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朝阳;王东
页数:3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22606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环境设计介入乡村带来契机。环境设计作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其成果薄弱,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都未建构起学术话语权。当下我国已由“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在“城乡中国”下城乡关系走向融合发展,但乡村不可逆的走向分化。本书勾连乡村文化振兴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以“城乡中国”为逻辑基点,着眼于当下乡村环境分化的现实,尝试着建构乡村“分化”类型及乡村环境设计话语体系,试图为环境设计介入乡村立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分化”后的市场主导型城郊乡村、 资源特型有型偏远乡村、衰而未亡型普通乡村,总结各自存在的问题及特征,结合自身保护、开发、复兴等现实需求,找寻相互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提出乡村环境“分化”类型的设计策略,为后续理论深化研究、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朝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环境艺术设计系党支部书记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设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 王东,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建筑美学;建筑人类学;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在《学术探索》《南方建筑》《新建筑》《城市建筑》《华中建筑》《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省部、厅局级项目6项。
目录
第一章 乡村环境设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图景
一、国外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二、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图景
第三节 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环境设计研究回顾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演进
二、乡村环境设计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乡村环境设计研究取向
一、剖析中国乡村环境设计面临的社会结构变革
二、建构乡村环境设计的学术话语体系
三、搭建乡村环境设计研究的内容
四、确立乡村环境设计以文化为魂的理念
第二章 乡村环境设计背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第一节 昨天:乡土中国
一、乡土中国的概念及延伸
二、乡土中国已逝
三、乡土中国意象
四、传统乡村功能空间分析
第二节 今天:城乡中国
一、城乡中国的内涵及特征
二、城乡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制约乡村设计的根源
三、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下“城乡中国”的必然选择
四、城乡中国下的乡村空间功能重构
第三章 “城乡中国”视域:乡村环境设计学术话语建构
第一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设计现实”的反思
一、直面“城乡中国”下的顶层设计现实问题
二、直面“乡村分化”下的环境设计现实问题
第二节 文化振兴是乡村环境设计的特色保证
一、乡土文化与现代乡村文化
二、乡村文化振兴
三、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振兴
四、文化振兴与乡村环境设计
第三节 乡村环境设计学术话语建设的需求
一、设计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角色演变
二、构建乡村环境设计的学术话语权
第四章 “城乡互构”:市场主导型城郊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城郊乡村概念与特征
一、“城乡互构”——城郊乡村的理性选择
二、城郊乡村平等发展阶段的来临
三、“城乡互构”与城郊乡村的同构性
第二节 “城乡互构”:城郊乡村的现实需求
一、城郊乡村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城郊乡村设计面对的机遇
第三节 “城乡互构”的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一、顶层设计——强调引导,释放权力
二、运营设计——多元参与、合作共享
三、营造设计——强调研究,增强特色
第四节 “城乡互构”设计策略的案例解析
一、坊口村“城乡实验”
二、八宝堂村的“又见炊烟”项目
第五章 “农旅联动”:资源特有型偏远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农旅联动”:资源特有型乡村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特有型乡村概念阐述
二、“农旅联动”与资源特有型乡村的同构性
第二节 “农旅联动”类型一:农业主导的“片区联动”设计
一、统筹设计——边际效益递增
二、互惠共享——主体互通有无
三、农业优先——多元差异并存
四、以点撬面——核心资源引领
第三节 “农旅联动”类型二:文化主导的“主客一体”设计
