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一希
页数:22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307057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图书主要探讨社会选择的理性问题,并提出对于社会理性保持个体理性特征的要求并不合理,社会理性的目标是实现集体可接受性。书中利用社会选择的前沿理论–判断聚合理论构造了公理模型,证明了集体可接受性的理性要求能够克服社会选择的悖论。图书对于推动社会选择理论发展,对于在多元的社会建立恰当的个人意见汇聚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目录丛书序序前言第一章 困境的开始 1第一节 困惑的选择 1第二节 从完全理性到可接受 4第三节 解决困境的路径 9第二章 社会理性的争论 12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理性 12一、关于理性 12二、社会理性的争论 14第二节 社会选择的理性 15一、集体选择的正当性 16二、人际的比较 17第三节 个体理性的社会性 18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社会理性 19二、公共选择中的个体理性 20三、作为“启发”的社会理性 24第四节 社会理性的再认识 25一、需要澄清的争论 25二、关于社会理性的一种认识 31第三章 可接受的困难与尝试 33第一节 什么是可接受性 33一、特别的“可接受性” 33二、理解“可接受性” 35三、可接受性的特征 39第二节 实现可接受的路径 42一、实现可接受的困难 42二、概然的接受 46三、似真的接受 47四、证成的责任 49五、两种路径的问题 50第四章 可行的可接受 53第一节 终极追求 53一、正义的来历 54二、实现正义的三种进路 56第二节 可行能力 65一、自由选择的能力 65二、成就向机会转化的合理性 69第三节 可行可接受性 72一、可行与可接受 72二、可行可接受性的辩护 75第五章 从偏好聚合到判断聚合 78第一节 社会选择的探索 78一、社会选择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78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83三、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86第二节 判断聚合的开始 92一、悖论和基本框架 92二、第一个不可能性定理 95三、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比较 97第三节 判断聚合理论主要进展 98一、不可能性的边界 99二、超越不可能性 102第四节 聚合理论的新发展 106一、论证与判断聚合 107二、逻辑与判断聚合 110三、人工智能与判断聚合 111第六章 可行的集体可接受 113第一节 集体的可行能力 113第二节 普遍接受、共识与一致同意 116一、普遍接受 116二、外部性与内部性 118三、作为接受的共识 121四、一致同意与集体可接受 125第三节 两阶段的集体可接受性 126一、实现集体可接受的困难 126二、实现集体可接受的“可行”模型 128三、不多余的必要条件 133第七章 社会理性与可接受性 138第一节 必要的可接受 138一、理性与接受的区别 139二、必要的集体可接受 142第二节 可接受之外的社会理性 146一、社会理性的优势 146二、接受之外的目标 149第八章 可能的聚合 156第一节 妥协下的判断聚合困境 156一、判断妥协的提出 156二、基于妥协的判断聚合困境分析 158第二节 集体可接受的可能性定理 160一、形式化的集体可接受性 160二、群体可接受的可能性定理 161第三节 不可分离的集体可接受性 163第九章 可接受的事实 165第一节 两种事实的存在 165一、社会实在的构建 166二、社会选择的界限 173第二节 关于假设的接受 174一、万法唯实 175二、如何接受科学事实 179第十章 集体意向与接受 183第一节 集体意向的产生 183第二节 作为功能赋予的集体接受 188后记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