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文化史丛书)

封面

作者:张昭军 著

页数:46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309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文化史学,试对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历史、学术成就及其理论方法予以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
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史学滥觞于20世纪初。20世纪初,梁启超等发起“史界革命”,初步回答了什么是文明史的问题,从此中国人有了比较明确的文明史和文化史观念。20年代,在新文化运动和“整理国故”运动中,胡适、梁启超等发表了系列论述历史研究法的著作,探索如何研究文化史,从而使研究有法可循。30、40年代,柳诒徵、陈登原、陈安仁、钱穆等撰写的综合性文化史著作出版,代表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个高潮。此后30年,文化史研究几近停滞。新时期40年,文化史研究再度活跃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第二个高潮。
全书凡12章,根据各章拟解决的问题和设定的任务,分为上下两编。

作者简介

张昭军,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2013年东京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台湾大学访问教授,2019年日本东北大学访问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项目。 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缘起与思路

二、古史资源

三、西史参照

上编 史学史

第一章 文化史学在中国的历程

一、“史界革命”与20世纪初文明史观念在中国的确立

二、科学化与专业化:20年代文化史学的发轫

三、实践与成就: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史研究

四、复兴与转进:改革开放以来对文化史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明史学的传人与变异——兼与日本比较

一、西方文明史著的译介

二、中日文明史学的产生及其共有特征

三、文明史学在中日两国的变化及差异

四、一种史学传统的开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文明史、普遍史到文化专史——梁启超“新史学”的演进理路

一、文明史学的旨趣

二、“普遍史即一般之文化史也”

三、文化专史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故”如何整理成“文化史”——以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为中心的讨论

一、《(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建立新范式的宣言

二、“整理国故”与文化史研究间的紧张

三、作为文化专史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者古史,史即新经”——章太炎对中国史学现代性转换的思考

一、“依自不依他”

二、“六经皆史”

三、“历史民族之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柳诒徵以礼为主脑的文化史研究

一、与梁启超对话

二、“为国以礼”

三、“为史以礼”

四、“礼失而赖史以助其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以文化为本位的新通史——钱穆《国史大纲》之创写

一、“今日所需的新史学”:新通史

二、文化本位

三、观其会通

四、坐标系统的重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文化史研究“再出发”——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史研究

一、文化史的学科化进程

二、问题意识与研究取向

三、对文化史学的再定位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文化史学的增长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一、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

二、问题与论争

三、困惑与反思

本章小结

下编 史学理论

第十章 文化史学是什么——兼论新旧文化史学的内在一致性

一、书写民众的历史

二、表彰人类进步的历程

三、探求历史背后的“理性”、“精神”或“意义”

四、注重启蒙民众和文化认同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文化史研究的三种取向

一、“文化的社会史”:历史视角下的文化史

二、“社会的文化史”:文化视角下的社会史

三、“文化的文化史”: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史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史学的过去与未来

一、新时代、新问题与文化史学的任务

二、新领域、新材料与文化史学的拓展

三、新理论、新方法与文化史学的进步

四、展望未来之路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和征引书目

附录

一、“文化研究”理论与中国文化史研究

二、张星娘先生及其《欧化东渐史》

三、龚书铎先生与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文化史丛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