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建华,左高山
页数:23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11726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十章,包括行政伦理学的对象、性质与问题;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当代国外行政伦理;行政理性;行政正义;政府诚信;行政腐败;行政忠诚;行政责任;廉政与善政。共三十万字。
作者简介
李建华,男,1959年生,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城市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曾获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行政伦理学”负责人。 左高山,男,1971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土生导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行政伦理学”主讲教师,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专著)、《政治暴力批判》(专著)、《敌人论》(专著)、《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译著)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政治暴力及其合法性研究”等与政治暴力问题相关课题10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
目录
第一节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伦理与道德的概念
二、行政的公共性
三、行政伦理的内涵
第二节 行政伦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行政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行政伦理学的价值与方法
一、行政伦理学的价值
二、行政伦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行政伦理学的相关道德理论
第一节 功利论的道德理论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理论
二、穆勒对功利主义道德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一、义务论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二、康德的道德理论
第三节 美德论的道德理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
二、基督教的美德伦理
三、儒家的美德伦理
第三章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
一、“德”与“孝”:传统行政伦理的逻辑起点
二、“礼”与“仁”: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主要规范
一、忠:臣事君以忠
二、信:无信则不立
三、廉:知耻而不贪
四、智:是非明辨之
第四章 行政理性
第一节 行政理性的基本概念
一、理性为道德立法
二、行政理性的界定
三、行政理性的实质
四、行政理性的标准
第二节 行政理性的限度
一、政府的有限性
二、行政理性的限度
第五章 行政正义
第一节 行政正义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行政对于正义的诉求
二、行政正义的概念及其现代含义
三、行政正义的优先价值
第二节 行政程序正义
一、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
……
第六章 行政自由裁量
第七章 行政腐败
第八章 行政忠诚
第九章 行政检举
第十章 行政责任
第十一章 廉政与善政
后记
节选
行政是管理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公共权力运用的主要途径,是社会的基本制度系统。“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从广义而言,行政属于公共管理活动。而正义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从历史上看,早在古希腊,正义就走入了行政的视野,成为行政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行政在古代与政治是合为一体的。行政不仅意味着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且意味着对于国家的统治。对于国家的统治,正义一直被看作最为重要的伦理价值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展示了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社会图景,在对社会图景的描述中,正义成为城邦最为重要的价值诉求,也是社会秩序理想状态的表达。柏拉图认为处于城邦中的人由不同的质料所铸成。有的为金所制,有的为银所成,有的则是铜铁所造。这些由不同质料所铸成的成员在城邦中分担着不同的职责,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些由金子所铸的人富有理性,他们的职责在于治理国家,他们是城邦的统治者。而那些为银所制的人具有勇敢的品德,他们担当保护国家的责任。其他的人则是为铜铁所造,他们应该遵循的美德是节俭和自我约束,这一部分人组成了农民和手工业者。城邦中所有的成员都对应于自己的本质而承担城邦职责,各司其职便是正义。正如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说的,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显然,在柏拉图的视域中,社会层面的正义意味着完美的秩序,意味着城邦的良好治理状态。任何对于自己职责的僭越,任何对于社会自然秩序的违反都是不正义。“铜铁当道,国家必亡”。①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也在城邦、社会的层面对正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是一切德性的总括。亚里士多德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述了正义概念。在社会层面,正义是对于整体规则、秩序的遵循。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把守法的、公平的人称为公正的。所以,公正的也就是守法的和平等的,不公正的就是违法的和不平等的”②。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公正为何能成为社会最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呢?在何种意义上,正义能够被看作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是实现城邦整体利益的基础。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城邦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城邦的善是最终的目的,是最高的善。一切法律和社会规则都是为保护城邦的共同利益所服务的。而且,法律还指向所有的善的行为。法律促使人们远离所有的不道德,让人们恪守真诚、勇敢、节制等美德。因此,遵守法律的本身就是对于城邦利益的关切与顺从。只有遵守法律,城邦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正义不但要求城邦的成员遵纪守法,而且要求他们能够合理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能够构建和谐的城邦秩序。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把正义与城邦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正义是国家、城邦必须追寻和努力实现的基本伦理价值。政治与伦理的关联、对正义价值的内在需求也就把正义与行政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于那个时代行政与政治的统一,正义理所当然地成为行政的本质诉求。 但是,这种本质的诉求在一段时间内受到质疑。一是由于列奥·施特劳斯所言的政治哲学的三次浪潮的冲击。以马基雅弗利代表的政治哲学家们把政治从道降低到术的层面,认为政治只是一种处理统治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工具,伦理道德不过是权术和政治计谋的遮掩,从而把伦理从政治中排除开来。这种观点后来被认为是存在极大问题的。行政是否需要伦理价值的疑问,更多地源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自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了其著名论文《行政学研究》之后,现代行政便开始与政治分离,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便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此后的古德诺、马克斯·韦伯等学者则从各自的角度对于单独的行政管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古德诺的《行政研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将其归结为一种事务性的领域,与政治领域划分界限。从这种分离开始,行政学逐渐被视为一门社会管理科学。行政学理论则开始日益朝着科学化、工具化的方向发展。行政成为类似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对于效率的关切,对于管理技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其伦理意义和价值的重视程度。 然而,在现代行政的践行中,人们发现,对于伦理价值的追求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正义依旧是行政最为基本的价值诉求。这是因为,首先,行政制度的安排本身由价值所指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与企业或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所拥有和运用的资源都是公共资源,并且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基础。而且,行政机构的设置、管理与当时的政治主张、权力观念是息息相关的。行政的对象不是商品或物品,而是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因此,对于行政的效果绝不能仅仅用经济效用进行衡量。在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对于正义价值的追求,就会造成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最终给社会带来不公正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