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封面

作者:张其成

页数:320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55648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生智慧内容的系统讲解。作为“张一帖”医学世家的传承人,张其成结合家族传承数百年的长寿养生法,从《素问》到《灵枢》,讲透《黄帝内经》养生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脉象等核心问题,并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生动讲解了四季调养、五脏调理、饮食之道、减肥窍门、男女身心保养等与日常保健相关的实用知识,以“治未病”“不外求”为重要原则,本于自然,重视整体,带领读者从《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中找到以精气神为核心、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自然养生要诀。

作者简介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第01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黄帝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 “国学五经”体系创建人、推广者,国家中医药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2019年被人民网评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20年荣获“汤用彤国学奖”。喜马拉雅广受欢迎的国学主讲之一,其音频节目《张其成讲〈黄帝内经〉》长期居人文国学榜前列,位居年度新知榜健康榜榜首。

本书特色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 本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其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成果之一。 2.《黄帝内经》权威专家讲解 本书作者张其成教授,出身于世医家庭,母亲张舜华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非遗传承人,父亲李济仁为我国首届由国家任命的国医大师,又师出名门,在《黄帝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教授指导下成为中国第01位研究《黄帝内经》的博士后。 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精华 本书从《素问》到《灵枢》,从四季调养到五脏调理,从饮食之道到减肥窍门,从男女身心保养到日常保健知识,讲透《黄帝内经》的整体养生观念和具体养生法则,处处体现了《黄帝内经》“治未病”“不外求”的自然养生智慧。

目录

目录

前言 《黄帝内经》里藏着养生的大智慧 //001

第一章 《黄帝内经》养生法则
长寿有秘诀 – 003
怎样保全人的生命? – 003
怎样延长人的寿命? – 007
人生的五个阶段 – 012
人怎样才能活过百岁? – 017

从养生到养神 – 020
养生的一大总原则 – 020
养生的四大方法 – 023
养生的关键是养神 – 030
不得病的方法 – 033

小周期和大境界 – 038
女人的天癸周期 – 038
男人的天癸周期 – 042
得道之人的四层境界 – 046

四季养生的要点 – 051
春天养生 – 051
夏天养长 – 055
秋天养收 – 058
冬天养藏 – 061
不治已病治未病 – 065

第二章 《黄帝内经》防百病
五脏要怎么养 – 073
五脏的主人是谁? – 073
从脸色观察五脏的变化 – 077
四肢八溪与拍打八虚 – 081
八种重要脉象的辨别 – 085
一种特殊的脏腑:奇恒之腑 – 090

养神的关键 – 094
五大方位与六大治疗方法 – 094
两种可以治病的酒 – 099
“神不使”的三种情况 – 103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 – 106
从十二消息卦看十二月脏腑 – 110

脉象的秘密 – 115
切脉象与观面象 – 115
春夏秋冬四时脉象 – 119
梦与我们的健康状态 – 122
三根指头下面的秘密 – 126

脉象与五脏调养 – 130
一个正常人的脉象特点 – 130
辨别真脏脉的方法 – 133
一种全身诊脉的方法 – 137
五脏怎么按时调养? – 141
五脏的饮食调理 – 146
正邪之气的补泻 – 149
怎么判断虚证和实证? – 154

第三章 《黄帝内经》治百病
肠胃与热病的诊疗 – 161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根本 – 161
胃经引起的怪病 – 166
热病传变的六个阶段 – 170
治疗热病的针刺方法 – 175
四种热病的病因和治法 – 181
阴阳失调的五种情况 – 185

疟疾与咳嗽的诊疗 – 190
疟疾的病因及治疗(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90
治疗疟疾的针刺大法 – 195
寒热邪气传变的秘密 – 199
咳嗽的原因和治疗 – 202

一些复杂病症的诊疗 – 207
十四种疼痛和九种气机变化 – 207
六种腹部疾病的治疗 – 211
不同腰痛的针刺方法 – 217
风为百病之长 – 220
从五体痹到五脏痹 – 225
五种痿病的治疗 – 231
寒厥与热厥 – 236

