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龙华
页数:110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1001162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研究教材和古典文献,叙述了从希腊远古时期至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去世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分析了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的起源和消失原因,希腊城邦制国家的形成和特点,用较大篇幅叙述了希腊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战争——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亚历山大的远征,对它们的起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古希腊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多有涉及,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从而较为详尽的勾勒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是20世纪公认的一部希腊史杰作。
作者简介
N.G.L.哈蒙德(1907-2001)是英国著名的希腊史专家,先后担任过英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主编过两部英国最重要的古典史学巨著《牛津古典辞书》和新版《剑桥古代史》。三卷本《马其顿史》和70多万字的《希腊史》是其最重要的学术专著。
译者简介:
朱龙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致力于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文化及文艺复兴文化研究,著有《世界历史(上古部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世界古典文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等。
本书特色
本书充分利用考古研究材料和古典文献,较为详尽了勾勒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引证资料翔实确凿,论述详略得当,既有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的描绘,又有对政治形势,历史人物细致入微的分析。被公认为20世纪古希腊史研究的杰作,是研究古希腊史及世界古代史的第一参考书。
目录
再版前言
导论 希腊地理概况
一、一般特征
二、州区和岛屿
三、古今变迁
第一卷
希腊远古诸文明和大移民运动(约公元前6000-前850年)
史料来源
第一章 爱琴诸岛的居民点与米诺斯文明
第一节 米诺斯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米诺斯文明
第三节 公元前1450-前1400年的克诺索斯
第二章 希腊大陆和迈锡尼文明
第一节 大陆的各族居民
第二节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
第三节 公元前1400-前1200年的迈锡尼世界
第四节 迈锡尼世界的语言和传说
第五节 荷马史诗和迈锡尼的背案
第三章 大移民运动
第一节 对大陆地区的入侵
第二节 入侵者的特点
第三节 埃奥利亚和爱奥尼亚的移民
第四节 爱奥尼亚人和荷马史诗
第二卷
希腊的复兴(约公元前850-前546年)
史料来源
第一章 文化和政治的复苏时期(约公元前850-前730年)
第一节 东方的影响和赫西奥德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城邦的兴起
第三节 斯巴达的扩张
第四节 其他多利亚城邦
第二章 希腊城邦的殖民扩张
第一节 希腊的资源
第二节 殖民的性质
第三节 东北方的殖民城邦
第四节 西方和南方的殖民城邦
第五节 殖民运动的目的、原因和后果
第三章 公元前750-前550年希腊城邦的商业发展
第一节 东方贸易
第二节 居间诸岛
第三节 地峡地区的市场
第四节 交易的中心
第五节 铸币的发明和散布
第四章 公元前750-前550年的战争
第一节 边境战争和争霸战争
第二节 中部希腊的军事强国
第三节 早期战事的特点
第五章 雅典以外各城邦的宪制发展
第一节 王制的衰落
第二节 贵族
第三节 大陆的僭主政治
第四节 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僭主
