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志超著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04771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高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着重阐述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创新,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在内容上,既有理论上的阐述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以指导实际工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本书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研究生和大学生阅读,也适合于广大思想理论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志超,1951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现任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本人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并曾从事中国近现史、影视艺术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公开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了《大学生诚信制度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特征研究》等省、市社科基金课题项目。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高教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
目录
导论事关高等教育全局的战略任务
第一章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第一节 领会精神实质,推进伟大事业
一、新的历史起点的一次重要会议
二、牢牢把握主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三、抓好贯彻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节 党的十七大与“三个规律”的新探索
一、规律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规律”的研究
二、党的十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三、党的十七大对“三个规律”探索的新成果
第三节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一、出版发行《江泽民文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掌握《江泽民文选》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
第四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三、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深远意义
第五节 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
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三、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章 创新党的理论教育
第一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产生及其精神实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三、要使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四、与时俱进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一、当代理论工作者的时代风范
二、时代和社会对创新理论的渴求与需要
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任务
第三节 站在时代高度学习弘扬方永刚精神
一、站在执政党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二、站在党的理论创新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四、学习方永刚精神关键在于精神实质
第四节 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属性及特点
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四、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育人功能的途径
第三章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当代启示
一、《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坚定立场
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
一、价值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价值
……
第四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后记
第一章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第一节 领会精神实质,推进伟大事业
一、新的历史起点的一次重要会议
二、牢牢把握主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三、抓好贯彻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节 党的十七大与“三个规律”的新探索
一、规律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三个规律”的研究
二、党的十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三、党的十七大对“三个规律”探索的新成果
第三节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一、出版发行《江泽民文选》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掌握《江泽民文选》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
第四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三、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深远意义
第五节 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
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三、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章 创新党的理论教育
第一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产生及其精神实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三、要使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四、与时俱进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
一、当代理论工作者的时代风范
二、时代和社会对创新理论的渴求与需要
三、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任务
第三节 站在时代高度学习弘扬方永刚精神
一、站在执政党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二、站在党的理论创新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学习方永刚
四、学习方永刚精神关键在于精神实质
第四节 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属性及特点
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四、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育人功能的途径
第三章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当代启示
一、《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坚定立场
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
一、价值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哲学价值
……
第四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