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买艳霞著
页数:263页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2142663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对目前学界唐伯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做出深入探讨。在唐伯虎的生平考述中, 对唐伯虎的理想、唐伯虎豫章之行的史实做专题研究。在唐伯虎的交游考述中, 主要从地域特色、身份特点、交游关系来分析探讨唐伯虎交游圈的情况。在唐伯虎的文集版本考述中, 重点梳理明版唐伯虎集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各个版本的优缺点。在唐伯虎的诗文研究中, 主要探讨唐伯虎对待诗歌的创作态度, 以及《诗经》对唐伯虎诗歌创作的明显影响。在唐伯虎曲词文赋研究中, 主要探讨这些体裁的不同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买艳霞,女,文学博士,现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曾在《文献》《东南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文史知识》《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唐伯虎的人生理想与豫章之行
第一节 唐伯虎的人生理想辨析
第二节 唐伯虎豫章之行考辨
第二章 唐伯虎交游考述
第一节 唐伯虎交游特点
第二节 唐伯虎交游方式及交游活动对唐伯虎之影响
第三节 唐伯虎交游与科举考试
第四节 《致纳斋》考述
第三章 唐伯虎文学著述考
第一节 明代刊刻的唐伯虎集
第二节 同一系统各版本之间异同、优劣及其关系
第三节 不同系统本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几种署名唐伯虎著作真伪考辨
第四章 唐伯虎诗歌研究
第一节 唐伯虎的诗歌创作态度辨析
第二节 唐伯虎诗歌对《诗经》的借鉴
第三节 唐伯虎诗歌的主题取向
第四节 唐伯虎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 唐伯虎曲词文赋研究
第一节 唐伯虎的散曲
第二节 唐伯虎的词文赋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唐伯虎研究》: 唐伯虎是如何反应的呢?关于此点,徐咸、何良俊、王世贞的记载未涉及。袁袠说:“伯虎坚辞,不可。”可知唐伯虎对此请是推辞的,但没有成功。 宁王以谦恭之礼丰厚之金把唐伯虎请到了豫章,唐伯虎在豫章都做了什么呢?何良俊说:“既至,处以别馆,待之甚厚。”看来宁王待唐伯虎不薄,给唐伯虎安排了专门的住处,待遇也很优厚。虽然我们不知道待遇优厚到何种程度,但从同时被请去的章文身上,或许也可以推测一二。章文(1491-1572),字简甫,长洲人。其先祖为闽人,后徙吴。章家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章文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镌刻艺术家,章文的镌刻艺术成就更高。宁王也把章文请到了豫章,王世贞《章篔谷墓志铭》中记有:“宁庶人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偕。”①可知唐伯虎与章文、谢思忠等人在宁王处有交往。宁王谋反时曾挟章文、谢思忠同行,二人想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弛之夜分,借跳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裸袒二千里而归”。②章文在宁王叛乱时被挟持同行,中道以宁王所赐金帛打通守者得以脱身,可知金帛数量应当相当可观,不然守者岂能冒险将两人放走。由此可推测,宁王经常赏赐给章文他们不菲的财物。后来章文在宁王死后十年重游豫章宁王府,还“徙倚叹息,歌《黍离》之章,作羊昙恸”。③“《黍离》之章”,典出《诗经·王风》,此篇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羊昙恸”,典出《晋书·谢安传》,历来也是被视为感念旧恩的典故。章文在经历了乱离中裸袒两千里归家的惨痛遭遇后,还能做出如此之举,可见宁王当时对待他是非常之优厚的。章文仅仅善镌刻,就得以如此优待。宁王对唐伯虎的优待,应该是比章文还要高的。宁王都让唐伯虎做什么呢?徐咸说:“日与赓诗论画。”从《明史》卷一一七记宁王“善以文行自饰”①来看,宁王也是个风雅之人,每天和唐伯虎和诗论画也是有可能的。但和诗论画显然不是正务,无奈诸多笔记史料都对唐伯虎在豫章的政治行为未作记载。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中说宁王请唐伯虎去,是因为宁王选了十位美女要送给好色的正德皇帝,请唐伯虎是为了让他画“十美图”,唐伯虎的仕女画在明代确实堪称一流,或许小说家所言也并非完全子虚乌有,可能也是有依据的。但唐伯虎在豫章确实也很受欢迎,他游览风景名胜滕王阁和许旌阳的道观,曾作有《许旌阳铁柱记》。他还对主动修筑荷莲桥为民造福的内相喻公大为赞叹,作有《荷莲桥记》。他还去拜会过同年参加进士考试的王秩。可见除了宁王的公干以外,唐伯虎在豫章也有一些交游活动。 唐伯虎如何知道宁王有反意的呢?徐咸说宁王于“酒间语涉悖逆”。谈着谈着就说到他未竟的事业上去了,看来唐伯虎曾经历过宁王的语言暗示。袁袠说“至则阴知将有淮南之谋”。“阴知”指暗地里知道,但对于如何暗地里知道的却未作交代。结合乾隆本《昆山新阳合志》卷二十人物所记来看:“王秩字循伯,弘治己未进士。官江西副使备兵南赣时,宁庶人有异志,秩谓家人日:‘王志满气扬,必且为乱,不出十年矣。’时唐寅客王所,秩微示意,寅始佯狂以归”。②看来是王秩暗示给了唐伯虎,王秩是己未年进士,唐伯虎则是己未年科场案的牺牲品,二人或许在参加进士考试时相识。袁袠所说的“阴知”,或许指的是王秩的暗示。何良俊说:“六如居半年余,见其所为多不法,知其后必反。”据此说唐伯虎是亲眼目睹了宁王的诸多不法行为之后,自己作出的判断。结合当时的史实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很可能发生的。正德九年(1514)六月,宁王密令刘吉等招募大盗杨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人府,称为“把势”。收买鄱阳湖大盗杨子乔等人,纵容他们劫掠商民。八月,他还无理要求巡抚以下的地方官穿戴朝服参见,遭到巡抚俞谏的拒绝。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唐伯虎去豫章之前,但可见宁王已经在护卫再度恢复后开始有不法行为了。我们相信,这种行为在唐伯虎秋天到来之后很可能有愈演愈烈之态势。这使得唐伯虎有条件做出自己的判断。 当唐伯虎知道宁王的不法用心之后,如何远祸全身应该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怎样才能远祸全身呢?徐咸说宁王一跟他谈谋反之事“寅即佯狂不答,或作丧心状,遇人若泄其谋者”。看来唐伯虎采取的是装疯卖傻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以疯傻的状态“遇人若泄其谋者”,逼得宁王不得不赶紧把他清理出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