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研学旅行概论(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旅游大类)

封面

作者:赵利民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02969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研学旅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从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发展,研学旅行的特征和构成要素,研学旅行的主客体、研学旅行的管理服务部门、研学旅行的课程建设和安全管理等多个层面系统介绍了研学旅行的基本内容,并对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作出前瞻性的解析,既深度结合行业实际,又高度契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各环节及相关流程,为未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行社、研学服务机构研学人才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参考书供研学旅行和旅游业从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赵利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深圳市导游协会会长,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多年从事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和管理,多次带领学生在省级专业赛事中取得佳绩,其中两次获得全省高职技能竞赛一等奖;参与、主持了近10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独撰《导游文化知识一本通》《旅游纠纷与保险》等著作3部,主编《旅游法规教程》《旅游概论》《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等十余部旅游专业教材,其中三部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研学旅行溯源
第二节 我国近现代研学旅行的发展
第三节 国外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研学旅行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第一节 研学旅行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节 研学旅行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第三节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研学旅行的主体——中小学生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研学对策
第二节 对中小学生的特殊保护
第三节 研学旅行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培育

第四章 研学旅行的客体——研学旅行资源
第一节 研学旅行资源概述
第二节 自然类研学旅行资源
第三节 人文类研学旅行资源
第四节 综合类研学旅行资源

第五章 研学旅行的管理服务部门
第一节 研学旅行的政府统筹
第二节 学校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职责
第三节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章 研学旅行专业人员
第一节 研学旅行专业人员的构成
第二节 研学旅行指导师
第三节 研学旅行随队医生和安全员

第七章 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第一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含义、特征和要素
第二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类型
第三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原则和依据
第四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流程
第五节 研学旅行课程的教学和评价

第八章 研学旅行的安全管理
第一节 研学旅行安全概述
第二节 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措施
第三节 研学旅行经营者的安全责任
第四节 研学旅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附录一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附录二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附录三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
附录四 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附录五 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本章导读我国的研学旅行,经历了从游学、修学到研学的发展过程。我国有悠久的游学传统,孔子和其弟子的游学往往被当作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近代的研学旅行更多地体现在修学旅行方面,教育家陶行知是近代修学旅行的重要推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研学旅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许多地方和学校开始把“研学旅行”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进行探索。现在,研学旅行成为教育界和旅游界的热点,研学旅行的观念深入人心,研学旅行进入了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国外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第一节 我国研学旅行溯源我国的研学旅行,可以溯源至古代的游学传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都是这一悠久传统的生动写照。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很早以前,在中华大地上就有了旅游活动。综观我国古代的旅游活动,主要存在商务旅行、帝王巡游、政治旅行、士人漫游、学术考察旅行、外交旅行、宗教旅行、节庆旅行等形式。虽然游学并不是当时主要的旅游形式,但这种学与行相结合的旅行形式往往融合在其他旅游形式当中,即使在古代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先秦时代的游学春秋战国时期,大批文化人周游列国,出现了士人政治旅行的高潮,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等。这种政治旅行,其间就包含着浓厚的游学成份,尤其是孔子和其弟子的“周游列国”之举,往往被当作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公元前497年,因受到鲁国实际掌权者的排挤,55岁的孔子率领众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孔子一行周游的国家,包括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公元前484年,孔子被召回到鲁国,此时他已68岁。在周游过程中,他们一边游说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一边读书问道,开坛授课,广收门徒。途中,他们遍访名人,孔子就曾“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他们践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念,将边游边学的游学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周游列国之旅,使孔子充分考察了各国的政治体制和风土民情,接触了社会各界名士,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既完善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因此,在今天,人们不仅把孔子的游学当成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还把孔子本人当成最早的“研学指导师”。【拓展阅读】传说时代的游学现在,我们往往把孔子和其弟子的“周游列国”当作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但事实上,游学的存在应该更早,只是因为缺乏实证而无法确认罢了。传说中,燧人氏是在漫游的过程中掌握取火技术的。有一天,他来到一个位于西边的国家,在树林中休息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当一种大鸟用坚硬的喙去啄打树干的时候,会发出耀眼的火光。他砍下树枝,用坚硬的东西钻它,不出所料,同样会出现火光。就这样,他发明了取火的方法。如果这是真的,这可能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游学活动了,这一游学的成果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传说中的黄帝也经常外出旅行,我国的许多地方,如洞庭、峨眉、王屋山、黄山、恒山、青城山等都留下了黄帝的游踪。安徽黄山古时称“黟山”,因是黄帝和容成、浮丘同游讲道的地方,因此取名黄山。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研学旅行概论(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旅游大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