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

封面

作者:仇发华著

页数:28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1234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从二战结束至今的这段历史中,看到西欧和东北亚地区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战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政治结构中的宿敌——法、德和中、日如何相处?随着冷战拉开帷幕,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却有所不同。苏联威胁的存在使包括德、法两大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团结起来,成为同一阵营的伙伴。而东北亚地区在国际冷战局势影响下,被美、苏两个阵营割裂,中、日分属不同的对立阵营。在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厘清众多的相似性及不同因素后,作者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为中心命题,围绕西欧和东北亚两个地区,从地区主义、博弈论及霸权稳定论三个理论视角分析地区经济一体化、大国合作及美国霸权同盟体系因素在两个地区所起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得出了引领东北亚安全合作未来的结论性意见。
在研究地区安全的时候,作者充分认识到了经济与安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认为地区经济主义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影响深远。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动关系,但互动关系的性质不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与安全合作经过了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安全考虑,西欧各国推动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成熟后又促进了地区安全合作。而由于安全顾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使该地区的安全合作缺乏经济动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动的条件,从而导致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进展缓慢。

作者简介

仇发华,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国际政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研究领域为地区主义、地区安全合作、东北亚安全、朝鲜半岛政治及中国外交等。曾在《东北亚论坛》、《山东社会科学》、《韩国研究论丛》、《面向太平洋》、《国际问题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相关资料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关于安全合作的理论阐释
本文主题是关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在进行比较之前,首先要对安全以及安全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安全”一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常用的单词之一。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关于安全的定义及其范围的争论成为20世纪90年代学术研究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安全还是安全合作,这些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国际关系理论界对于安全以及安全合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各种理论学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历史或者现实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也不难看出,每一种理论都存在它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种理论又可成为其他理论的补充。本章将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一、对于安全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界关于安全合作的论争,二、一体化及地区主义理论,三、博弈论,四、霸权稳定论关于地区安全合作的观点。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界定及学术论争
一、安全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于安全的定义,古今中外各自不一。中文中“安全”一词的主要含义取自“安”字。根据其字面意思,表示无危险、安全、安定。自古以来,古人对“安全”就有很深刻的认识。、一种解释是指一种无危险的状态,“共给之为安”、“好和不争曰安”、“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居安思危”等都表示一种无危险、安全、稳定的状态;另一种意思是指使之处于安全、无危险的状态,如“与魏质以安其心”、“可以为富安天下”等表示采取措施使之无危险。古人的安全观最初关注个体安全,但随着私有制及国家的出现,出现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如《易经》中:“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英语中的安全概念与中文中的安全概念无大的差异,“Security”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还有维护安全的含义,指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从中外两个定义看,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或使)存在不受威胁的状态。这两种定义都仅仅从客观状态来定义安全。
时代的发展使安全的概念内涵不断扩大。人们在描述安全的客观状态之余,也注意到个体对安全的主观意识上的感觉。在个体处于无危险的安全状态下,从个体主观感受来讲,不一定认为自己就是安全的、无危险的。因此,个体对安全的主观意识感受也被纳入安全的定义中。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把人对安全的需求放在第二层次,认为个体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安全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这说明个

本书特色

《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关于安全合作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界定及学术论争
第二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地区主义阐释
 第三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博弈论阐释
第四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霸权稳定论阐释
第三章地区一体化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地区主义视角
第一节 地区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第二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一体化及地区安全合作的发月
第三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主义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地区大国关系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博弈论视角
第一节 地区大国博弈与地区安全秩序
第二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关系及政策比较
第三节 地区大国博弈对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作用与影响
第五章 美国同盟体系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霸权稳定论视角
第一节 霸权大国与地区安全秩序
第二节 战后美国霸权同盟体系的构建与调整
第三节 美国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安全合作的“外溢”
第二节 从双边同盟到多边合作的扩大
第三节 六方会谈机制化
第四节 非传统安全合作引领传统安全合作
第五节 合作安全框架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
第六节 中美日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作者从二战结束至今的这段历史中,看到西欧和东北亚地区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战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政治结构中的宿敌——法、德和中、日如何相处?随着冷战拉开帷幕,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却有所不同。苏联威胁的存在使包括德、法两大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团结起来,成为同一阵营的伙伴。而东北亚地区在国际冷战局势影响下,被美、苏两个阵营割裂,中、日分属不同的对立阵营。在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厘清众多的相似性及不同因素后,作者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为中心命题,围绕西欧和东北亚两个地区,从地区主义、博弈论及霸权稳定论三个理论视角分析地区经济一体化、大国合作及美国霸权同盟体系因素在两个地区所起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得出了引领东北亚安全合作未来的结论性意见。
在研究地区安全的时候,作者充分认识到了经济与安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认为地区经济主义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影响深远。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动关系,但互动关系的性质不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与安全合作经过了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安全考虑,西欧各国推动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成熟后又促进了地区安全合作。而由于安全顾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使该地区的安全合作缺乏经济动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动的条件,从而导致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进展缓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