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礼汇
页数:378 页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70667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历史概况和士人的文化心态隋唐五代经历了379年,其中隋朝(581—18)历时37年,唐朝(618—907)历时289年,五代(907—960)历时53年。这个时期的文学,唐代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杨坚逼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接着消灭后梁(江陵)和陈(金陵),统一了分裂近四个世纪的中国。杨坚在位,尚能实行一些有力的治国措施,而炀帝(名广)执政后,荒淫无道,倒行逆施,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隋末起义人数之多、分布地域之广,前所未有,隋很快就在农民起义的讨伐声中灭亡了。隋代历时不长,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却有重要意义。文帝、炀帝曾采取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农业生产的积极措施,在一个时期内使得国家安定统一,为南北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条件。隋代实行的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都为唐所沿用,兴修的水利工程在唐代交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隋、唐关系犹如秦、汉关系,隋的统一虽然短暂,却为唐朝的强大、兴盛作了必要准备。 李渊父子是在农民起义军摧毁隋的统治基础以后,在太原起兵,乘机攻人长安,取得政权的。在开国后的三四十年内,大唐相继平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和西突厥,成为当时亚洲军事力量最为强盛的国家。又,在隋的消亡过程中,李世民看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威力,因而当权后能记取隋亡的教训。他告诫儿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鉴录》)出于这样的认识,他积极采用有益于治国安民的建议,有意缓和社会矛盾,制订了一些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经济的政策,比如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租庸调法等,还大规模兴修水利,扩大耕地,让过去沦为部曲的人员归田务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唐在开国后一百二十多年中出现了两次经济高涨时期,即“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贞观年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贞观政要?政体》)。杜甫即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忆昔》)据洛阳附近出土的唐代粮仓之一含嘉仓砖铭上记载,每窖可藏粮七八千石甚至万石以上,而仓有四百个藏窖。随着农业发展,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兴旺起来。商业性的城市各地都有。北方的长安(面积比今西安市城区大六倍)、洛阳,南
本书特色
《隋唐五代文学史》是熊礼汇和王文生编写的,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节选
《隋唐五代文学史》分十四章叙说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史。除系统深入论述唐代诗歌发展带规律性的特点外,还着力对唐代古文、骈文、辞赋发展的史实作充分陈述和细致分析,力图真实、全面介绍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本来面貌。全书纵贯古今,旁征博引,文笔优美,语言连贯,气势雄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