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页数:210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8596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梳理优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剖析了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揭示了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不合理能源发展方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重要根源,提出以优选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革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思路、新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为推动世界能源电力革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操作、可实施、可复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全书共分为7章: 章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 第2章从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优选生物多样性危机现状,回顾优选工作进展,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危机加速蔓延、思想认识不足、行动严重滞后、解决方案缺失、保障措施不力等严峻挑战。 第3章从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导致优选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与能源的关系进行了研判。 第4章围绕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五大驱动因素,深入分析能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合理能源发展方式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生物入侵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5章论述能源电力革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提出以优选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革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思路、理论架构和实施路径,阐述构建优选能源互联网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够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全面治理环境污染,大幅减少栖息地破坏,有效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力推动生态修复。 第6章结合各大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能源电力发展,提出优选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案和路线图,包括6个子方案及21项举措,为各洲推动构建优选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行动指引。 第7章从规划统筹、政策保障、金融投资、靠前合作、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机制创新方向和重点内容,并展望以优选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前景,呼吁各方共促优选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者简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是由致力于推动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等自愿组成的国际组织。注册地设在北京。合作组织的宗旨是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推动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将积极推广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组织制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联合技术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本书特色
提出了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思路和新方案,给出了各大洲、各行业行动路线图,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操作、可实施、可复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为联合国、各国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推动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为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兼顾科普性、通识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获取需求。
目录
1 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001
1.1 生物多样性内涵002
1.2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004
1.3 生物多样性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实根基009
1.3.1 为生物和谐共生提供良好环境009
1.3.2 为物种繁衍进化创造必要条件012
1.3.3 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根本保障014
1.4 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015
1.5 生物多样性是影响人类文明兴衰的关键因素019
2 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挑战023
2.1 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024
2.1.1 物种多样性丧失024
2.1.2 生态系统多样性恶化029
2.1.3 遗传多样性破坏034
2.2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035
2.2.1 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沿革035
2.2.2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落实进展037
2.3 面临的主要挑战039
3 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045
3.1 栖息地破坏047
3.1.1 森林破坏048
3.1.2 草原破坏050
3.1.3 淡水栖息地破坏052
3.1.4 海洋栖息地破坏052
3.2 生物资源过度消耗053
3.2.1 为获取能源而过度消耗054
3.2.2 为获取食物而过度消耗056
3.2.3 为获取药品而过度消耗056
3.2.4 为制作衣物而过度消耗057
3.2.5 为制作工艺品而过度消耗058
3.3 气候变化059
3.3.1 温度上升059
3.3.2 海洋酸化060
3.3.3 冰川消融061
3.3.4 极端灾害061
3.4 环境污染062
3.4.1 大气污染063
3.4.2 淡水污染064
3.4.3 土壤污染064
3.4.4 海洋污染065
3.5 生物入侵066
3.5.1 人类无意带入外来物种066
3.5.2 人类有意引入外来物种068
3.5.3 气候变化间接引发生物入侵069
3.5.4 转基因生物入侵069
3.6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全局性驱动因素070
4 不合理能源发展方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根源073
4.1 加剧气候变化075
4.1.1 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075
4.1.2 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排放大量甲烷077
4.2 造成环境污染078
4.2.1 化石能源生产造成淡水和土壤污染078
4.2.2 石油污染和热污染威胁海洋生态安全081
4.2.3 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空气污染083
4.3 破坏生物栖息地087
4.3.1 化石能源开采加剧矿区水土流失087
4.3.2 化石能源开采导致生境片断化088
4.3.3 化石能源开采与使用消耗大量水资源089
4.4 过度消耗生物资源090
4.4.1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资源过度消耗090
4.4.2 电力可及率低导致食物大量浪费091
4.5 增大生物入侵风险092
4.6 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方式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093
5 以能源电力革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095
5.1 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亟须加快能源电力革命096
5.1.1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出迫切需求096
5.1.2 能源电力转型方向097
5.1.3 能源电力转型任务099
5.2 能源电力革命的核心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102
5.2.1 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内涵102
5.2.2 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电力革命107
5.2.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图111
5.3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解决方案117
5.3.1 根本解决气候变化问题118
5.3.2 全面治理环境污染121
5.3.3 大幅减少栖息地破坏127
5.3.4 有效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134
5.3.5 有力推动生态修复137
6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和路线图143
6.1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气候治理方案144
6.1.1 加快能源生产侧减排145
6.1.2 加快能源消费侧减排159
6.1.3 积极实施负排放措施165
6.2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环境治理方案166
6.2.1 加快化石能源退出166
6.2.2 倡导绿色用能方式173
6.2.3 促进污染物清洁处理176
6.3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栖息地保护方案177
6.3.1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177
6.3.2 加快三网融合发展178
6.3.3 加快海岛微网建设183
6.4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184
6.4.1 以电代柴减少森林砍伐184
6.4.2 以电制冷减少食品浪费185
6.4.3 以电制材料减少生物资源消耗186
6.4.4 以产业链提升促进生态扶贫186
6.5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态修复和应急保护方案187
6.5.1 加快“电-水-土-林”的推广应用187
6.5.2 推动建立可知可测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188
6.5.3 提升野生生物应急保护能力189
6.6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关键技术创新方案192
6.6.1 加快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创新192
6.6.2 加快清洁能源配置技术创新194
6.6.3 加快电能替代技术创新195
6.6.4 加快电制燃料和原材料技术创新197
6.6.5 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198
6.7 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极佳工具200
7 机制建设与前景展望203
7.1 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生物多样性重要机制204
7.1.1 规划统筹机制205
7.1.2 政策保障机制205
7.1.3 金融投资机制206
7.1.4 国际合作机制206
7.1.5 能力建设机制207
7.2 展望与倡议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