第六章 雅典的宪制发展和斯巴达同盟
第一节 公元前600年以前的雅典国家
第二节 梭伦的立法和经济改革
第三节 梭伦的宪制改革
第四节 梭伦的原则和庇西特拉图的崛起
第五节 斯巴达同盟
第七章 公元前850-前546年的宗教与文化
第三卷
希腊的凯旋(公元前546-前466年)
第一章 波斯的扩张和雅典的成长
第一节 波斯的霸权
第二节 雅典的僭主政治
第三节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
第四节 雅典的成功
第二章 斯巴达同盟和希腊城邦的动乱
第一节 斯巴达的政策
第二节 城邦联盟的开始
第三节 爱琴诸岛和波斯
第四节 西部的战争
第五节 军事力量的发展
第三章 爱奥尼亚起义和波斯对雅典和厄律特利亚的远征
第一节 爱奥尼亚起义
第二节 起义的余波
第三节 希腊的形势
第四节 对厄律特利亚和雅典的远征
第四章 薛西斯对希腊的人侵
第一节 雅典在海军和政治方面的准备
第二节 斯巴达和希腊会议
第三节 波斯军力逼温泉关
第四节 萨拉密斯之战
第五节 希腊人在普拉提亚和麦卡利的胜利
第五章 雅典同盟的发展
第一节 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
第二节 雅典同盟的组织及其成就
第三节 斯巴达的烦恼
第四节 公元前479-前466年的雅典政治
第六章 公元前490-前466年的西部希腊人
第一节 迦太基的入侵和希墨拉之战
第二节 西西里僭主政治的后果
第三节 意大利的希腊城邦
第七章 文学、思想与艺术(公元前546-前466年)
第一节 品达与色诺芬尼之间的对比
第二节 埃斯库罗斯、毕达哥拉斯和爱奥尼亚哲学家
第三节 历史、地理、医学与喜剧
第四卷
雅典与斯巴达的大战(公元前466-前404年)
第一章 雅典对波斯和斯巴达之战
第一节 民主改革和雅典与斯巴达之决裂
第二节 雅典在两条战线上的攻势
第三节 伯里克利的领导与雅典帝国
第二章 十五年和平
第一节 帝国的加强
第二节 雅典和若干斯巴达盟邦的争端
第三节 导致战争的各项谈判
第四节 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及其帝国
第三章 艺术、文学与思想(公元前466-前431年)
第四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年)
第一节 雅典在公元前431-前429年的灾厄
第二节 雅典胜利在望(公元前428~前424年)
第三节 雅典的失败和尼西亚斯和约(公元前424-前421年)
第四节 公元前466-前421年间的西部希腊世界以及雅典的干涉
第五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二阶段(公元前421-前404年)
第一节 不稳定的和平(公元前421-前416年)
第二节 西西里远征
第三节 波斯参战
第四节 雅典的寡头政府
第五节 争取海上优势的斗争
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文化危机
第五卷
霸权转移时期(公元前404-前354年)
第一章 斯巴达的霸权(公元前404-前386年)
第一节 这时期的种种政治问题
第二节 斯巴达的问题与资源
第三节 阿提卡的寡头政治和内战
第四节 斯巴达与波斯交战
第五节 科林斯战争与大王和约
第二章 狄奥尼修斯和斯巴达的专制措施
(公元前386-前368年)
第一节 斯巴达帝国的鼎盛
第二节 狄奥尼修斯一世的业绩
第三节 公元前379-前374年的解放战争
第四节 斯巴达的倒台
第三章 主要大国的瓦解
第一节 鼎盛时期的彼奥提亚
第二节 彼奥提亚联盟和雅典同盟的衰落
第三节 走向混乱的西西里
第四章 希腊动乱的社会与经济背景
第六卷
马其顿的兴起与扩张
第一章 马其顿进入希腊强国之林(公元前359-前346年)
第一节 马其顿大国的重建
第二节 腓力普在帖撒利和色雷斯
第三节 马其顿和雅典在卡尔西狄斯的冲突
第四节 腓力普结束神圣战争
第二章 马其顿控制希腊各邦(公元前346前336年)
第一节 外交斗争
第二节 入侵希腊
第三节 希腊的安置和腓力普被刺死
第四节 公元前345-前322年的西部希腊
第三章 公元前4世纪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 亚历山大和希腊人击败波斯(公元前336前330年)
第一节 亚历山大在欧洲建立霸权
第二节 小亚细亚的战役
第三节 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
第四节 波斯的战败
第五章 亚历山大征服东方(公元前330-前323年)
第一节 东部各省的平定
第二节 入侵印度
第三节 回师及亚历山大之死
第四节 亚历山大的成就
第六章 帝国的分裂与安提帕特占领希腊(公元前323-前321年)
第一节 第一次继承人之战
第二节 拉米亚战争
第三节 不同的自由观念
附录1 有关本书第一卷的考古资料的简略参考书目
