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道胜著
页数:10,325页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64217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文书档案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徽州档案文书史料进行系统的考证和研究, 再立足历史学、社会学等视角对徽州民间文书所反映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阐发, 深入解读并阐释徽州民间文书的形式和内涵, 从而探索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徽州区域社会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道胜,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徽学与明清社会史。在《安徽大学学报》《中国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等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既对丰富的一手徽州民间档案文书与文献记载进行了专题考察,又通过大量民间历史文献对徽州基层社会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刻阐发,呈现了明清徽州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实态,具有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重价值。
目录
绪论 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书的发掘与整理
章 习俗、信用与契约
节 徽州文书稀见类型例举
一、水程字
二、认族书
三、投状
四、斥革通告
五、乡约执照
六、婚书
七、盟誓誓章
八、监照(户部、国子监同颁)
第二节 徽州文书稀俗用词例释
一、秤
二、砠
三、局
四、从九
五、来脚
六、生放
七、倮
八、洗甲
九、小租
十、比较
第三节 民间习俗与契约信用
一、殷实担保
二、凭中立契
三、民间惩罚
四、诅咒与盟誓
第二章 徽州典籍文献举隅
节 徽州方志中的人物志书写——兼论罗愿与《新安志》
一、“皆有微旨”:从《新安志》“先达”传说起
二、“众之所趋”:人物志甄选之难
三、身份本位抑或财富本位:方志“义行”的书写
四、罗愿与《新安志》
第二节 明代徽州珍稀族谱《程典》考论
一、版本与作者
二、编修特色
第三节 《寄园寄所寄》的编修特色及其文献价值
一、赵吉士其人
二、编纂特点
三、文献价值
四、版本流传
第三章 文会、钱会与明清徽州社会
节 明清徽州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对《鼎元文会同志录》的考察
一、明清徽州文会发展概况
二、鼎元文会的创建及其结构
三、鼎元文会的运作实态
四、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
第二节 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的民间合会——以钱会文书为中心
一、钱会的类型
二、钱会的运作机制
章 习俗、信用与契约
节 徽州文书稀见类型例举
一、水程字
二、认族书
三、投状
四、斥革通告
五、乡约执照
六、婚书
七、盟誓誓章
八、监照(户部、国子监同颁)
第二节 徽州文书稀俗用词例释
一、秤
二、砠
三、局
四、从九
五、来脚
六、生放
七、倮
八、洗甲
九、小租
十、比较
第三节 民间习俗与契约信用
一、殷实担保
二、凭中立契
三、民间惩罚
四、诅咒与盟誓
第二章 徽州典籍文献举隅
节 徽州方志中的人物志书写——兼论罗愿与《新安志》
一、“皆有微旨”:从《新安志》“先达”传说起
二、“众之所趋”:人物志甄选之难
三、身份本位抑或财富本位:方志“义行”的书写
四、罗愿与《新安志》
第二节 明代徽州珍稀族谱《程典》考论
一、版本与作者
二、编修特色
第三节 《寄园寄所寄》的编修特色及其文献价值
一、赵吉士其人
二、编纂特点
三、文献价值
四、版本流传
第三章 文会、钱会与明清徽州社会
节 明清徽州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对《鼎元文会同志录》的考察
一、明清徽州文会发展概况
二、鼎元文会的创建及其结构
三、鼎元文会的运作实态
四、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
第二节 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的民间合会——以钱会文书为中心
一、钱会的类型
二、钱会的运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