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翟国方何仲禹顾福妹
页数:392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60333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韧性理论既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应对,也可以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本书的定位是对本团队过往研究的一次系统梳理总结,而本团队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基于规划视角的自然灾害风险治理,因此,本书的重点是自然灾害韧性,但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韧性研究提供参考。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韧性理论与韧性城市概述,主要介绍韧性理论及其演变、韧性城市与城市韧性、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第二部分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城市研究与规划,风险、人和空间是韧性城市研究的三个主要对象,因此本部分由自然灾害——韧性城市面临的主要冲击、以人为本——韧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城市空间——韧性城市规划的物质对象等三章构成。第三部分是国内外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包括日本的韧性城市建设、西方的韧性城市建设、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现状与展望等内容。本书中一些案例(如风险评估、韧性评估)成果形成于不同的年份,而韧性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案例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操作上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方便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没有硬性统一成一个框架、一个模型,但我们都给出了比较详细的定义,以方便大家阅读理解。
作者简介
翟国方,南京大学城市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学士、硕士,日本筑波大学硕士、博士。目前兼任自然资源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0-2035年)》编制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第二届“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FE)委员,靠前风险分析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亚洲风险分析学会秘书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兼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曾在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韧性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国土空间规划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40余篇,出版著(译)作10余部。2008年回国后主持或参加各类纵横向项目100余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个。
目录
第一部分韧性理论与韧性城市概述
第一章韧性理论及其演变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的人类安全挑战
第二节韧性理论:一种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
第三节不同领域的韧性研究
第二章韧性城市与城市韧性
第一节韧性城市:韧性理论在城市空间的应用
第二节韧性城市规划
第三节多维度的城市韧性
第四节多尺度的城市韧性
第三章城市韧性评估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城市韧性评估的国际研究进展
第二节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城市韧性评估方法的应用
第二部分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城市研究与规划
第四章自然灾害——韧性城市面临的主要冲击
第一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第二节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第三节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及应用
第四节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影响研究
第五节自然灾害冲击下的城市经济韧性研究
第五章以人为本——韧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第一节公众降低洪涝风险支付意愿研究
第二节多灾种视角下的人群灾害风险认知差异
第三节居民地震风险信息偏好及寻求行为研究
第六章城市空间——韧性城市规划的物质对象
第一节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市政设施韧性规划
第二节应对多灾种风险的避难场所选址优化研究
第三节基于多源数据的应急避难场所多尺度规划方法
第三部分国内外韧性城市建设经验
第七章日本的韧性城市建设
第一节日本《国土强韧化基本计划》
第二节甲府市《国土强韧化基本计划》
第三节高龄社会背景下日本福祉型避难场所建设
第四节阪神地震灾后重建
第八章西方的韧性城市建设
第一节新西兰适应沿海灾害和海平面上升规划
第二节荷兰的韧性空间规划
第三节加拿大魁北克市绿色雨洪基础设施选址研究
第九章我国的韧性城市建设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我国韧性城市发展历程
第二节湖北黄石韧性城市建设
第三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第四节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