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奥勒留
页数:21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1191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NULL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一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奥勒留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斯多葛学派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哲学派别,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绵长深远的影响。正是通过《沉思录》等少数传世之作,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得以流传至今,并且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相关资料
道德情操论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第一章 论合宜感第一节 同情感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尽管除了看到他人幸福他自己也觉得快乐之外,他从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其他好处。属于这一类的原理,是怜悯或同情,是当我们看到他人的不幸,或当我们深刻怀想他人的不幸时,我们所感觉到的那种情绪。我们时常因为看到他人悲伤而自己也觉得悲伤,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根本不需要举出任何实例予以证明。因为这种同情的感觉,就像人性中所有其他原始的感情那样,绝非仅限于仁慈的人才感觉得到,虽然他们的这种感觉也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敏锐强烈。即使是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由于我们没有直接体验到他人的感觉,我们不可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除非我们设想在相同的处境下我们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我们的亲兄弟正在拷问台上遭受酷刑,只要我们本身还轻松自在,我们的感官便不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他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痛苦。我们的感官从来没有,也绝不可能,带给我们超出我们自身以外的感受;只有透过想象,我们才能对他的感觉有所感知。而想象的机能,除非是向我们描述,倘使我们身处他的处境时,我们自己将会有的感觉外,也不可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帮助我们对他的感觉有所体会。我们的想象所复制的,是我们自身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觉,不是他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觉。借由想象,我们把自己摆在他的位置,我们设想自己正在忍受所有相同的酷刑折磨,我们可以说进入他的身体,在某一程度内与他合而为一,从而对他的感觉有所体会,甚至我们自身也升起某种程度上虽然比较微弱,但也并非与他的感觉完全不相像的感觉。当我们这样对他的种种痛苦有所感知时,当我们这样接纳那些痛苦,并让那些痛苦变成我们的痛苦时,他的种种痛苦终于开始影响我们,于是我们一想到他的感觉便禁不住战栗发抖。因为,正如任何痛苦或穷困的处境都会激起悲伤的情绪那样,所以,设想或想象我们身处那样痛苦或穷困的处境,也会激起同一种情绪,其强弱视我们的想象鲜明或模糊的程度而定。这就是我们对他人的不幸所以有同情感的根源。正是借由设想和受难者易地而处,我们才会对他的感受有所感知,他的感受也才会影响我们。这一点有许多明显的事实可以证明,如果有人认为它本身还不够明显的话。当我们看到一根棒子正对着另一个
本书特色
《大师智慧书架》是由马可·奥勒留、亚当·斯密和罗素共同编著的。全世界唯一因道破致富的秘密而被禁的奇书。一本令比尔·盖茨弃学从商的神秘著作。
目录
沉思录译者前言一本写给自己的书Book1卷一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Book2卷二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现在Book3卷三享受那你认为是最好的东西的快乐最长久的名声也是短暂的Book4卷四任何行为都不要无目的地做出使你的智慧仅仅用于正直地行动Book5卷五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Book6卷六灵魂保持在一种状态和活动之中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让人羞愧之事没有人能阻止你按本性生活Book7卷七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东西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Book8卷八幸福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使你的生活井然有序是你的义务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Book9卷九与持有同样原则的人一起生活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不同无知的人作无谓的交谈Book10卷十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认识真正按照本性生活的人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Book11卷十一我为普遍利益做过什么?