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廖艳君等
页数:39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22243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将生动的个案与核心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对个案加以剖析,既注重个案的新鲜度,对历目前有代表意义的名家名篇也予以适当关注,加上每章后的实训操练题,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
作者简介
廖艳君,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
目录
第一章 我国新闻评论的源流
第一节 从古代论说文到近代报刊言论
一、我国古代的论说文
二、近代报刊言论
第二节 从报刊政论、时评到新闻评论
一、报刊政论
二、时评
三、新闻评论
第三节 从报刊评论到广播电视评论
一、报刊评论
一、广播评论
三、电视评论
第四节 从传统媒体评论到网络评论
一、网络评论概说
二、我国网络新闻评论的兴起、发展与我国
网络媒体的兴起、发展相始终
本章小结
本章自测题
单元实训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特征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一、评论观点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
二、评论要讲究表达艺术,有理、有据、有情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要严谨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个性特征
一、广播评论的语言特点
二、广播评论的表达特点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
一、电视评论不同于报刊评论的特性
二、电视评论不同于广播评论的特性
第四节 网络评论的个性特征
一、网络评论兴起的背景及现状
二、网络评论的个性特征
本章小结
本章自测题
单元实训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类型
第一节 报刊评论的形式
一、社论
二、评论员文章
三、短论
四、编者按
五、述评
六、时评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
一、谈话体评论
二、评论员评论
三、音响评论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
一、口播评论
二、谈话评论
三、电视述评
第四节 网络评论的特殊形式
一、网络媒体评论
二、网络媒体论坛
本章小结
本章自测题
单元实训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功能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认识功能
一、解读新闻评论的认识功能
……
技能篇
养成篇
节选
《新闻评论》: 一、解读新闻评论的深化功能 新闻评论的深化功能不是飞来石,而是由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所决定,比如新闻评论自身必须要说理以及新闻评论所具有的思想性等都是影响因素。 1.生于“理”长于“理”的论说形式所决定 何谓“理”?《韩非子·解老》中做出了解释,“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之地位如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业已阐释“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者,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为熏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这就告诉我们,行文要以理为本。“理”有何功用?我国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亡国之说。大义之言阐明正确的道理,小则能正确地指导人自身的行为,大则可以使一个国家兴盛,魏征于唐太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奸佞之言说的是错误的道理,能迷惑人,让人迷途于前,进而误导人,让人做出错误的抉择,甚至能让一个国家灭亡,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说理的艺术为何?联系实际引经据典,在论证过程中阐明观点。苏秦口舌如簧,游说诸侯,步入仕途;诸葛亮凭一己之力,舌战群儒,最终打动了孙权。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说形式,生于“理”长于“理”,就实论虚、分析事情.明晰道理是它的根本任务,离开了揭矛盾、发议论、讲道理,它就和新闻报道无异,也就不能称其为新闻评论了。“理”是事物内部的固然联系,不辩不明。在新闻评论主体提论点、摆论据、运用不同方法分析事实信息,探究到事物内部的固然联系之时,观点信息就会渐渐显露出来,文中观点也才会深人人心。 2.异于报道体裁的思想性所影响 新闻评论的思想性要求评论主体看待事物的时候,要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认识,要有深度,说别人说不出的话,说别人说不好的话,甚至是在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新闻评论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感言,随“事”随地都可以做感怀状,它所论述的客体是当前的重大问题、典型事件、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等,当这些评论的作者接触到此类客体之时,客体自身具有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判断,要不然,新闻报道不会选它们做报道对象,民间舆论也不会以它们为讨论对象,如果再按照新闻报道的角度去阐述,如果鹦鹉学舌于其他评论,那只会生产出“剩饭”,新闻评论的引导功能、协调功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好的新闻评论,正是作者站在理论和思想高度对其加以阐述的结晶。在深化主题的时候,立论能够配合当前的形式和迫切的任务,敢于正确对待新产生的实际矛盾和思想矛盾,具有针砭性,进而提出能行之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法;独特的视角切入,为受众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正是新闻评论的思想性,所以新闻评论的深化功能才能最大程度发挥。 二、新闻评论能否深化的注意事项 新闻评论不是隔靴搔痒的工具,而是“匕首”、“投枪”,不仅力度要大,而且要准度度高。这就要求新闻评论在由一般到个别,由外及里,由此及彼深化阐述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论点是否正确。论点是整篇新闻评论的核心。新闻评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依据事情阐述道理。在评论深化过程中,有的论点是要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来佐证,论点错误的话,就说明事物之间的那种联系不存在或者不正确,该评论就立不住脚,就会满盘皆输,新闻评论的深化过程也是功亏一篑。 2.推理方式是否合理。新闻评论是要向人们说一个道理,怎么样把道理告诉给受众,就涉及具体的推理方式。由于新闻评论经常要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共性。但是,事物之间也还存在具体的差别,在由个别到一般,由此及彼的时候,如果推理方式不科学或不正确,文章的论点也会不足以使人信服。 3.论证是否透彻。在面对批评性报道时,析理透彻,就会有摧枯拉朽之攻势;在面对典型报道时,析理透彻,就会使典型借评论之势以理服人。如此论证之下的道理也会以鲜明的形象出现于人前,受众对此也会印象深刻。 4.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否结合。评论说的是道理.运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受众往往无具象可感。形象思维却能让有些难以表明的道理具有可感性。在评论时,适当地运用形象思维,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评论的说理也会富有理趣,这样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毛泽东同志的评论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适当结合的典型,就好比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将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比喻成又长又臭的裹脚布,这就能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变得可感,评论的深化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