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封面

作者:高小茹著

页数:177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39667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关乎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急需升级。从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以某市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提出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相关理论、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机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融合发展现状、某市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首章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导论,对全域旅游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从基础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来阐述构建全域旅游的支撑理论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域旅游的战略体系。第三章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分别对乡村旅游及产业融合的概念、乡村旅游营销理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理论以及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理论等问题进行研究。第四章介绍国内常见的几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途径。第五章至第七章基于“GIC模型”,结合某市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的经验,对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前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乡村旅游业升级。

目录

第一章 全域旅游概念及内涵
第一节 全域旅游理论基础
第二节 全域旅游内涵解析
第三节 全域旅游研究背景

第二章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第一节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义和主旨
第二节 全域旅游前沿战略
第三节 全域旅游发展架构
第四节 全域旅游的战略体系

第三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第一节 乡村旅游及产业融合的概述
第二节 乡村旅游营销
第三节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依托型全域旅游发展

第四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第一节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概述
第二节 民俗风情型发展模式
第三节 农村庄园型发展模式
第四节 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
第五节 度假休闲型发展模式
第六节 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模式
第七节 现代农业展示型发展模式
第八节 旅游小城镇型发展模式

第五章 基于产业发展融合的乡村旅游升级
第一节 基于“GIC模型”的乡村旅游发展影响要素分析
第二节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途径
第四节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的演化

第六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现状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概况
第二节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分析
第三节 某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分析
第四节 某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第七章 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及策略
第一节 政府行为角色转变
第二节 产业发展政策整合
第三节 乡村产品供给调整
第四节 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第五节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节选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简单地适应自然、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然界的人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维护其与自然的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与传统的发展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整体性、有机协调性和以人为本的特性。  整体性是指可持续发展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着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在文化维度上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追求的是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纵向关系上注重把持续的和长远的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效益,而是整体的、长远的效益。  有机协调性是指它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密不可分的巨大系统,各部分是相互规定、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强调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保持整体稳定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注意发展的极限,遵循适度的原则。该理论实际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一是自然的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是社会的可持续性。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不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  以人为本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是该理论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展现。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而且人们也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界定并不只包含了经济,其中还包含了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从而以确保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许多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损害环境而换来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后果更可怕,所以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旅游业是世界最大的行业之一。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鲍姆加藤曾表示,旅游业有能力在10年里,以每年超过4%的速度增长。鲍姆加藤先生还特别强调,生物多样性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本,是维持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关键,是保持环境、经济与社会化三者之间在旅游业中平衡的关键。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考察,旅游的可持续性是与旅游竞争力相互依存的一组政策性概念,也是旅游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考量参数。如果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是其在旅游市场中的有效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那么旅游可持续性则是全域提升旅游竞争力的过程中维持其自然、社会、文化及环境资源的能力,尤其是要关注自然资本的消耗,规避表象的有效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对目的地自然资本和社会文化资本所带来的消耗,鼓励其对自然资本的存储及投入,以保证对未来持续的旅游消耗提供持续的自然资本供给。为此,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旅游是满足现有旅游者和地方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保护和增强未来的发展机会。其核心价值是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环境完整的统一。这里,经济效益既需要当代人的福利改善,也需要维系和保持后代人的经济发展机会;社会公平既需要保护人类和文化遗产,也需要在维系社区生活方式及文化传承基础上实现生计质量的改善;环境完整则是维系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诱导景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全域旅游的核心目标是全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发展机会的全域公平,旅游发展利益的全域共享,旅游发展风险的全域共担,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支撑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