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药学概论·第2版

封面

作者:杨世民

页数:24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4877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为顺应教育部教学改革潮流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du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形式,组织编写了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案例版教材版权所有,其内容和引用案例的编写模式受法律保护,一切抄袭、模仿和盗版等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药物及其分类2

第二节药学的概念与任务7

第三节药学的地位与作用15

第四节药学教育及就业18

第五节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24

学习小结25

思考题25

第二章药物化学26

第一节药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主要任务27

第二节新药创制的途径与过程27

第三节药物化学发展的简史36

第四节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39

学习小结41

思考题41

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42

第一节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43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和天然产物化学结构与活性多样性46

第三节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49

第四节天然有机化合物概述56

第五节天然药物化学展望62

学习小结64

思考题64

第四章药理学65

第一节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66

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68

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74

第四节常用药物药理学79

第五节药物毒理学84

学习小结86

思考题86

第五章药物分析学87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88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及其主要内容88

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99

第四节现代药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102

学习小结110

思考题111

第六章药剂学112

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13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药物的传递系统117

第三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23

第四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124

学习小结127

思考题127

第七章中药学与生药学128

第一节中药学概述128

第二节中药现代化141

第三节生药学概述147

学习小结155

思考题156

第八章生物药物157

第一节生物技术概述158

第二节生物药物概述160

第三节生物药物的发展与前景163

学习小结168

思考题169

第九章药事管理学170

第一节药事管理与药事管理学170

第二节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73

学习小结197

思考题197

第十章临床药学199

第一节概述200

第二节合理用药204

第三节药学服务208

学习小结210

思考题210

第十一章药学信息211

第一节药学信息与药学信息学212

第二节药学信息资源215

第三节药学信息检索220

第四节药学信息的评价与利用224

学习小结228

思考题228

参考文献230

附录英汉词汇对照表231

节选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的 本章对药品、药学作了概述,介绍了药物的起源,药品的定义、分类,药品的特殊性,药学的概念、性质、任务,药学的地位与作用,药学教育与就业,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方法与教学建议,旨在使同学们了解药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知道药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药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要求 1. 熟悉 ?药学的概念,药学的地位与作用,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2. 熟悉 药学的功能与任务,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研究等岗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 3. 了解 药物的起源,药品的定义与分类,药品的特殊性,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案例1-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启示 1. 案例摘要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成果。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20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影响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五二三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 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1969年1月,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参加了“五二三项目”。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她再次翻阅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原来青蒿里有青蒿汁,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屠呦呦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1972年8~10月,她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物目录。 2. 案例问题 (1)青蒿素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研究的? (2)屠呦呦设计的提取方法与原来的方法有何不同?其依据是什么? (3)青蒿素药品的研制成功对你有何启发?你认为如何整理、发掘中药? 3. 案例分析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青蒿素药物研制成功的因素是: (1)是我国政府启动的药品研制项目。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通力协作,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 (2)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屠呦呦接受任务后,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在面临研究困境时,屠呦呦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获奖实至名归。 (3)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
第一节 药物及其分类
