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贵州考古出土文物精粹

封面

作者: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

页数:34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7108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抢先发售系统展示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八个时期,按照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器类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文物出土地点涵盖贵州省荣获的国家文物局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目录

目录

前言

旧石器时代 1

石制品 2

人化石 25

新石器时代 28

骨角牙器 30

石器 39

陶器 49

商周时期 52

骨器 54

石器 56

陶器 64

青铜器 76

玉器 77

战国至西汉前期 78

青铜器 80

铁器 114

玉石器 116

陶器 122

其他 127

西汉前期至东汉 130

陶器 132

青铜器 163

铁器 203

琉璃 205

漆木器 206

两晋南朝时期 208

瓷器 210

陶器 217

青铜器 221

其他 228

唐时期 238

宋至清时期 244

陶器 246

瓷器 271

青铜器 277

金银玉器 286

石制品 304

民族墓葬银饰及其他 322

后记 331

节选

旧石器时代 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 长6.3、宽6.2、厚1.2厘米 1964年黔西观音洞遗址出土(编号P15002),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燧石。台面为修理台面,尺寸为3.2厘米×1.3厘米。石片背面有3个主要片疤,没有保留石皮。 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 长3.9、宽3.2、厚1.1厘米 1964年黔西观音洞遗址出土(编号P3955),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燧石。台面为素台面,尺寸为3.1厘米×1.1厘米。石片背面有4个主要片疤,方向有同向的,也有左右两侧垂直方向,远端微卷。 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 长6.5、宽5.2、厚1.7厘米 1964年黔西观音洞遗址出土(编号P15951),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燧石。石片背面有4个主要片疤,其方向有同向和侧向。石片剥片较成功,末端形态为羽状。 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 长5、宽4.1、厚1.8厘米 1964年黔西观音洞遗址出土(编号P15638),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燧石。台面为素台面,尺寸为2.4厘米×0.4厘米。石片背面有5个主要片疤,没有保留石皮,背面片疤方向主要为聚汇方向。石片远端为羽状。 石片 旧石器时代早期 长12、宽4、厚1.5厘米 1993年盘县大洞遗址出土(编号PD93∶1229),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石灰岩。体型较大,台面有一定修理,台面尺寸为4.8厘米×4.2厘米,打击点、打击泡明显。背部有两个同方向片疤,左侧边缘破损,疑为使用痕迹。 石片 旧石器时代中期 长6.7、宽7.3、厚0.2厘米 1981年水城硝灰洞遗址出土(编号GSX.P043),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变质灰岩。外形不规则。零台面,打击点部位凹缺,腹面打击泡清晰可见,背面保存着原来的砾石面。 石片 旧石器时代中期 长8.7、宽7.1、厚1.9厘米 1973年水城硝灰洞遗址出土(编号GSXA3.P002),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变质灰岩。外形近椭圆形。零台面,打击点部位凹缺,腹面打击泡较平,远边平齐较左右两边略厚,背面保存原来的砾石面。 石片 旧石器时代晚期 长2.9、宽2.5、厚0.6厘米 1982年普定穿洞遗址出土(编号GPC.P3050),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燧石。人工台面,整体呈不规则形。背部为节理面。半锥体凸出,同心波明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贵州考古出土文物精粹》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3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