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保障新体制与新装备

封面

作者:王运斗

页数:16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7005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者在多年来收集的大量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保障与卫生装备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的梳理和潜心的研究而写就的。全书以21世纪初以来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战略调整与军事组织体制变革为切入点,在系统总结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保障体制改革概况和卫生装备发展现状特点的同时,按照装备类别,分门别类、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德国联邦国防军急救装备、诊疗装备、后送装备、机动医疗系统、”三防”卫生装备、医技保障装备和信息装备的发展现状与典型装备。卫生应急一线人员,医学救援装备科研、教学、管理人员,机关人员,科研所及院校从事科研教学人员。

目录

目录

第1章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组织体制1

第一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战略思想1

第二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组织体制3

第2章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体制概况7

第一节21世纪初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体制的特点7

第二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体制的昀新改革13

第三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司令部体制编制19

第四节德国联邦国防军执勤行动卫勤支援司令部体制编制26

第五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划区卫勤支援司令部及卫生学院体制编制28

第六节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医疗救治阶梯与后送体制33

第3章德国联邦国防军卫生物资分类与编码37

第4章德国联邦国防军卫生装备发展现状与特点40

第一节概述40

第二节发展要求与特点44

第5章德国联邦国防军最新卫生物资供应保障机制47

第一节零星消耗性卫生物资供应保障47

第二节卫生装备供应保障48

第三节卫生装备维修保障49

第四节境外执勤行动中的卫生物资保障49

第6章急救装备51

第一节止血装备51

第二节包扎装备53

第三节复苏装备56

第7章诊疗装备66

第一节诊断装备66

第二节手术装备71

第三节治疗与护理装备77

第8章后送装备79

第一节搬运工具79

第二节后送车辆81

第三节后送船舶95

第四节后送飞(直升)机98

第9章机动医疗系统109

第一节医疗箱囊109

第二节野战方舱医疗系统112

第三节野战帐篷医疗系统122

第10章“三防”卫生装备127

第一节侦检装备127

第二节洗消装备138

第三节防护装备和救治装备142

第11章医技保障装备144

第一节血液保障装备144

第二节制水制液装备146

第三节氧气保障装备151

第12章远程医疗装备155

第一节德国联邦国防军远程医疗体系框架与发展简史155

第二节典型远程医疗装备与应用158

参考文献162

节选

第1章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组织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国内改革浪潮的兴起,在国防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德国联邦国防军又一次展开了军事改革。这次改革着重推动联邦国防军向更小型、更精简且更具能力的部队转型,势必给联邦国防军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战略思想 一、改革的背景 冷战结束后,随着华约解体、两德统一,东德国家人民军大部分被解散,少量并入西德联邦国防军,组成德国联邦国防军。一直以来,背负沉重“冷战遗产”的联邦国防军,在军队建设、战备训练和武器装备上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国土防御。然而,在派兵参加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等海外军事行动之后,德国联邦国防军愈发感觉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的作战需求,军事改革成为当务之急。2000年6月,德国政府批准了联邦国防军军事改革方案,并于同年10月开始实施。2006年10月,德国联邦国防军颁布了《德国联邦国防军安全政策与联邦国防军未来白皮书2006》,对六年多的军事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联邦国防军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评估。联邦国防军被划分为3种类型:干预部队、维稳部队和支援部队。但是在2006—2009年德国不再重视联邦国防军的改革,军事改革一度停滞。