一、药物的起源 (一)我国医药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医药起源很早,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已逐渐认识了某些植物、动药、矿物药的治疗作用。古代典籍有“伏羲氏尝味百草”之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发现的实践过程。根据现有史料,公元前11世纪以前的夏代和商代,我国就已有了酒和汤液的发明。周代的《诗经》、《山海经》等著作中已收载许多种药物。公元前3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记载药物242种。成书于公元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收载药物365种。
知识链接
《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神农本草经》,此书又称为《本经》,或《本草经》,托神农之名撰写。一般认为其主体约形成于西汉,又经东汉时期医药学家修润增补整理成书。它收载了365种药物,包括草、谷、米、果、木、虫、鱼、家畜、金石等。其中,植物药最多,计有252种;动物药为67种;矿物药为46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的目的不同,创始了药物三品分类法:即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安全用药的简要方法。上品载药120种,为毒性小或无毒的营养、滋补、强壮药品,如人参、大枣、甘草、枸杞等。中品也为120种,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该类药对疾病能起抑制作用,且能补虚弱,如黄芪、黄连、麻黄、五味子等。下品125种,一般药性强烈,多具毒性,可以降寒热、破积聚,如大戟、甘遂、乌头等。该书确立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用来表明处方中每味药物的地位和从属关系,告诉医生组方要巧妙,结构完整,不能随意拼凑。书中描述了药物相互间关系的理论,称为七情和合,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说明除可用单味药治疗疾病外,更重视药物的配伍应用,配伍用药可以增加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或减低疗效,增加副作用。此外,该书对药物的寒、热、温、凉(即四气),酸、咸、甘、苦、辛(即五味),以及药物的产地、采收、储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备、真伪鉴别等内容也作了论述。 南北朝时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加以整理补充,汇编成《本草经集注》,收载药物730种,其中新增药物365种;魏晋时代的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收载药物350种左右,其中植物药200种,动物药70种,矿物药和其他70余种。659年,由唐朝政府组织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药物书籍《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50种,介绍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物学权威著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974年,宋政府刊印的《开宝本草》记载药物达985种;1061年,颁布的《嘉佑补注神农本草》,收载药物1082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载药物1558种。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集历代本草之大成,内容丰富,传播海内外,成为世界上研究药学和生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
知识链接
本草纲目—— 享誉世界的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的药物巨著。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李时珍认为修改本草书籍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例如,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者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家乡,来到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本草纲目》共有52卷,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附方11 096首,共有插图1160幅,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内容非常丰富。1596年出版,1606年传入日本,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又译成德、英、法、俄、朝等文字传播海外,成为国际上研究药学和生物学的宝贵参考资料。《本草纲目》不仅从中药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进行了详细论述,而且在植物分类学和生物进化方面也提出新的见解。它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6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医药大量传入,在传统医药之外逐渐形成了另一西方医药体系。 1. 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医院和职业医师开办的医院使西药得以传入 据1905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教会医院已达166所,诊所241处。这些医院大多设有药房,供应西药,负责调剂等工作。 2. 外商西药房和药厂的设立 如上海英商的屈臣氏药房(1841年)、上海药房(1850年)、老德记药房(1853年)、德商的科发药房(1865年),广州的屈臣氏药房。甲午战争后,外国取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纷纷在我国开办药厂,如英商的施德之药厂(1900年)、德商的科发药厂(1909年)、法商的致用(百部)药厂等。 清末时西药来源不仅限于国外进口,国内也能自制一部分。 3. 我国工商业者开始经营和制造西药 19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些工商业者在沿海大城市也开办了药房和药厂,参与药品竞争。如1888年在上海办起了中国人自己开设的中西药房;1900年在广州开办了利济轩药厂;1902年开办了梁培基药厂,在天津开办了中西制药公司;1912年在上海开办了龙虎公司(后为中西制药公司)。 4. 西洋医药书籍的译著 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洋务运动兴起,西药书籍译著随之兴盛。这时期翻译的西药书籍有《西药略释》(1871年)、《西药大成》(1879~1887年)、《英国官药方》(1888年)、《万国药方》(1890年)等,使西药知识在我国广泛传播。 至此,中国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进入现代以来,由于中国传统药物的高度发展及西药的大量传入,促使了药学教育、研究及药学事业的发展。 (二)国外医药的起源和发展 1. 古典药学 西南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5000~4000年间,这里产生了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发明了楔形文字,并为以后西亚古国所采用。公元前2000年时,阿摩利伊人入侵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创造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经1901年考古发现,发掘出一根玄武岩石柱,上面用当时两河流域通用的楔形文字,刻着公元前1800年汉谟拉比王制定、颁布的古巴比伦法典,其中一些条文涉及医疗活动,还记载了常用的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此外,考古还发现了以楔形文字刻有各种各样记述的黏土板(陶瓦片),其中涉及医药内容的黏土板有800余块,记载了大量的药用植物,如罂粟、曼得拉草、亚麻仁、甘草根、没药、香草、肉桂、药西瓜、阿魏、大麻、颠茄,以及明矾、硫黄、硝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药学概论·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