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连松,靳新彬著
页数:430 页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17918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目录
序
第一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全局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二节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立足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增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我国中长期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从技术创新到国家创新体系
三、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五、企业是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
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及知识产权保护
七、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创新环境
第五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地位
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三、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四、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企业集团及跨国公司
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六、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七、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六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大力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环境保护
四、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世界工业化道路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中期工业化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近期工业化
四、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
第二节 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济规律
一、世界大国甚至一些中等国家,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是这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规律
二、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重转换变动规律
三、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伴生的必然趋势,工业化与城市化双向互促,是世界大国和大多数中等国家的共同规律
四、世界大国工业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演变和优化升级,在工业化中期进人重化工业化阶段,工业内部结构向偏重型发展的规律
五、世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六、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当人口城市化率在35%~55%,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阶段的结构转型期,只要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得好,经济可保持较长时期快速增长的规律
七、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时,人们的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规律
八、重视农业,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作为加快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是世界大国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九、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在500~3000美元发展阶段时,资源和环境等“瓶颈”制约压力增大的规律
十、当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发展阶段时,各种利益摩擦加剧,社会矛盾突出显现的规律
第三节 中国传统工业化
一、第一阶段(1953-1960年),沿袭前苏联,初步建立我国工业化基础
二、第二阶段(1961-1978年),自主发展,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第三阶段(1979-2002年),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进程
四、传统工业化特点及突出问题
第四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一、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更多增加劳动就业岗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由工业化初期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七、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八、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九、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振兴制造业,全面发展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采用积极或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稳健或从紧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一、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二、中国特色工业化,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要实施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五节 全面认识“五化”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前景和前进方向
二、中国新型工业化要遵循世界工业化一般规律,又要明显地体现中国特色
第三章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历史沿革
一、以牺牲农民利益和殖民主义扩张为手段
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基础
三、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四、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持续动力
第二节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
二、过度城市化
三、滞后城市化
四、逆城市化
第三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多种发展模式
一、“逆城市化”或“城郊化”发展模式
二、集中型和分散型城市化发展模式
第四节 世界城市化一般规律
一、政治和民族独立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伴生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双向互促,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三、人均GDP3000美元之后,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史上重要转折期,城市发展发生结构性变化进入转型期的规律
四、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五、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前领先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
……
第四章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现代化
第五章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房市影响的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