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军队一再面临军费削减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德国联邦国防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防务审查,开始大力整改联邦国防军,使其向更小型、更精简、更具能力的军队转型。 2000年的改革由于自满和缺乏解决现有结构性缺陷的忧患意识而受阻。在海外的持续部署使军队内部开始认识到制约部队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并尝试弥补缺陷,但都没有实质性改变,联邦国防军仍是一支规模庞大但配置不足的军队。人力冗余及可部署部队的短缺,使联邦国防军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成立委员会,全面审查国防军的组织结构(包括指挥和行政结构)的同时,国防预算的削减也促使国防部对军力进行新的评估。国防预算在2011—2014年削减89亿欧元,使国防部在不减少重点采办项目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裁减人员来完成预算削减计划。因此,裁减国防军势在必行。 二、改革的措施 (一)出台新版国防政策指南 德国联邦国防军新任国防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于2011年5月18日公布了重新定位联邦国防军的关键原则,并发行了新版防务政策指南。6月10日,“重新定位联邦国防军”项目组启动仪式在柏林举行,标志着联邦国防军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指南分析了当前安全环境,包括对风险和威胁的评估,并简要阐述了国防政策目标,即“捍卫国家利益,承担国际义务,塑造集体安全”。根据指南,国防部规定了联邦国防军的任务及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联邦国防军在“面临广泛任务需求”时应具备“全频谱行动能力”。同时,指南还强调“更多的任务可能是国际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并将在新的联邦国防军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此外,德迈齐埃还授命11个项目小组约100名德国联邦国防军人员专门研究全面改革的细节,包括武装部队的重新调整,驻扎方案,国防部结构,人员管理与招募,改革配套项目,训练和资格认证规划,装备、装备使用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装备和采购项目评审,预备役方案及管理和控制共11个方面。所有项目由一个高层督导委员会进行监督,该委员会由两位常任国务秘书和监察长领导。 (二)重组国防部和联邦国防管理局 国防部重组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影响国防部的各个阶层。首先,国防部缩减规模,从约3200个职位减至约2000个职位;国防部领导从16名减至9名。然而,削弱和重组并不仅局限于国防部,联邦国防管理局也进行大幅裁撤。联邦国防管理局是从联邦国防军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文职部门,受国防部直接领导,负责军队人员的管理和物资供给。该局在2000—2010年进行了大幅缩编,文职人员数量从12.4万人减至7.62万人。在这次改革中,文职人员进一步被裁减,2015年减少至5.5万人。 (三)取消义务兵役制 自2011年7月1日起,德国联邦国防军取消了义务兵役制,这是联邦国防军历史上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改革后,联邦国防军将从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向职业化、全志愿兵役制过渡。新组建的短期志愿兵取代了义务兵,服役期限为12~24个月,也可在6个月退出现役。与义务兵不同的是,新的志愿兵将参加海外军事行动。改革兵役制度旨在实现军队高度专业化,使士兵得到更好的训练,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以胜任北约和欧盟赋予的军事任务。此外,取消义务兵役制还可以让大量学生不必服兵役而进入高校学习,不仅节约国防开支,还可刺激国家经济复苏。 (四)裁减联邦国防军 2011年5月,国防部长德迈齐埃宣布,联邦国防军计划裁减6.75万名现役人员,到2015年减至18.5万人,其中包括17万名职业军人、长期志愿者和预备役人员,以及0.5万~1.5万名短期志愿兵。职业军人和长期志愿兵的减幅达到14%。人员的裁减将按比例在各军种中进行,但并不会改变各军种现有的相对比例。 (五)缩减军种编制和装备 陆军的11个旅减至8个。其中,6个多用途旅由2个师级司令部管辖,每个旅下辖步兵、装甲兵、侦察兵、后勤和工程兵等营级部队,炮兵营由师司令部直接管辖;1个空中突击旅和特种作战大队由1个新成立的作战司令部管辖,司令部由特种作战师司令部和空降司令部合并而成;1个轻型步兵旅将是德法旅的一部分。陆军在装备上也进行了调整,主战和重型作战装备大幅减少,轻型装甲车和侦察车的数量保持不变。此外,陆军航空部队也大幅缩编。空军将师级单位重组成两个司令部:作战司令部和支援司令部。所有航空和防空力量合并至作战司令部中,3支飞行联队减至2支。飞机的数量也被大幅削减。海军编制调整后,拥有2个舰队和1个海军航空兵大队。 (六)调整基地结构 受部队结构变化的影响,基地也计划开始进行相应调整。2011年10月底,德迈齐埃宣布了新的基地调整计划。基地总数从328个减至264个。其中,31个基地将永久关闭,包括6个大型基地。此外,91个基地进行了缩编,减少一半多人员。基地调整已于2015—2017年完成。受此影响,陆、海、空三军的作战司令部搬迁至德国东部。 第二节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组织体制 鉴于德国联邦国防军不再需要进行针对大规模入侵的本土防御,根据《德国联邦国防军安全政策与联邦国防军未来白皮书2006》规划,联邦国防军实施了“新三军”(干预部队、维稳部队和支援部队)取代“旧三军”(陆、海、空三军)的改革。