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街区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

封面

作者:陈宏 ,韩梦涛

页数:152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80681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武汉市汉口的一个沿江街区进行微气候实测,采集了湿度、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地表面温度、风速、风向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全面了解街区环境的现状,然后分析现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江面冷空气对街区微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绘制了街区的城市气候图,主要包括气候分析图、气候建议图。通过城市气候图的绘制,提出街区微环境改善的策略,并绘制规划建议图。通过设计手段优化街区规划,从而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这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及实现城市节能减排有着实际的应用意义。

作者简介

陈宏,2004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气候适应性城市与建筑设计、健康社区与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实践。
韩梦涛 ,2019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微气候、大气污染物与防灾、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

本书特色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移民以及大规模的建设量,导致城市环境也在发生急剧的改变。规划师、开发商、政府习惯于从社会、环境、经济的层面去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城市气候因素总是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因素,以改善城市气候。目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较少,本书觉得有必要建立起城市气候与街区规划、城市设计之间的联系,将城市气候信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来。

目录

第最章 绪论

第最节 街区空间的空间尺度

第二节 街区微气候的研究尺度

第三节 本书构成

第二章 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组成要素及影响因子

第最节 街区微气候环境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街区微气候热舒适评价指标

第三节 街区微气候的影响因子分析

第三章 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研究手法

第最节 微气候实测

第二节 缩尺模型风洞实验

第三节 微气候数值模拟

第四节 基于热舒适性的微气候调查研究及样本分析

第四章 基于城市气候图的滨江街区微气候营造策略——武汉市滨江街区改造

第最节 城市气候图系统

第二节 基于气候图的街区微气候营造案例:武汉市滨江街区改造

第五章 基于居民行为的居住区更新与热环境营造策略——武汉市居住区室外热舒适性改造

第最节 居民行为与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性调整

第二节 基于人员行为的室外热舒适分析手法

第三节 武汉市居住区夏季人员热适应行为与空间特征

第四节 热适应角度定义的公共空间类型及优化策略

第六章 基于微改造的传统街区空间更新与微气候营造策略——武汉市汉口租界区里份微改造

第最节 旧汉口租界区的里份空间环境现状及居民的行为活动

第二节 传统街区微气候营造策略

第三节 营造案例:旧汉口租界区某里份微改造与微气候营造

节选

在街区尺度内,城市微气候主要作为大气边界层中近地区域的粗糙子层(roughness sublayer)及城市冠层(urban canopy layer,也称城市覆盖层)被我们所了解。粗糙子层是大气边界层的底层区域,其高度定义为地面到大概五倍平均建筑高度。在这个区域中,街区要素及人类活动对微气候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城市冠层是从地表到建筑顶部的垂直区域,高度为建(构)筑物等的高度。城市冠层是人类活动频繁,能量、动量和水交换与转化的场所,也是街区微气候在垂直高度上的主要研究对象。
街区结构是一个具有不均一性且粗糙的表面,它导致了所有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微气候现象发生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本书所研究的是街区空间微气候的营造策略。
街区空间微气候研究是城市室外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室外空气及辐射、建筑及表皮、地面及植被、人工排热等为研究对象,涉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下垫面温度、太阳辐射、气流速度等参数。城市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理论上说,室外微气候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决定了微气候环境不能由单体建筑本身所决定,而是受到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实际意义上的室外热环境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建筑群及其附属构件。只有在建筑群中才能体现室外热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
为了提出针对街区空间微气候的有效营造策略,首先,需要了解有关街区尺度下微气候的组成及影响要素的基础知识。因此,作为基础理论部分,本章首先简要介绍街区微气候的研究内容和组成要素,包括微气候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次,本章将介绍几种适用于街区微气候的常用热舒适评价指标,包括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并介绍各种指标的优缺点及在街区微气候中的适用范围。最后,本章将对城市中常见的两种建筑形式——点式建筑和板式建筑形成的理想街区进行分析,并利用室外热环境影响度指标对街区微环境进行分析,找出不同街区形态下各影响因子对微环境的作用程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街区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2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