践,使油画教学和创作不仅注重造型语言的本体研究,更能体现出时代和民族文化精神。只有实现中国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价值,在绘画中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特性才不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