附录2 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的纪年
附录3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的殖民表
附录4 最早铸币之定年
附录5 公元前431年进攻普拉提亚的定期
附录6 公元前4世纪斯巴达、彼奥提亚及雅典的军事力量
附录7 公元前370-前362年年表
附录8 伊苏斯、高加米拉之战与波斯军中的希腊雇佣兵
译名对照及索引
节选
克里特繁荣昌盛的顶点是公元前1600-前1400年。其东南部的札克罗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盛况一直维持到约公元前1450年,可能由于塞拉火山的爆发而毁灭。已发掘的两个典型市镇是古尔尼亚和卜栖亚,前者是一个位于小丘上的商业城镇,依山铺筑数条水平的横街,上下街道之间有陡直的巷道相连。房屋傍山分层高筑,有阶梯从街道出入。进入的是主要的一层房间,其下设地下室。在山顶上建造的是乡绅的公馆,房前有一露天院落,房屋用方块石料砌成,其他房屋则用碎石夹以泥灰。卜栖亚是一小岛上的滨海市镇,在小港后面傍山建有一层层的楼房,所有房屋均用石砌并以石板铺地。这两个小镇在风光如画方面当不亚于今日爱琴诸岛的类似城镇。有一块时代较早一点的彩陶版,为我们提供了一般住房建筑的最佳图样:窗户多开于上层楼上,屋顶是平的,屋顶上突起的部分可能是中央天井的顶盖。瓦工活儿多用泥灰,并夹砌木梁。有一处上层阶级的住宅做以下布局:人口先经过一个小天井才进入楼下大客厅,楼下一层还包括一个带有支柱的地窖、浴室、厕所、厅堂和室内楼梯等。楼梯下通地下室各贮藏间,上达二楼、三楼,那是内宅和卧室所在。房屋排水皆有陶制的引水管,管子接合处套以严密的环圈并用泥土粘牢。 男子一般着袋状短裤和紧身腰带,有时穿一短裙(kilt)。女子穿裙子和紧身腰带,有时还穿一件袒露双乳的紧身胸衣。男子都无胡须。男女都显得轻柔苗条,留着长发,在体育竞技和公开场合都自由地混合相处。同样穿着袋状短裤和紧身腰带的男女杂技演员,在猛冲过来的长角公牛身上做翻筋斗的绝技,这种精彩的情景在一套名叫斗牛戏的壁画上可以看到。戴手套的搏斗士、收获季节的酒宴、少女的舞蹈、青年的饮酒作乐以及男女观众观看比赛、舞蹈等场面,都说明当时人们过着一种和平而欢乐的露天生活。用丰富而优美的色彩刻画花木、鸟兽、鱼类能做到非常精妙,这一点也反映了米诺斯人对其自然环境的喜爱。这些的确是米诺斯艺术最常见的题材。相比起来,战争的场面甚至人物形象的表现却是罕见的。 米诺斯人笃信宗教,这一点从宗教礼器上的图绘数量之多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这些礼器包括双斧、双角状的祭器以及用以30放祭品的三脚几或祭坛。这些礼器的原物也在许多神龛中发现过,这些神龛有的立于屋内,有的位于露天的祭祀地点。米诺斯宗教崇拜的中心是一女性神祗。有许多精巧的小雕像把它表现为人形,但并不裸体,穿着米诺斯式的装束。和她相伴的神物主要是蛇,也有树、鸟、走兽等,其中以公牛和鸽子最为多见。她的随从一般是女祭师和一些戴着兽头的人,这些人可能是在某种宗教仪式中模仿崇奉的动物。看来他们的宗教形象也多偏重于自然与秀美方面,而不突出怪奇与异想,男性的最有代表性的神祗以一个少年的形象来表现。在主要的女神和少年神之外,也有其他一些神和女神,前者往往手持枪矛或盾牌,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把神、祭司和还愿者互相区别开。 任何恢复米诺斯宗教的内容和教义的企图,都不得不求助于后代事物的类推和猜测,这些推测可能导致误解。甚至有关主要女神是一个大地母神、万生之主和生育女神等理论,以及少年神是女神之子或其配偶等说法,也主要是根据在历史时代小亚细亚流行的一些宗教崇拜而得出的。比较肯定的结论是:米诺斯宗教持神人同形同性论的观点,并认为众生中女性一方较之男性更浸透着外在世界的天然美质;那些站在庙前高举双手礼拜的米诺斯人,心怀敬畏和虔诚之情,而较少迷信的惶恐。另外,也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可以肯定米诺斯人崇拜其先人(死者)。相反,一般墓葬的简约(遗体仅略加捆扎便投入大瓮或陶棺)意味着他们并无这种崇拜。只有那些很富贵的人家才把死者埋葬于石凿墓室、简单的坑墓或位于竖井底部之侧的坟墓之中。 在米诺斯文明的极盛期,克诺索斯始终居统治地位。说明其昌盛繁荣的最完美的纪念物就是那座巨大的王宫。这座王宫有宏伟的入口和壮丽的厅堂、宽敞的楼梯和巨大的库房,并以其壁画的精美和工程的卓越著名于世。它还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这可从它的中央庭院中带有柱子神祠的位置看出。在王宫之南有一精巧结构的“墓庙”,通过一有柱地窖可达一墓室,暗示对死去的克诺索斯统治者仍有某种形式的崇拜。日后的希腊传说把克诺索斯的统治者称为“米诺斯”,据说他是(天神)宙斯和欧罗巴①的儿子,他每隔九年可面谒宙斯一次,并娶了太阳神之女帕西法厄为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