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以天 主编
页数:27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2081734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专题为:“气候谈判与靠前政治”。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优选气候治理进入新的阶段。2018年12月卡托维茨气候谈判达成的协议为《巴黎协定》的实施进一步准备了条件。然而,各谈判方在气候资金、损害赔偿、减排责任分配等议题上的分歧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未来的谈判以及履约进程面临诸多挑战。同时,非国家行为体在气候谈判进程内外也继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优选气候治理。《巴黎协定》的履约和后续谈判取得了哪些进展?当前谈判中的主要分歧与《巴黎协定》签署之前相比有何异同?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和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气候谈判如何同其他区域性以及行业性的气候治理进程进行协调?如何评估非国家行为体发挥的影响?本辑《复旦靠前关系评论》通过理论和实证等研究,探究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主编黄以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全球气候谈判、国际碳交易机制、跨国供应链治理等,先后在Climate Policy上发表过“Foreign policy ‘trilemmas’: understanding China’s stance on international cap-and-trade”,在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上发表过“ Multi-Level Governance: Explaining the ‘climate-focused’ behavior of Chinese exporting companies”等论文,承担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引领国际碳交易机制建设的路径研究”,并已出版专著《国际互动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期发展》。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系列出版物。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主编皆为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出版1-2辑,已经在我社出版到28辑,本辑为第29辑,专题为:“气候谈判与国际政治”。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的阶段。2018年12月卡托维茨气候谈判达成的协议为《巴黎协定》的实施进一步准备了条件。然而,各谈判方在气候资金、损害赔偿、减排责任分配等议题上的分歧尚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未来的谈判以及履约进程面临诸多挑战。同时,非国家行为体在气候谈判进程内外也继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的履约和后续谈判取得了哪些进展?当前谈判中的主要分歧与《巴黎协定》签署之前相比有何异同?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和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气候谈判如何同其他区域性以及行业性的气候治理进程进行协调?如何评估非国家行为体发挥的影响?本辑《复旦国际关系评论》通过理论和实证等研究探究上述问题。
目录
多层次优选气候治理中的领导与跟从
——兼论中国在优选气候治理新形势下的身份定位与作用发挥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逻辑及其不足
论《巴黎协定》技术转让规定的实施
优选气候治理机制适用“共区原则”方式的变化
制造业靠前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减排政策的双重影响:一个分析框架
中国引领“后巴黎”时代的优选气候治理的能力与路径
中印关系新阶段下的两国气候合作:路径选择与优选意义
气候治理与水外交的内在共质、作用机理和互动模式
——以中国水外交在湄公河流域的实践为例
共享安全视域下的中日能源安全合作
治理嵌构视域下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优选气候治理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国家形象、规则塑造能力与中国碳市场演进
《巴黎协定》下我国碳市场面临的外部挑战与构建思路
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主要动因的问卷分析和阐释
浅析英国气候变化安全化及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