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外国文学基础

封面

作者:徐葆耕

页数:53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11292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了解世界文明,有各种渠道。“文学是社会的窗口”、“文学是心灵的窗口”,通过各国的文学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与人,是一条形象的、便捷的途径。文学不仅展示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而且从深层展现他们的心灵和审美情趣。那些很很好的作晶告诉我们:“东海蹰海,心理攸同。”

作者简介

  徐葆耕,清华大学教授,曾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西方文学十五讲》、《电影讲稿》、《清华学术精神》等。文学创作有电影文学剧本《邻居》(合作)等五部、学术散文随笔《紫色清华》等。    王中忱,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东亚系,语言文化学硕士。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主要论著有《越界与想象》、《走读记》等。

目录

导论
西方(欧美)文学部分
第一编 远古与中世纪文学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
第四节 阿里斯托芬和《阿卡奈人》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督教文学
第三节 但丁和《神曲》
第二编 近代文学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彼特拉克和他的抒情诗
第三节 薄伽丘和《十日谈》
第四节 拉伯雷和《巨人传》
第五节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第六节 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
第四章 欧洲17、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莫里哀和《伪君子》
第三节 卢梭和《忏悔录》
第四节 歌德和《浮土德》
第五节 哥特小说和刘易斯的《修道士》
第五章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华兹华斯和他的抒情诗
第三节 拜伦和《唐璜》
第四节 雨果和《悲惨世界》
第五节 惠特曼和《草叶集》
第六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司汤达和《红与黑》
第三节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第四节 狄更斯和《双城记》
第五节 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
第六节 易卜生和《玩偶之家》
第三编 20世纪文学
第七章 20世纪前半期(以1945年为界)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第三节 艾略特和《荒原》
第四节 卡夫卡和《变形记》
第五节 乔伊斯和《尤利西斯》
第六节 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
东方(亚非)文学部分
后记

节选

  奥古斯都即恺撒的侄孙和养子屋大维。恺撒死后,屋大维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罗马帝国,使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范围,靠掠夺积累了不少财富。屋大维在建立了统一的罗马大帝国并巩固了统治权之后,聪明地采取休养生息的方针,取消了苛捐杂税和土地没收这些不得民心的政策,使罗马帝国保持了几十年的稳定。屋大维重视文化工作,保护文化活动。他认为古代的宗教和道德可以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抵制内战后许多罗马公民颓废的倾向,因此鼓励作家创作符合道德要求的作品。当时由于罗马人生活稳定,对文学艺术的需求增强,欣赏趣味也不断提高,也促使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屋大维的大臣麦凯纳斯根据元首(屋大维自称“元首”)的意图,向当时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创作上的条件,为文学繁荣起到了保障作用。有了这些条件,黄金时代的文学繁荣得以出现。黄金时代出现过不少有影响的作家,最有代表性的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  维吉尔(Vergil,前70-前19)是罗马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农民家庭,后来到罗马学法律,最后又改学哲学和文学。内战期间他的田产曾被没收,后来由于屋大维的干预又重获土地,成为麦凯纳斯文学圈子的主要成员之一。维吉尔一生共写了3部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  《牧歌》(约成于公元前42-前37)在希腊田园诗影响下写成,采用牧羊人对歌或独歌的形式,共10章。其中有爱情诗、哀歌、哲理诗、酬友诗等,都有一种感伤的色调。诗人在诗中感谢元首使他重获土地,歌颂黄金时代的到来,希望羊群不再受到侵害;同时他也在诗中描写了农村凋敝的现实,怀疑黄金时代是否真能实现、和平能否持久等等。《牧歌》出版后由于形式的新颖和内容的独特,受到读者的欢迎,一时广为传诵并受到权贵的注意。  《农事诗》4卷(约成于公元前37-前30),每卷500余行,分别写种谷,种橄榄和种葡萄、畜牧、养蜂等农事,属于教谕诗的类型。此诗应麦凯纳斯之约而写,为吸引农民回到农村的政策服务。这部诗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敏感,充满诗情画意。诗人在诗中肯定劳动的价值,认为“劳动战胜了一切”,同时歌颂意大利丰饶的自然资源,表现出对和平生活和祖国的热爱。  维吉尔最著名的作品是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共12卷近万行。史诗前6卷摹仿《奥德修纪》,写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伊灭亡后携带老父、幼子和部下乘船在海上漂泊7年,历经千辛万苦后到达北非的迦太基,受到迦太基女王狄多的款待。他向女王讲述了特洛伊陷落和自己在海上漂泊的悲惨经历,女王大为感动,爱上了埃涅阿斯,两人结为夫妻。但后来埃涅阿斯接到神示要他离开迦太基,因此他不辞而别,狄多自杀。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后,在神巫指导下游历地府,见到亡父和狄多的鬼魂。亡父之魂向他显示了他的伟大子孙的幻影,其中有罗马城的建造者罗慕洛斯以及恺撒和屋大维。史诗后6卷摹仿《伊利亚特》,写埃涅阿斯到了意大利中部拉丁姆地区,受当地国王拉丁努斯的款待,神意让他和拉丁努斯的女儿结婚,拉丁努斯准备将女儿嫁给他,但这件事激怒了原先的求婚者鲁图利亚王图尔努斯,图尔努斯于是鼓动拉丁人与特洛伊人开战。最后埃涅阿斯兵临拉丁姆,杀死图尔努斯。史诗到此结束。  《埃涅阿斯纪》的首要意义是通过讲述埃涅阿斯的故事说明罗马人建国的艰辛和困苦,激发人们的民族尊严和奋斗精神。其次,史诗比较明确地表现了民族和解的思想。诗中主人公埃涅阿斯不是一个战争狂人,而是按照神的旨意去意大利建立城邦的英雄。他开始时准备同拉丁姆国王拉丁努斯结为姻亲,共同促进两个部族的繁荣,受到好战的图尔努斯的攻击才被迫还击,因此他所进行的战斗是正义的也是必需的。而埃涅阿斯战胜图尔努斯的目的也是为了特洛伊人和拉丁姆人之间的持久和平。埃涅阿斯作为史诗主人公表现得虔诚、勇敢、克制、仁爱、公正,是罗马帝国初期人们心目中理想政治领袖的形象。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外国文学基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2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