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

封面

作者:王启发

页数:6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3914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礼学,既是一个对象,也是一个视角;既是一个范围,也是一个领域。礼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礼学家的著述中,呈现出一种解说与论证的多样化学术形式和学术诉求。其与各种思想表达的连接,也有不同的呈现。这是在本书所作的个案考察和论述中所能够看到的。本书选取了魏晋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以八章的规模,或集中或分别地加以考察和论述。首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达对他们学说的引述和评议,包括后世学者的评价等等方面的研究,即成为章的内容。而后将时代跨越到宋代,即李觏、王安石、程颢、程颐、朱熹的礼学思想,分别成为第二章至五章的论述内容,其中,礼学所承载的政治理想、变法实践,以及形而上的理论建构,还有礼学文本体系的重构及对家族之礼的重视,可以说是两宋礼学代表人物的学术与思想之博大精深的体现。吴澄、方孝孺、黄道周,是元明时期礼学著述和思想表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篇章著述与学术思想的表述形式各不相同,本书很后三章选取其特点鲜明的礼学篇章进行考察分析,以呈现其不同样式的礼学思想风貌。

作者简介

王启发,男,汉族,1960年生,北京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礼学思想史、经学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1项,院所其他各类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著1部,译著2部,合译1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哲学》《华学》《国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广泛吸收和借鉴 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作为中国传统经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学及其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的考察、梳理、研究和描述,结合先秦至明清不同时代的社会史、政治史的不同发展的研究,对礼学思想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分类的专门史质检的相互关系做系统的考察。展现了中国传统礼学文化思想风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 元素的重要研究工作,既有着填补相关研究欠缺和空白的学术意义,也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理论资源和思想借鉴的现实意义。

目录

目  录

研究缘起(1)

绪论 从中古到近世——礼学及思想的多样化展开和意义(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到唐的礼记学(9)

第一节 王肃的《礼记》学及其后世影响(9)

一 王肃《礼记》学的资料及传承(9)

二 王肃《礼记》学涉及的几个礼学问题(11)

三 王肃《礼记》学的后世影响(22)

第二节 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29)

一 熊安生和他的《礼记义疏》(29)

二 熊氏《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与郑玄学的异同关系辨析(32)

三 从唐代孔颖达的评议看熊氏《礼记义疏》的学术价值(45)

第三节 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65)

一 皇侃和他的《礼记义疏》(65)

二 皇侃《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67)

三 从唐代孔颖达评议及后世影响看皇侃《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84)

第二章 李觏的礼学及相关思想(106)

第一节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礼论》的思想内容(107)

一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107)

二 李觏《礼论》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点(116)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内治篇》的思想价值——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138)

一 后妃伦理与宫廷内治(140)

二 后妃礼仪及昏礼的意义(156)

第三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国用篇》的思想价值——从国家的财用积累到赋税征收与国计民生(163)

一 理财之本:量入以为出,节 用而爱人(164)

二 材贡之基:生业分工,土地分配,农本机制(172)

三 财用收支:尚俭为礼,税赋中正,控制买卖与市场(182)

四 国家救济: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财赋之征当有所免除(191)

第三章 王安石《周官新义》的礼学特色及其历史影响(202)

第四章 程颢??程颐的礼学思想述论(311)

第五章 朱熹的礼学及其思想(356)

第六章 吴澄的礼学和《礼记纂言》的著述特色(469)

第七章 方孝孺的礼学思想述论(592)

第八章 道周的三礼学及其相关问题考论(633)

参考文献(687)

后 记(69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