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总是想着有德之士Book12卷十二在无望完成的事情中也要训练自己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沉思录Ⅱ译者序引领人们走向宁静、满足与幸福的传世经典卷一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与你有关的事要全神贯注卷二让你的意愿与自然和谐一致好的生活是内心平静的生活持久的满足胜过及时的行乐卷三与他人交往要有所警惕将人生视如赴宴责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宽恕他人卷四智慧的生活就是理性的生活戒除骄傲自大是走向智慧生活的第一步智慧的人生,行重于知必须时刻关注的只有自己卷五品德比名声更要紧有道德的人生才是兴旺发达的人生珍视你的思想与理智,忠实你的目标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回应灵魂的呼声卷六从所有外物中获益不选择焦虑,就没有焦虑的容身之所不幸与痛苦是可以避免的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卷七尊敬暴君如同尊敬你的小瓦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我们的本性勇敢面对困难,不要悲叹哀怨自由的真谛卷八镇定而谨慎地对待一切自信和谨慎并不冲突以正确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卷九顺应天意,遵从天命安心地居留在已安排好的位置上愉快地接受不可控制的事物不要渴求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死亡并不可怕卷十要了解友谊的真相做自己心灵的伴侣不因他人的错误而生气一些经典的话卷十一在善恶判断上我们还需努力只对意志可控之物作出判断论一心想高升的人卷十二不要害怕短缺犬儒主义者的精神知足方能与自然和谐一致过宁静而幸福的生活道德情操论译者序告读者第一篇论行为的合宜性第一章 论合宜感第一节 同情感第二节 论彼此同情的快感第三节 论通过他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是否相合来评论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方式第四节 续前节第五节 论可亲与可敬的美德第二章 论各种感情合宜的程度引言第一节 论源自身体的感情第二节 论源自特殊的想象偏向或习性的感情第三节 论不和乐的感情第四节 论和乐的感情第五节 论自爱的感情第三章 论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第一节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感通常比对快乐的同情感更为强烈,但悲伤的同情感通常远远不如主要当事人自然感觉到的悲伤那般强烈第二节 论雄心壮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别第三节 论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第二篇 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第一章 论功过感引言第一节 凡是看起来当受感激的对象,似乎都该受奖赏;同样的,凡是看起来当受怨恨的对象,似乎都该受惩罚第二节 论当受感激与怨恨的对象第三节 如果施惠者的行为未获赞许,则受惠者的感激便很少会有人同情;相反,如果加害者的动机未受谴责,则受害者的怨恨便不会有人同情第四节 前几节的要点重述第五节 功过感的分析第二章 论正义与仁慈第一节 这两种美德的比较第二节 论正义感、自责感,并论功劳感第三节 论自然女神赋予心灵这种构造的效用第三章 论运气如何影响人类对于行为功过的感觉引言第一节 论运气所以有这种影响的原因第二节 论运气的这种影响的程度第三节 论这种感觉出轨的终极原因第三篇论我们品评自己情感与行为的基础,并论义务感第一节 论自许与自责的原理第二节 论喜欢受到赞美及喜欢值得赞美;并论害怕受到谴责及害怕应受谴责第三节 论良心的影响与权威第四节 论自欺的性质,并论概括性规则的起源与应用第五节 论概括性道德规则的影响与权威,以及这些规则应当被视为神的法律第六节 在哪些情况下,义务感应当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原则,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它应当获得其他动机的赞许第四篇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第一节 论合用的外表赋予所有工艺品的美,并论这种美的广泛影响第二节 论合用的外表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的美,并论这种美在何等程度内可以被视为赞许该性格或行为的一个根本要素第五篇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第一节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美丑概念的影响第二节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第六篇 论好品格引言第一章 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或论审慎第二章 论个人的性格中影响他人幸福的那一引言第一节 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个人托付给我们照顾第二节 论自然女神按何种顺序把哪些社会团体托付给我们帮助第三节 论博爱第三章 论克己结论第七篇 论道德哲学体系第一章 论道德情感的理论应该探讨的问题第二章 论各种说明美德之性质的学说引言第一节 论主张美德以合宜为本的学说第二节 论主张美德以审慎为本的学说第三节 论主张美德以慈善为本的学说第四节 论善恶不分的学说第三章 论各种关于赞许之原理的学说引言第一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自爱的学说第二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理性的学说第三节 论主张赞许之原理本于感觉的学说第四章 论不同的作者处理道德实务规则的方式幸福之路幸福之路上部 不快乐的原因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快乐?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快乐第三章 竞争第四章 厌烦与兴奋第五章 疲劳第六章 忌妒第七章 犯罪意识第八章 迫害狂第九章 畏惧舆论下部 快乐的原因第十章 快乐还可能吗?第十一章兴致第十二章 情爱第十三章 家庭第十四章 工作第十五章 闲情雅兴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第十七章 快乐的人我的信仰自然与人美好的人生道德的准则个人的与社会的拯救科学与幸福附:东方与西方的幸福视念智慧书万能钥匙
节选
《大师智慧书架》是由何怀宏、陈思宇和谢宗林共同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内容主要包括:沉思录、沉思录Ⅱ、道德情操论、幸福之路、智慧书、万能钥匙五个部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师智慧书架(全6册)》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13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