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封面

作者:李燕著

页数:351页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91572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现代电影的历史维度, 考察了第四代导演这一特定艺术群体的历史境遇, 以点面结合的方式盘点了这一代导演整体的电影观念和艺术风貌, 梳理了第四代导演在诗电影、西部片、传记电影、女性电影等领域的追求和探索, 剖析了他们在个人与时代、戏剧与影像、纪实与写意、传统与启蒙、艺术与商业、民族与世界等两难中的选择与困顿, 较为全面地展现和阐释了第四代导演在中国现代电影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成就和价值, 彰显了他们为推动中国电影现代转型作出的历史贡献。

作者简介

李燕,南京大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论、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主持并参与“非虚构美学思潮研究”、“主流媒体范式变迁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目录

绪论 第四代导演与现代电影
上编 第四代导演的电影观念
第一章 历史的承担:对现代电影的自觉追求
第一节 美学宣言:“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第二节 关于电影本体观念的思考与探索
第三节 “走向思想”:艺术自我的困惑
第二章 现代意识的渗透:第四代导演的启蒙精神
第一节 对“人”的重新发现和深切关注
第二节 对现代化的追求和反思
第三节 对理想价值的永恒呼唤
第三章 “淡化”与断裂:第四代导演的叙事变革
第一节 “戏剧式电影”叙事的断裂
第二节 “情节淡化”与回归
第四章 “视觉启蒙”:第四代导演的造型意识
第一节 造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第二节 从纪实走向写意
第三节 造型及其与叙事的结合
笫五章 影响与选择:第四代导演的美学资源
第一节 对巴赞纪实美学的借鉴与“误读
第二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与“作者意识
第三节 民族美学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下编 第四代导演的电影创作
第六章 黄健中:人性·美学·电影
第一节 《小花》和现代电影技巧潮流
第二节 “两起两落”的艺术探索
第三节 商业应变与艺术迷失
第四节 “心灵的轨迹”与“不松弛
第七章 张暖忻:从纪实到“生活流
第一节 《沙鸥》与纪实美学的引入
第二节 《青春祭》:“超越纪实
第三节 “生活流”中的普通人
第四节 夹缝中的艺术探索与叙事断裂
第八章 郑洞天:纪实·真实·现实主义
第一节 从《邻居》到《鸳鸯楼》
第二节 艺术自我与主旋律的融合
第三节 郑洞天的电影理想与理想电影
第九章 吴贻弓:“诗电影”的美学延续
第一节 从《巴山夜雨》到《城南旧事》
第二节 走到极致的“情节淡化”
第三节 回归传统叙事和家庭伦理
第四节 温柔敦厚的民族电影
笫十章 胡炳榴:声音里的乡土中国
第一节 从“田园三部曲”走向都市
第二节 《乡音》:温情的眷恋与反思
第三节 新时期乡土电影的美学走向
第十一章 吴天明:中国“西部电影”的开创者
第一节 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
第二节 《老井》:西部悲歌与民族颂歌
第三节 重拾精神价值与叙事传统
第四节 吴天明与中国“西部电影”源流
第十二章 丁荫楠:为伟人塑像的“电影诗人”
第一节 都市电影里的艺术思索
第二节 《孙中山》:史诗气质的中国巨片
第三节 从伟人传记片到人文传记片
第四节 丁荫楠与新时期传记片的突破
第十三章 黄蜀芹:女性导演的“女性意识”
第一节 难忘的“青春三部曲”
第二节 《人·鬼·情》:女性导演的自我表达
第三节 市场化困境与艰难转型
第四节 中国女性电影的萌发
第十四章 谢飞:影坛“儒将”及其艺术坚守
第一节 从青春田野到人性反思
第二节 从《本命年》到《香魂女》
第三节 民族风情中的理想主义
第四节 “深水静流”的艺术坚守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