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焦裕禄精神

封面

作者:朱佳木

页数:138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99098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的事迹。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焦裕禄成为了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坚持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总主编朱佳木,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俄 罗斯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 理事长、“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社科院大学特聘教 授、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是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政协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 木院长秘书、同志秘书、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 党史出版社社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生平与思想。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 《党的文献》、《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论文两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年谱》《》《老一代 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飘扬的党旗——中国共产党历史画 卷》《中国革命目前的今天》《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论》《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 《地方志工作文稿》等。

本书特色

如果没有焦裕禄精神,在千千万万基层干部面前就不会树立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习榜样,广大群众也不会在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后仍然感受到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焦裕禄精神》为“中国精神红色传承书系”中的一种,该书系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焦裕禄精神,以期在新时代引导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目录

第一章 英雄来临前的黎明
第一节 政策大调整
第二节 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二章 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
第一节 劝阻办一定要撤销
第二节 调研路上救孩子
第三节 免征小盐税
第四节 两个还愿的
第三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第一节 县委制碱厂
第二节 垃圾坑变集宝盆
第三节 泡桐大战
第四节 为沙丘贴上膏药
第四章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第一节 播种用空耧
第二节 带孩子郊游
第三节 懒汉福贵立大功
第四节 在煤栈“微服私访”
第五章 干部不领水牛都要掉井——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节 干部动员会上看鱼
第二节 跨县治水
第三节 小片包荒
第四节 用砖窑救灾
第六章 干部的字典里不能有特权——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
第一节 一件棉大衣
第二节 处分老洪
第三节 看白戏
第四节 守凤找工作
第七章 把评判交给历史
第一节 一场特殊的报告会
第二节 倡议书
第三节 干部《十不准》与《中央八项规定》
参考书目

节选

第一节 政策大调整 1958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在全国拉开序幕,河南成为“大跃进”的急先锋。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因为农业产量虚报,国家的征购任务就奇高,最后的结果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变得尤其艰难。七千人大会开完后,中央开始系统地纠正“左”倾的错误,河南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策调整。河南因为大炼钢铁,农业大伤元气,农业的危险状况甚至高于1949年以前,政策调整也要抓重点,河南的问题因农业而起,政策调整必然也要以农业为中心。 河南农业调整的一条路子是要厘清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按照以前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人民群众是不能有任何私有财产的,口粮由生产队分配,社员的作息时间由领导安排。生产队每年生产的粮食,与每个社员基本没有关系,而由上级随意支配。这种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他们多劳却不能多得,久而久之,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就会大幅下滑,最后大家一起饿肚子。 现在政策调整的第一条就是把所有权和管理权还给生产队。生产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农作物的品种,还可以自由安排劳动时间,生产的成果由全队共享,任何上级部门不能无偿征调物资,要拿物资必须给钱。 第二条调整就要坚决退赔。以前上级部门实行“一平二调”,对于生产富余的大队物资实行征调,将物资赠送给其他落后的大队,保证整个地区统一的生活水平,不能有的太富,有的太穷。领导认为这样做,可以保证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殊不知这样做,恰好是更大的不公平,所有的物资都是劳动的结果,每个地区的人员素质和自然条件都不一样,而生活水平却要强行统一,这对那些付出更多汗水的大队社员,也是一种变相的打击。 现在的做法是以前征调出去的物资一定要想办法退回来,因为现在哪里都不富裕,只有把东西退回给社员,大家才会有信心再干下去。搞生产最怕寒了心,一寒心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还怎么恢复农业的元气呢? 第三条要降低征购指标,减轻农民的负担。城市需要粮食,北京、上海的库存相当紧张,但农村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样面临着没饭吃的困境。不能剜肉补疮,用牺牲农民的利益和生存权来保证城市居民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农村的征购,城市的吃饭问题就只能省之又省,把所有的工业用粮压缩下来。在困难时期,著名白酒品牌茅台都一度濒临停产。 第四条路子是精简和节约劳动力,大规模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大跃进”时期,工业大批上马,工业需要工人,于是就不停地在农村招工,农村人也踊跃报名,因为在那个时代,招工几乎是农村人转为城市人的唯一渠道。靠升学,农村上学的孩子本来就少,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靠当兵,大批部队指战员都面临复员,农村人能被征兵是一项难得的殊荣。 招工的规模越来越大,终于城市不堪重负,因为招来的人是要吃饭的。一个精壮劳动力在农村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在城市却要国家来养活,这一减一增,国家自然扛不住。现在要调整农业,首先要充实人力资源,把招走的工人退回农村去,对工人本人而言也是求之不得了,以前以为当了城里人,能过上好生活,不承想,在城市吃饭问题更突出。把工人退回农村,不但可以节约城市的粮食开支,还能促进农业发展。 P2-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焦裕禄精神》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