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士田 著
页数:349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6543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我国东汉至唐末书法方面理论著作的语言概况并且对当中书论专业性词语进行校释:上编概括中古书-论的文体分类与特征及其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特征,发掘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并且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下编为词语释读、文本校笺、词典编纂,以传统训诂的方法,解决中古书论语言研究方面一些悬而未决或释而有误的问题。本书整体概括与个案考证结合,在古代书论、古代汉语研究方面大力挖掘,可以推动我国书论研究的发展。
作者简介
吴士田,安徽亳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东莞城市学院副教授,执教古代汉语、书法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古代书论。撰有《古代书论中的“媚”系词族词语探考》《东汉至晚唐书论语言研究综述》《中古书论的文体及其特征》等20多篇论文,在《中国书法》《语言科学》等刊物发表。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古较为可靠的经典书论文献为研究材料,在与中国艺术哲学和书法表现特质相联系的基础上,运用当代语言学和传统的训诂方法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考察:探讨中古书论语言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总结中古书论语言的文体和语言特征,研究中古书论语言的特殊的语法和语用现象;对中古书论文本进行校释,纠正相关的误校和误释;对中古书论词语进行穷尽的研究,辨析其语义特征,明确用法,以期系统把握其特点,总结其规律。
目录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书论及其语言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一、书论的发展
二、中古书论语言的分期
三、中古汉语专科语言的研究
第二节 中古书论语料
一、中古书论语料的保留现状
二、中古书论语料的取舍标准与甄别
第三节 中古书论语言研究概况
一、中古书论语言研究的历史
二、中古书论语言研究的现状
三、中古书论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古书论的研究价值
一、汉语史的价值
二、古籍整理的价值
三、书学研究的价值
四、词典编纂的价值
五、文化研究的价值
第五节 本著的研究方法
一、对照比勘法
二、系统考察法
三、横向联系法
四、历时考察法
第二章 中古书论的内容与特征
第一节 书论的文体
一、文体分类
二、文体特征
第二节 中古书论语言的特征
一、词汇特征
二、语法特征
三、修辞特征
下编 中古书论词语校释
第三章 词语释读
第一节 不明句意而误释
一、采择未当
二、照应不周
三、书史未明
第二节 不明文字而误
一、不明异体
二、不明文字通假
三、不明古今字
第三节 不明词义而误释
一、不明古义
二、不明新词
三、不明用典
四、不明书学
五、不明词法
第四节 当释未释
第五节 疑难词语考
一、词语考释
二、书论词语的特殊研究方法
第四章 文本校笺
第一节 关系未明
第二节 名物未审
第三节 典实未明
第四节 语法不通
第五节 词义未明
第六节 文字未明
第七节 不烦校改
第五章 词语释读与词典编纂
第一节 释义不当
第二节 未收词语
第三节 未收义项
第四节 引例较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书论及其语言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一、书论的发展
二、中古书论语言的分期
三、中古汉语专科语言的研究
第二节 中古书论语料
一、中古书论语料的保留现状
二、中古书论语料的取舍标准与甄别
第三节 中古书论语言研究概况
一、中古书论语言研究的历史
二、中古书论语言研究的现状
三、中古书论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古书论的研究价值
一、汉语史的价值
二、古籍整理的价值
三、书学研究的价值
四、词典编纂的价值
五、文化研究的价值
第五节 本著的研究方法
一、对照比勘法
二、系统考察法
三、横向联系法
四、历时考察法
第二章 中古书论的内容与特征
第一节 书论的文体
一、文体分类
二、文体特征
第二节 中古书论语言的特征
一、词汇特征
二、语法特征
三、修辞特征
下编 中古书论词语校释
第三章 词语释读
第一节 不明句意而误释
一、采择未当
二、照应不周
三、书史未明
第二节 不明文字而误
一、不明异体
二、不明文字通假
三、不明古今字
第三节 不明词义而误释
一、不明古义
二、不明新词
三、不明用典
四、不明书学
五、不明词法
第四节 当释未释
第五节 疑难词语考
一、词语考释
二、书论词语的特殊研究方法
第四章 文本校笺
第一节 关系未明
第二节 名物未审
第三节 典实未明
第四节 语法不通
第五节 词义未明
第六节 文字未明
第七节 不烦校改
第五章 词语释读与词典编纂
第一节 释义不当
第二节 未收词语
第三节 未收义项
第四节 引例较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