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页数:137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68319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聚焦海外华人,收录有关华侨华人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书评。论文部分既有史实的阐述分析,如20世纪早期美洲洪门致公堂改堂组党若干问题的探讨、因殖民时期吉隆坡华人社群的政治运动、日本遗孤及其子女的东瀛迁移之路等;又有涉侨史料的研究,如晚清民国时期国内涉侨报刊的分类研究等;有关注海外华人、华文学校的现实问题,如海外华人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困境、印尼华文学校在华裔学生社会融入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是暨南大学开办历史较长的学院之一,源于1927年暨南大学设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2000年,华侨华人研究院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研究”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学科组团。2016年,研究院被列入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研发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单位。2017年,研究院以专业性智库(高校智库A类)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
目录
容闳的跨国婚姻及其影响
英殖民时期吉隆坡华人社群的政治运动:以对五四运动的反应为例
跨越“双重距离”:海外华人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困境及其突破
印尼华文学校在华裔学生社会融入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基于三语学校华裔学生的调查分析
歌舞下南洋:跨国文化互动与中华歌舞团的南洋巡演(1928-1929)
侨乡厦门的社会文化变迁:从晚清到民国
夹缝中的“边缘人”:评夏黎的《出美国记: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在中国(1901-1949)》
东南亚华人学者眼中的侨务政策新趋势:评廖建裕的《中国的崛起与海外华人》
英殖民时期吉隆坡华人社群的政治运动:以对五四运动的反应为例
跨越“双重距离”:海外华人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困境及其突破
印尼华文学校在华裔学生社会融入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基于三语学校华裔学生的调查分析
歌舞下南洋:跨国文化互动与中华歌舞团的南洋巡演(1928-1929)
侨乡厦门的社会文化变迁:从晚清到民国
夹缝中的“边缘人”:评夏黎的《出美国记: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在中国(1901-1949)》
东南亚华人学者眼中的侨务政策新趋势:评廖建裕的《中国的崛起与海外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