与传统军队按照部队主要活动空间划分为陆、海、空三大军种不同,“新三军”按照“混合编组与配对”的原则,由不同军种组成。按照白皮书的规划,“新三军”的总人数约保持在25万人。其中,干预部队由3.5万名士兵组成,可以“优先在全部领域(陆、空、海、太空、信息空间)执行高强度的武装力量联合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战胜敌人。另外,需从中抽调参加国际维和任务部队的1000人,负责为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和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提供兵员,同时常备1000名士兵执行国土防御的疏散任务。维稳部队由7万名士兵组成,采用多种手段执行中低强度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损失战胜军事化程度不高的敌人。支援部队由14.5万名士兵和大部分文职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和国内日常执勤。 一、联邦国防军监察长 根据德国国防部的重组计划,赋予联邦国防军监察长“指挥权”。半个世纪以来,监察长首次对国防军实施“指挥权”,这是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监察长参与到军队指挥中。在监察长权力提升的同时,各军兵种长官的权力被削弱,国防部仅保留监察长及其联合参谋人员,各军兵种监察长及其各兵种的参谋人员,包括陆、海、空军参谋,则搬迁至各自的指挥部。但是,由于德国联邦国防军注重文官治军,监察长仍被排除在国防部行政组之外。该行政组仍维持全文官阵容,包括国防部长、两位国务秘书和两位议会秘书。因此,监察长继续向国务秘书进行汇报。 二、陆军组织体制 陆军司令部以过程为导向,承担组建新联邦国防部的大量准备工作,并负责指挥陆军。未来,鉴定地面行动将成为联邦国防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陆军发展局全权支配计划和发展规划,包括面向院校的鉴定工作。该机构对陆军司令部负责,主要帮助司令部及下属各局做规划统筹工作。训练司令部负责管辖各院校及陆军训练中心。陆军有2个部门为“国家目标”做出了长期、持久、实在的贡献。这2个机构分别是:多国指挥核心部门,其主要贡献是在于支援外军及多国作战司令部;陆军的混编直升机战斗部队,该机构长期保障军事撤离行动。2个机构共约有5000人。 陆军新结构改革的核心结果是组建了6个集训练、任务轮换及持久作战能力于一身的旅。旅司令部下设有一个新部门——作战指导与联络分队,用于支援外军。此外,司令部下属还有军事工程兵分队、联合火力支援协调组及适应作战需求新成立的G2分队。轻装步兵营配有一个大型常备通信中队,以便在战时完成指挥战斗部队的任务。此外,训练支援连也属于该营的下属机构,其主要作用在于减轻部队基础集训的负担,同时也可充当警戒部队。按照计划,装甲步兵营也将配有大型常备通信中队。德国联邦国防军4个常备装甲营各配有4个战斗连。此外,德国联邦国防军还编有2个非常备装甲营。和战斗支援营一样,常备装甲营仅拥有小型常备通信中队。因为按照计划,这些部队并不指挥其他战斗部队。未来,德国联邦国防军每个师司令部(不包括快速反应师)都将配备2个协调机构,以调度人员参与多国行动。此外,该师还拥有1个司令部及作战指挥连。 在国土防御方面,重型工兵营为非常备作战部队,其主要任务是保证部队的架桥及渡水能力。支援营则主要为安全部队提供战时指挥能力。 快速反应师为重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包括陆军航空兵部队、空降兵部队和特种部队。按照计划,他们将进行专业性训练,如执行空中机动行动、特种及专业作战,尤其是军事撤退行动。此外,快速反应师司令部还将对空中机动能力进行大规模鉴定,对飞行系统进行战斗试验以使之标准化。该师下设有1个附加部门,可对部队的空中机动能力进行持久性的计划及战略鉴定。空降旅下设有2个空降团,其主要任务在于保障军事撤离行动。此外,该师师部也将执行部队空中机动能力及空中支援的鉴定,并在需要时派出一定的空降部队。 德法旅的机构基本不变,但也组建了大型通信中队、排爆部队和战术火力支援部队。 在保卫国土方面,随着德国联邦国防军实力的增强,陆军可提供1个整编师和足够的师属部队及3个机械化加强旅。该师有能力加入多国旅及其司令部机关。 三、海军组织体制 根据最新国防政策指南,德国海军不断调整使命任务,通过军事转型逐步向“远征海军”方向发展。虽然2010年德国海军的编制员额仅2.52万人,规模很小,但其向“远征海军”转型的战略目标却相当“宏伟”。作为北约军事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德国海军以“高度戒备、快速部署和持续作战”的行动能力在北约框架内“全球快速部署”中,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多国海上军事行动。 通过军事改革转型,转型后的德国海军撤销了按舰种设立的4个分舰队,按照联合作战的需要重新组建了以任务为主导、多舰种混编的2个作战分舰队。其中第一作战分舰队以近海作战为主,下辖5个轻型作战舰艇大队、1个舰艇训练中心和2个营规模的海军特种作战部队;第二作战分舰队以远洋作战为主,下辖2个护卫舰大队和1个作战支援舰大队。 转型后的德国海军领导管理体制由原来的5级调整为4级,即国防部(海军指挥参谋部)-海军舰队司令部、海军局-作战分舰队、舰艇大队-海上任务编队。作战指挥体制调整为:国内任务4级指挥,即国防部(海军指挥参谋部)-海军舰队司令部-作战分舰队-海上任务编队;海外任务3级指挥,即国防部(海军指挥参谋部)-海军舰队司令部-海上任务编队。 转型后的德国海军保障力量更加精简。海军局下辖的舰艇基地由6个压缩为4个,海军院校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德国联邦国防军卫勤保障新体制与新装备》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