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新
页数:352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04509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四川省最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四川省最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大纲编写,共包含9部分内容,分别是地方概况与国情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与生活、人文与历史、管理、公文最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由于时事知识内容时效性较强,本书采用二维码推送的方式定期推送时新知识、近期新法律法规更新等相关文件。最单位考试又称事业编制考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最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很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 。
作者简介
李永新,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本书特色
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2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辅导教材:公共基础知识》严格依据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真题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本书在各篇篇首设置了“开篇明义”版块,立足近3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考情,结合图表,点明各篇高频考点、考查特点等,帮助考生把握各篇内容中的考查侧重点。 2.本书设置了“画题点睛”“中公锦囊”“考点前瞻”等版块,在引导考生回顾高频考点、理解重点难点、把握考查特点等方面多管齐下。 3.本书排版疏朗,行距适中,语句简明,采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便于考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
目录
开篇明义
第一章省情概况
第二章政策文件
第一节《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要点)
第二节《成都平原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要点)
第三节《川南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要点)
第二篇政治
开篇明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概述
第二节辩证唯物论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
第四节认识论
第五节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四章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第一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点)
第二节党的十九大专题会议
第三节新时代我国强国强军政策
第五章新时代党务知识
第一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章程》(要点)
第三节党内其他重要法规
第三篇法律
开篇明义
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
第二节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的运行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三章民法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物权
第三节合同
第四节人格权
第五节婚姻家庭
第六节继承
第七节侵权责任
第四章刑法
第一节刑法概述
第二节犯罪
第三节刑罚
第四节重要罪名第五章行政法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行为
第三节行政复议
第四节国家赔偿
第五节公务员法
第六章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
第七章经济法
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节反垄断法
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章社会法
第一节劳动法
第二节劳动合同法
第四篇经济
开篇明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
第三章微观经济
第一节供给与需求
第二节竞争与垄断
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第四章宏观经济
第一节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
第五章常见经济学名词第五篇人文与历史
开篇明义
第一章中国人文常识
第一节中国文化常识
第二节中国文学常识
第二章中国历史常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历史常识
第六篇科技与生活
开篇明义
第一章科技常识
第一节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节高新技术
第三节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
第二章生活常识
第一节物理常识
第二节化学常识
第三节生物常识
第四节医学常识
第七篇管理与公文
开篇明义
第一章管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职能
第三节决策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政府职能
第二节行政组织
第三节行政领导
第四节行政决策
第五节行政执行
第六节行政监督
第三章公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概述
第二节公文格式
第三节公文行文规则和行文方式
第四节公文处理
第四章公文种类介绍
第一节法定公文介绍
第二节其他应用文书介绍
第八篇地理
开篇明义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一节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二节我国的行政区划
第三节我国的民族与习俗
第九篇其他常识
开篇明义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况
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
第二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章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
第二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节选
第一篇四川省情公共基础知识第一篇四川省情 四川省情试题在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中较为常见。该部分考查内容包括省情概况和政策文件。 通过分析2019—2021年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真题可知,四川省情试题虽时有考查,但总体考查题量并不算多,每套试卷通常考查3—5道。通过分析真题,能够得出该篇各章内容的考查占比和高频考点,具体如下面图、表所示: 各章考查占比情况图各章高频考点统计表章名高频考点省情概况①资源概况;②历史沿革政策文件《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s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文件根据上述图、表,结合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真题的考查形式,四川省情试题的具体考查特点如下: 1.对省情概况的考查比较基础 四川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中对于省情概况的考查较为基础,其中,四川省历史沿革、资源概况,尤其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等,近年来考查频率较高,考生应予关注。此类试题常以“……是努拧钡男问缴栉剩试题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以下题为例:2020·四川德阳(单选)四川地区古称“巴蜀”。秦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至清为四川省。民国时期,四川西部分治为()省,并于1955年划归四川。(),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A.西康1997年B.马尔康1999 年 C.西康1999年D.马尔康1997年 解析: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清设四川省,并对川、滇、黔三省省界进行了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建制撤销,与四川省合并,原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1997年,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至2018年,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故本题选A。 此类试题地方特色比较明显,需要考生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除上述提到的四川省历史沿革、资源概况等外,考生对于四川省的地形、气候等也应做到烂熟于心。对于四川省情,考生也可以通过浏览四川省政府网、四川省情网等获取更多的资料和信息,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2.部分地市会考查本地时事 四川省部分地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会考查当地政策与时事,如成都市、宜宾市。