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支教志愿者素养概论

封面

作者:苏中洋

页数:26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41974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支教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显著性标志,支教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支教志愿服务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支教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是支教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志愿者培训是其必由之路。支教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显著性标志,支教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支教志愿服务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支教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是支教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志愿者培训是其必由之路。

目录

第一章 支教志愿服务的基础理论的几个概念界定
第一节 志愿精神、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者组织
第二节 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及类型
第三节 志愿机制的建立
第四节 志愿者的素质要求、权利与义务

第二章 支教志愿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 支教志愿者的爱国精神
第二节 支教志愿者对学生的关爱
第三节 支教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分析
第四节 家校合作的关系

第三章 支教志愿者的礼仪规范
第一节 教师的基本礼仪
第二节 志愿者的沟通礼仪
第三节 支教志愿者教师仪态礼仪

第四章 支教志愿者的团队与团队工作
第一节 团队与团队角色
第二节 支教志愿者团队工作
第三节 完善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支教的对策

第五章 支教志愿者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支教教师的适应心理
第二节 支教教师的心理保健

第六章 支教志愿者的公共事件与应急救助
第一节 常见急症处理
第二节 急救技能
第三节 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置

第七章 支教志愿者的管理
第一节 支教志愿者培训管理
第二节 支教志愿者的支教活动管理

第八章 在教育见习中感受支教教师的职业道德魅力
第一节 支教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 教育见习与师德养成教育
第三节 教育见习中的师德教育主题

第九章 在教育实习中实践支教志愿者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第一节 教育实习活动与师德养成教育
第二节 教育实习中的师德教育主题

参考文献

节选

  《支教志愿者素养概论》:  (三)做会微笑的教师  微笑,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体现着人们的友善和真诚,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微笑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然而正是这样平常得让自我近乎感觉不到的表情,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却发挥出“化干戈为玉帛”的功效。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微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自然地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这就是教师微笑的魅力。  1.微笑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微笑是师生之间沟通彼此的桥梁。每一位教师都会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只要一走进教室,挂在脸上的应该是亲切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要面带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快速安静下来;站在讲台上,教师要用微笑的目光注视着学生,使他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然后微笑着向学生问好。那微笑仿佛在告诉学生:“我喜欢你们,你们使我觉得很快乐,我很高兴看到你们。”  2.微笑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  教师的“微笑效应”是“愉快教育”的基础。微笑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宽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微笑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微笑,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进而产生奇妙的效应,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用微笑鼓励他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当学生失败时,教师更要用微笑鼓励他不怕失败、从头再来;当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教师也可以试着先给他一个严厉的批评,然后再对他宽容一笑,便可以在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督促学生遵守纪律,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鼓励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微笑是教师发挥高教学水平的秘诀  微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授课心境,使教师发挥出高教学水平。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各种表情都是不同心态的表现,不同的精神状态就会导致不同的面部表情。如果我们在讲课时始终保持真诚的微笑,那么,学生的心境就会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从而使人脑皮层细胞兴奋活跃。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将储备的知识和准备好的内容出色地讲授出来,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出许多在备课时从未想到的新奇的灵感和思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临场发挥得好”。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微笑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激发愉悦的授课心情和兴奋的授课状态。  (四)做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是美丽、纯洁的,却也是脆弱的。只有尊重与呵护学生的心灵,平等、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深入人心。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要学会灵活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这种艺术更多体现在对心理效应的把握与应用上。  1.学会赞扬  适当时机的赞许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梦想,赞许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一种技巧。学生在其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要求,都有一种得到别人赞同的愿望。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时,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在他们解决某些难题之后才给予表扬和赞许。如果只是解决了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而教师对他们大加赞赏,这样不但不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其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用表扬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机会进行鼓励。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在艺术体育方面有优势,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找到自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竖起大拇指对学生说“你真棒”“很好”“你进步了”等一些赞许的话语,在赞许的同时应当既肯定优点,又指明努力的方向,这种赞许既让学生不会因为某种错误而羞愧,也不会由于过分指责而退却。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支教志愿者素养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