一、概念解读
二、主位与客位的统一:强研究与弱设计
三、统建与自建相结合:定范本与显特色
第四节 “农旅联动”策略下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平衡
一、保护的视角:资源特有型乡村是中国
乡土文明的代表
二、发展的视角:对资源特有型乡村情感
美化与价值误判
第六章 “精明收缩”:衰而未亡型的普通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乡村分化的产物:“衰而未亡型”乡村
一、乡村“分化”研究的辨析
二、衰而未亡:乡村走向收缩的历程
三、“衰而未亡型”乡村的特征
第二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精明收缩”
一、“精明收缩”理论的解读
二、“衰而未亡型”乡村“精明收缩”的预期目标
第三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设计策略
一、产业精明配置规划策略
二、居民点精明优化设计策略
三、文化精明重构设计策略
第四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未来:精明收缩式发展
一、“精明收缩式发展”命题的提出
二、田园综合体:探索中的精明收缩式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图景
一、国外城乡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二、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图景
第三节 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环境设计研究回顾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演进
二、乡村环境设计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乡村环境设计研究取向
一、剖析中国乡村环境设计面临的社会结构变革
二、建构乡村环境设计的学术话语体系
三、搭建乡村环境设计研究的内容
四、确立乡村环境设计以文化为魂的理念
第二章 乡村环境设计背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第一节 昨天:乡土中国
一、乡土中国的概念及延伸
二、乡土中国已逝
三、乡土中国意象
四、传统乡村功能空间分析
第二节 今天:城乡中国
一、城乡中国的内涵及特征
二、城乡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制约乡村设计的根源
三、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下“城乡中国”的必然选择
四、城乡中国下的乡村空间功能重构
第三章 “城乡中国”视域:乡村环境设计学术话语建构
第一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设计现实”的反思
一、直面“城乡中国”下的顶层设计现实问题
二、直面“乡村分化”下的环境设计现实问题
第二节 文化振兴是乡村环境设计的特色保证
一、乡土文化与现代乡村文化
二、乡村文化振兴
三、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振兴
四、文化振兴与乡村环境设计
第三节 乡村环境设计学术话语建设的需求
一、设计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角色演变
二、构建乡村环境设计的学术话语权
第四章 “城乡互构”:市场主导型城郊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城郊乡村概念与特征
一、“城乡互构”——城郊乡村的理性选择
二、城郊乡村平等发展阶段的来临
三、“城乡互构”与城郊乡村的同构性
第二节 “城乡互构”:城郊乡村的现实需求
一、城郊乡村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城郊乡村设计面对的机遇
第三节 “城乡互构”的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一、顶层设计——强调引导,释放权力
二、运营设计——多元参与、合作共享
三、营造设计——强调研究,增强特色
第四节 “城乡互构”设计策略的案例解析
一、坊口村“城乡实验”
二、八宝堂村的“又见炊烟”项目
第五章 “农旅联动”:资源特有型偏远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农旅联动”:资源特有型乡村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特有型乡村概念阐述
二、“农旅联动”与资源特有型乡村的同构性
第二节 “农旅联动”类型一:农业主导的“片区联动”设计
一、统筹设计——边际效益递增
二、互惠共享——主体互通有无
三、农业优先——多元差异并存
四、以点撬面——核心资源引领
第三节 “农旅联动”类型二:文化主导的“主客一体”设计
一、概念解读
二、主位与客位的统一:强研究与弱设计
三、统建与自建相结合:定范本与显特色
第四节 “农旅联动”策略下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平衡
一、保护的视角:资源特有型乡村是中国
乡土文明的代表
二、发展的视角:对资源特有型乡村情感
美化与价值误判
第六章 “精明收缩”:衰而未亡型的普通乡村环境设计策略
第一节 乡村分化的产物:“衰而未亡型”乡村
一、乡村“分化”研究的辨析
二、衰而未亡:乡村走向收缩的历程
三、“衰而未亡型”乡村的特征
第二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精明收缩”
一、“精明收缩”理论的解读
二、“衰而未亡型”乡村“精明收缩”的预期目标
第三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设计策略
一、产业精明配置规划策略
二、居民点精明优化设计策略
三、文化精明重构设计策略
第四节 “衰而未亡型”乡村的未来:精明收缩式发展
一、“精明收缩式发展”命题的提出
二、田园综合体:探索中的精明收缩式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