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慧瑜
页数:392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1441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有一批支持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友人,他们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向外界传播20世纪中国革命的征程和社会的巨变,其中有一些长期留在中国,参与到教育、医疗、外交等事务中,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本书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讲述这些国际友人的中国故事,借他们的目光来重返20世纪的历史现场。国际友人的个体生命经验与20世纪全球进步运动的思想与行动网络交织,与中国的革命与社会建设相互作用,呈现出一个复杂、动态的全球20世纪时代景观,也为反思当下的国际关系和全球秩序提供了独特的视野。
作者简介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非虚构写作等。出版专著《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等,主编《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新青年非虚构写作01)。
李云雷,《小说选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著有评论集《如何讲述新中国的故事》《重申“新文学”的理想》《当代中国文学的前沿问题》等,以及小说集《父亲与果园》《再见,牛魔王》《到姐姐家去》等。曾获2008年“年度青年批评家奖”、“十月文学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冯牧文学奖等。
目录
序二 靠前友人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埃德加·斯诺的中国“奏鸣曲”
一、结缘中国、奔向红区
二、“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四、靠前友人与我们
海伦·斯诺:“新世界的探索者”
一、1937年的海伦·斯诺
二、苏区记忆
三、超越时空的情感
爱泼斯坦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一、初识宋庆龄
二、突破重围进入内地
三、重庆再聚
四、参与创办《中国建设》
史沫特莱:用毕生谱写中国战歌
一、初到中国:摸索与明志
二、常驻上海:对抗与掩护
三、西安事变:张学良的播音员
四、延安、西安与汉口:苦甜参半的岁月
五、到前线去:唱响中国的战歌
六、回到美国: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支持
七、最后一幕:永远的中国人民之友
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
一、赛珍珠的文学世界
二、赛珍珠的《母亲》
三、赛珍珠的中国故事
路易·艾黎:教育者与革命者的一生
一、初来上海与党组织建立联系
二、抗战期间开展“工合运动”
三、创办培黎学校
四、晚年的北京岁月
林迈可与抗战烽火中的红色电波
一、探访根据地,寻找红色中国
二、投身晋察冀根据地无线电事业
三、让世界听到延安之声
四、尾声——回到英国
阳早、寒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伉俪
一、阳早:追求平等的农场主
二、寒春:寻找方向的核物理学家
三、扎根中国的革命伉俪
四、三边农场:草原上的革命岁月
五、草滩农场:农机械改革初尝试
六、从农村到城市:与“特殊待遇”的抗争
七、红星公社:农机械改革之再次出发
八、不忘初心:革命本色始终如一
“翻身”前后的韩丁
一、少年韩丁:却识愁滋味
二、认识中国:中国革命的同情者
三、深入张庄:土改的见证者
四、写作《翻身》:美国的“叛国者”
五、《翻身》出版:引起热烈反响
六、重返中国,出版《深翻》
七、割不断的情谊
柯鲁克夫妇:每一次选择都指向中国
一、由《红星照耀中国》开始的缘分
二、大渡河边的婚约
三、河北十里店的土地改革调查
四、在南海山开创新中国外语教育
五、艰难岁月里,再次与中国共患难
六、退休后的发光发热
靠前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
一、少年明志——白求恩的从医之路
二、病中的蜕变——白求恩与肺结核的抗争
三、在西班牙的岁月
四、目光转向中国
五、重燃希望之火——辗转来到中国
六、白求恩与他的中国友人
七、白求恩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贡献
八、牺牲
马海德:中国人的“马大夫”
一、延安岁月
二、医治性病
三、抗击麻风
伊文思:追风的人
一、摄像机如同武器
二、四万万人民的抗战
三、早春里的信仰疗愈
四、“”历史中的有情与无情
五、追风的人
乔治·何克:在中国大地上放声高歌
一、从哈彭登到牛津
二、横穿美国的牛津青年
三、到中国去,到人民中去
四、和工合“结婚”
五、小“长征”实现大“转移”
六、四个中国孩子的“外国爸爸”
安东尼奥尼和他的东方理想国
一、启程:左翼知识分子和政治乌托邦
二、相遇:一部关于“人民”的电影
三、大时代下的“审判”与“正名”
抗日战争中的“西班牙医生”:合唱一支靠前歌
一、名单
二、马德里的回声
三、西西弗斯在图云关
四、竹子、DBC、细菌战
五、起来!
主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