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玛格丽特·米德
页数:26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000718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有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奠基之作,初版于1928年。根据她在三个村庄对68位萨摩亚少女的研究,她认为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和同质的文化里,萨摩亚的青春期少女在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两者之间不存在这紧张与冲突。在过渡到成年的过程中,她们往往得到来自社会的许多关注。社会文化为此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她们平稳顺利地过渡。本译本较以前的译本,补译了5万余字的致谢、序言和附录,其中包括米德女儿玛丽?凯瑟琳?森撰写的“新世纪献言”等。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曾担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学会主席。米德先后提出文化决定论、三喻文化理论和代沟理论。
译者简介:
周晓虹,男,1957年生于杭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先后出版《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社会心理学史》等著译作二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九十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09年当选为“G家级教学名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青年男女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岛。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马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Z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Z著名的一场论争。
目录
致谢 玛格丽特??米德
新世纪献言 玛丽??凯瑟琳??贝特森
常备书经典版序言 玛丽??比弗博士
1928年序言 弗朗兹??博厄斯
1973年版序言 玛格丽特??米德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萨摩亚一日
第三章 萨摩亚儿童的教育(I)
第四章 萨摩亚人的户
第五章 姑娘和同龄群体
第六章 社区中的姑娘
第七章 正常的两性关系
第八章 舞蹈的作用
第九章 对待人格的态度
第十章 普通姑娘的经历与个性
第十一章 冲突中的姑娘
第十二章 壮年与暮年
第十三章 从与萨摩亚的对比中看最教育问题
第十四章 为选择而教育
附录一 各章注释
附录二 本研究的方法论
附录三 今日萨摩亚文明
附录四 心理缺陷和精神疾病
附录五 分析所依据的材料
索引和词汇
译后记
节选
第四章 萨摩亚人的户 一个萨摩亚人的村庄大约由三四十户组成,每一户由一个被称作玛泰的头人负责管理。这些头人或具有酋长似的头衔,或具有议事酋长的头衔,他们是公共事务的发言者,是酋长的代言人和使节。在村里的正式集会上,每一个玛泰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代表着他管理的那一户的全部成员,并对他们负责。这一户包括在同一个玛泰的权威和庇护下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所有个人。这种“户”(household)的构成,不同于那种由双亲和子女组成的血亲家庭。同一户的一二十个人或因血缘、或因姻缘、或因收养而和玛泰或他的妻子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彼此之间往往是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的。同一户的成员一般来说是,但不一定非得是,远房亲戚。 寡妇和鳏夫通常都得返回他们的血亲家庭中去生活,尤其当他们没有子女时更是如此,但是已婚夫妇却可能和双方中一方的亲属在一起生活。这样的一户不必是一个关系密切的居家单位,同一户的人可能散居在村里的三四处住所中。长期居住在外村的人是不会被当成这户的成员的。户是一种严格的地方单位。户也是一种经济单位,因为一户中所有的人,都在玛泰的监管下在种植园中共同劳作,玛泰依次分给他们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在这一户的范围内,年龄比亲属关系更具有惩戒性权威。玛泰对他所管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权威,甚至对他自己的生身父母也不例外。当然,这种控制因人而异,但总是受到人们对玛泰地位礼节性认可的影响。在这样的“户”中,出生最晚的孩子受该户中所有人的支配,年龄的增长亦丝毫不能改变他们的这种屈从地位,除非又有一个比他年龄更小的孩子降生人世。但是,在大多数户中,年纪最轻的成员的地位很具有暂时性。在一户的范围内还渐渐包括了侄子(女)和外甥(女)以及远房的堂(表)兄弟姐妹。一位年龄正值青春期的姑娘实际上往.往处于一种中间地位,有许多人必须服从她的管束,她也必须服从另外一些人的管柬。一方面,日益增长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使她在一个由各种人组成的家庭中可能会变得难以驾驭、不易满足;但另一方面,对于日益增长的权威意识,她也有着充分的实现途径。 这一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在这方面,一个姑娘的婚姻不可能给她带来多大的改变,除非有一天她自己能生下一大群十分听话的孩子。但是,那些二十多岁尚未有配偶的姑娘在受人尊重和承担的责任方面丝毫不亚于她们那些已婚的姐妹。那些没有头衔的男人的妻子和所有青春期已过但尚未婚配的姑娘.在村里的仪式组织中被划分在一起。这一事实,在家庭以外进一步加强了那种根据年龄而不是婚姻状况来确定地位划分标准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