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1966-2006

封面

作者:吴树贵

页数:212950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28309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的主要史实始自1949年止于2006年,重点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的历史,对古代和近代(新中国建立前)也做了简要回顾。全书由三个主体部分和附录构成。第一篇地震监测,第二篇地震预测预报,第三篇地震监测预报综合管理。

本书特色

为了留住几代地震工作者的奋斗足迹和光辉业绩,也为后来者创新发展地震监测预报事业提供历史事实、经验和教训,由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1966~2006年)》一书。本书叙述的主要史实始自1949年止于2006年,重点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的历史,对古代和近代(新中国建立前)也做了简要回顾。全书由三个主体部分和附录构成。第一篇地震监测;第二篇地震预测预报;第三篇地震监测预报综合管理。

目录

(上册)第一篇 地震监测第一章 地震监测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地震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二节 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发展综述第三节 地形变观测系统的发展第四节 地电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五节 地磁观测系统的发展第六节 地下流体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七节 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第二章 地震监测信息技术及其进步第一节 地震观测技术第二节 地磁观测技术第三节 地电与电磁扰动观测技术第四节 地壳形变观测技术第五节 地下流体动态观测技术第六节 地震前兆监测组网与公用技术第七节 地震通信技术第三章 地震监测信息网络及其布局第一节 地震观测台网第二节 地磁观测台网第三节 地电观测台网第四节 地形变观测台网第五节 地下流体观测台(井)网第六节 地震信息网络第四章 地震监测信息的产出与共享第一节 地震观测基本数据第二节 地震前兆监测数据第三节 地震信息共享服务第五章 地震监测环境与台站建设第一节 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第二节 地震监测台站辅助设施第三节 地震监测台站建设第六章 重要科技攻关与工程建设项目第一节 区域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768工程)第二节 全国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837工程)第三节 地震监测台站基础设施和监测环境优化改造第四节 数字地震与前兆观测试验系统的研制(85-907)第五节 中短期地震前兆仪器研制与实用化研究(95-04-02)第六节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和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95-01)第七节 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系统建设与完善(95-02-01)第八节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第九节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技术系统建设第十节 新型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研制第十一节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第十二节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第七章 地震监测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第一节 地震核查第二节 水库地震监测第三节 火山监测第四节 油田地震活动监测第五节 地磁测量第二篇 地震预测预报第一章 地震预测预报实践回顾第一节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的基本背景第二节 地震预测预报的提出与准备第三节 地震预测预报的广泛实践第四节 地震预测预报的稳步发展第五节 地震预测预报的深化探索第六节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第七节 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主要成就第二章 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第一节 地震成因研究历史第二节 震源孕育和地震前兆模式第三节 渐进式地震预报第四节 块、带、源、兆——协同分析预报第五节 地震预报的途径与方法第六节 地震综合预报第三章 地震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发展第一节 地震学预测分析方法第二节 地震与地形变/地应力/重力相关性分析方法第三节 地震与地磁/地电/电磁扰动与辐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四节 地震与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动态相关性分析方法第五节 综合分析方法第六节 群测群防常用的前兆分析方法(下册)第四章 重要科技攻关项目第一节 地震监测与预报方法清理研究第二节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第三节 短临预报方法及理论攻关研究第四节 强地震中短期(一年尺度)预报技术研究第五节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1998~2003)第六节 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和物理基础研究第七节 中国地震震例研究第八节 现代化震情分析会商系统建设第五章 地震预测预报实验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几个实验场的实施与进展第三节 经验教训第六章 地震现场监测预报第一节 国内地震现场工作部分实例第二节 震后趋势与地震类型判定的一些问题的讨论第三节 国外地震现场工作第七章 典型地震预测预报事件解读第一节 海城地震第二节 松潘地震第三节 唐山地震第四节 丽江地震第五节 唐山、海城、龙陵、松潘等大震异常特征的对比分析第六节 几次大震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第七节 地震前兆复杂性的讨论第八节 政府的综合决策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第三篇 地震监测预报综合管理第一章 地震工作体制与机构第一节 地震工作体制沿革第二节 中国地震工作机构沿革第二章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法制化建设第一节 法律法规与部门建章立制第二节 业务工作制度第三节 科技行为规准第四节 辅助管理与业务协调组织第三章 发展规划(地震监测预报部分摘编)第一节 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地震部分)第二节 1970~1974年全国地震工作五年规划第三节 1978~1985年全国地震工作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第四节 1981~1990年全国地震科学工作长远计划要点(草案)第五节 1986~1990年地震重点工作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第六节 地震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第七节 国家地震局事业发展“九五”规划和重点项目计划第八节 中国地震局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第九节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第十节 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一节 地震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第四章 地震监测预报科技成果第一节 全国科学大会奖第二节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第三节 中国地震局科技成果奖第四节 省级科技进步奖第五节 其他奖励第五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节 中国与亚洲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第二节 中国与非洲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第三节 中国与澳洲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第四节 中国与欧洲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第五节 中国与美洲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第六节 中国与美国双边合作与交流第七节 中国与相关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第六章 人才与队伍建设第一节 激励政策第二节 专业培训第三节 人员与机构附录1港澳地震工作机构附录2台湾地区地震观测预测研究附录3中国地震学会及其各分支机构构成一览表附录4我国科学家在主要国际性学术组织与期刊任职情况附录5《中国震例》目录附录6常用地震前兆测项代码、量纲与单位、数据格式附录7地震监测预报大事记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地震监测预报10年(1966-2006上下)》内容简介:为了留住几代地震工作者的奋斗足迹和光辉业绩,也为后来者创新发展地震监测预报事业提供历史事实、经验和教训,由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将研究成果撰写成了《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1966~2006年)》一书。《中国地震监测预报10年(1966-2006上下)》叙述的主要史实始自1949年止于2006年,重点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的历史,对古代和近代(新中国建立前)也做了简要回顾。全书由三个主体部分和附录构成。第一篇地震监测;第二篇地震预测预报;第三篇地震监测预报综合管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1966-2006》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