其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当地“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的相关内容、当地重要时事新闻等。如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考查了三星堆遗址发掘的相关内容等,此类试题常以挖空的形式呈现。以下题为例:2021·四川宜宾(单选)2021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对外发布()考古发掘成果。 A.三星堆遗址 B.都江堰遗址 C.邛窑遗址 D.金沙遗址 解析:2021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在成都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介绍三星堆遗址考古和研究新进展,以及“十四五”期间即将开展的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的情况。故本题选A。 此类试题时效性较强,需要考生对有关本地区的时政新闻有一定的敏感度。由于时政内容更新较快,图书制作周期长,本书只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件要点进行放置,考生可通过浏览四川省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获取相关内容,也可以扫描本书前言下方的二维码获取更多四川省时政新闻知识。 第一章省情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青海、甘肃、陕西三省。四川面积为48.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经典真题(单选)下列关于四川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川西接青海、西藏、重庆 B.四川北临青海、甘肃、陕西三省 C.四川东起湖南、湖北边界,南临云南、贵州、广西 D.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中游 解析:四川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青海、甘肃、陕西三省。其面积为48.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故本题选B。画题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与四川接壤的省份及四川在我国所处的具体方位等。考生在备考此类试题时,应借助地图帮助识记,也可以通过画简易的方位图来强化记忆。 2.地势、地形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四川省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其中,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有“赤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 3.气候 四川省气候复杂多样,且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根据水热条件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全省分为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 四川省气候总的特点是:①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②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③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④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有干旱,还有暴雨、洪涝和低温等。 4.河流 四川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 400条,号称“千河之省”,主要河流有岷江、金沙江、长江、嘉陵江、雅砻江等。 5.资源概况 (1)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总的特点是:①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高于全国,但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②水资源以河川径流为丰富,但径流量的季节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6—10月,洪旱灾害时有发生;③河道迂回曲折,有利于农业灌溉;④天然水质良好,但部分地区也有污染。 (2)生物资源 四川省生物资源丰富,保存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我国及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四川省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近1 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占全国的39.6%,居各省区市之冠。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显示,四川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1 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省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1/3,是全国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有300余种,是全国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以猕猴桃资源为丰富,居全国之首。 (3)能源资源 四川省能源资源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21.2%,仅次于西藏。其中,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27.2%,经济可开发量占全国总量的31.9%,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四川省的煤炭种类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烟煤、褐煤、泥炭;全省煤炭资源保有量122.7亿吨,主要分布在川南,位于泸州市和宜宾市的川南煤田赋存了全省70%以上的探明储量。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发现天然气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9%,主要分布在川南片区、川西北片区、川中片区、川东北片区。 (4)矿产资源 四川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是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四川省矿产资源的特点是:①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②大型或特大型矿床分布集中,区域特色明显,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矿物原料基地。③部分重要矿产以贫矿和低品质矿为主,富矿不足。④矿床的共生、伴生矿多,虽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但增加了采矿和选冶工艺难度。 (5)旅游资源 四川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其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四川省著名旅游景区的简要介绍如下表所示:景区简要介绍峨眉山-乐山大佛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大的一尊摩崖石像 峨眉山(包括乐山大佛)拥有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以佛教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丰富文化遗产,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青城山以其“幽”享誉天下,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青城山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著称于世,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龙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民俗“七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历史沿革 四川历史悠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200万年前。夏、商时,巴人与蜀人逐渐发展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巴蜀二部族已分别于盆地东西建立奴隶制政权。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巴蜀,置巴、蜀二郡,四川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随着秦王朝的建立,四川成为统一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承秦制,四川地区除巴、蜀二郡外,先后设置了广汉郡、犍为郡、沈黎郡、越西郡、汶山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以四川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三国时期,蜀汉行政区划仍袭东汉,设州、郡、县三级。隋王朝得蜀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革全国行政区划,取消郡,保留州、县两级,对四川原有的州、县进行合并,以强化对四川的统治。唐朝时期,四川地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四川地区分为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和山南西道,合称“剑南三川”。宋朝初年,四川地区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宋真宗时,重新划分四川地区为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