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永红
页数:312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21656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团体心理辅导》共九章,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团体过程、影响因素、常用技术、结构练习、方案设计、团体评估及应用举例。该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学习研究以及培训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有三大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简洁清晰的文字介绍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强调与生活经验相配合,每章都有“生活中的心理学”和“扩展阅读”板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了解新的研究动态。
第二,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书中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学派的理论知识,带有较强的学术性。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本身就是咨询的一种应用方式,其实用性很强,《团体心理辅导》在内容陈述上,力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在内容取舍上,强调实用性,注重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般的、较定论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团体心理辅导基础知识。
第三,创新性和操作性并重。该书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教材模式,书中许多生活实际案例增加了可读性,在不失专业的基准上赋予了该书更多的趣味性,这是一大创新,同时也增加了该书内容的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张永红,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残疾人心理健康与咨询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012年,获全国首届明德教师奖,曾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西南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多部。
目录
第一节 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第二节 为什么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团体动力学理论
第二节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人际沟通理论
第三章 团体领导者
第一节 什么是团体中的领导
第二节 团体领导的条件
第三节 团体领导的角色与功能
第四节 团体领导者伦理
第四章 团体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
第二节 团体过程的实质
第三节 影响团体过程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团体凝聚力与团体气氛
第五节 团体过程中特殊成员及其应对
第五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常用技术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技术
第六章 结构式团体练习
第一节 结构式团体练习
第二节 结构式团体练习的类型
第三节 结构式团体练习的应用举例
第七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步骤与各阶段活动要点
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第八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估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评估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评估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估方法
第九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领域
第一节 儿童团体心理辅导
第二节 老年团体心理辅导
第三节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
第四节 家庭团体心理辅导
附录1 团体咨询师职业道德指南
附录2 “我的心情我做主”——中学生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附录3 认识你自己——大学生自我探索团体
附录4 “明明很爱你明明想靠近”——夫妻关系问题协调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附录5 参考答案
附录6 参考文献
节选
《团体心理辅导》: 2.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1)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首先,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会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比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态度定势、强化的经验等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例如,观察者对榜样行为价值的认识直接影响他是否集中注意观察榜样的行为,如果他认为榜样行为非常重要,注意就会集中;反之,注意则容易分散。这显然是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班杜拉称之为自我调节。第三,榜样的活动特征,如行为的效果和价值、榜样人物具有的魅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生动性等,也会影响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存在头脑中。班杜拉认为.这种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形成动作观念),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影响着观察者。要使示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3)动作再现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动作再现过程主要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动作的认知组织就是将保持中的动作观念选择出来加以组织。实际动作就是将认知组织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监控是对实际动作的观察和纠正,它分为自我监控和他人监控两种。观念在第一次转化为行为时很少是准确无误的,所以仅仅通过观察学习,技能是不会完善的,需要经过一个练习和纠正过程,动作观念才能转换为正确的动作。这一过程涉及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的操作。 (4)动机过程 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内部动力。动机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人的活动动机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强化,第三种属于内部强化。以下是三种强化产生作用的方式: 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例如,个体看到别人成功的行为得到肯定,就加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看到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处罚,自己就会避免那样的行为。这种榜样可以扩大到电影、电视、小说中的人物。直接强化就是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如教师对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直接强化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常通过运用表扬、评分、升级等强化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自我强化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它是通过成人向儿童提供有价值行为的标准,对达到标准的行为给予表扬,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为表示批评的态度,使儿童逐渐掌握这种标准,从而用自我肯定或否定的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以后,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用它来发挥调节行为的作用。自我强化系统包括自我评价、调节和自己规定的奖励。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协同作用,都对行为产生影响。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一致时能给行为以最大的激励作用。 上述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