原穴应用与五味宜忌 – 241
十二原穴的妙用和养生法 – 241
经脉的起点和终点 – 246
五味食物的宜忌 – 252
多食五味会导致什么疾病? – 257

针刺的秘密 – 262
九种针具的神奇作用 – 262
用针的守神与补泻 – 268
邪气侵入脏腑及针刺治疗 – 273
不同体质人的针刺有什么不同? – 279
为什么人的针刺感是不同的? – 284
用针之理与用针之法 – 289

后记 知行合一,生命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96

节选

小周期和大境界 女人的天癸周期 前面几讲我们都是在讲黄帝向岐伯问的第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 活过一百岁?岐伯的回答可以说把养生的所有问题都讲到了,这些问 题可以概括为一条总原则、四大方法、三大要素。这一讲我们来讲黄 帝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黄帝问:一个人年老了不能再生孩子了,这是因为精力耗尽了, 还是自然生长规律决定的呢? 这一句中的“材力”是指精力,因为生孩子跟肾精有关。“天数” 就是老天的命数、定数,是一种人所不能改变的上天的安排,这里讲 的就是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黄帝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身的长 寿问题,这第二个问题马上涉及繁衍后代的问题:为什么年纪大了就 不能生孩子了?生育有没有规律?生育期能不能延长? 岐伯对此作了回答,他第一次提出“天癸”一词。天癸的“天”是指先天,人出生以前叫先天,说明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从出生 就存在,自身本来就有的。天癸的“癸”是十天干中最后一个,我在 《张其成讲易经》一书中讲了十天干和五行是怎么相配的,其中癸五行 属水。“癸”这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 形”。在《易经》中是坎卦,外阴内阳,是阳中之阴、天一之阴气。五 脏中肾是属水的,所以“天癸”就是先天的肾水,是肾精的一部分。 天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主管生孩子,一个人有了天癸就能生 孩子,没有天癸就不能生孩子。它是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具 备生育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人可以没有天癸,大不了不能生孩子;但 人不能没有肾精,没有肾精这个人就活不了啦。肾精是人一生下来就 有的,但天癸却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 才产生的。因此,天癸来源于先天之肾精,具有化生精血的作用,从 而使男女具有生殖能力。 我们来看岐伯的回答,他先回答了女子天癸的周期,是以七岁为 周期的。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女子七岁的时候,肾气旺盛,表现为牙齿更换了,头发长得茂盛了。 牙齿和头发都是肾主管的,女同胞回忆一下你是不是七岁左右换 牙齿的。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十四岁,天癸来了,这个时候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开始 按时来潮,这时就有生育能力了。 这里说了十四岁女子来天癸,任脉和太冲脉都气血通畅旺盛。我 们都听说过任督二脉,这里又提到太冲脉,也叫冲脉。这三条脉我把 它称为“一源三流”,一个来源就是肾水,三条河流就是任脉、督脉、 冲脉。这三条脉都起源于胞中(女子的子宫、男子的精室),然后从 会阴出来,会阴在前后阴之间,也就是生殖器和肛门中间。一条叫任 脉,从前面走,沿着腹部、胸部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 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与督脉相交;一条叫督脉,从会阴出来后 向后面走,沿着腰部、背部、头部的正中线从下往上走,到头顶百会 穴,继续往前往下一直到上嘴唇里面与上齿龈相接的地方(龈交穴), 在这里与任脉接上了;第三条叫冲脉,从会阴出来后分为三条路线, 其中一条,沿腹中线两侧0.5寸、胸中线两侧二寸,散布于胸中,所 以女子十四岁第二性征乳房隆起,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所 以男子十六岁(男子天癸以八岁为周期)第二性征胡子长出来。这里 我们主要提任脉和冲脉,因为这两条脉都与女人的生殖功能有关。任 脉主要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又称血海,有调节月 经的作用,冲脉和任脉旺盛了,月经才能正常排泄。 现在好多人解释“天癸”就是“月经”,有的大学老师上课也是 这么讲的,这就错了!月经只是天癸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本身不是天 癸,因为天癸是要保持的,而月经是要定期排泄的。大家想一想,我 们现在的女孩子是不是十四岁来月经?不是,大部分都提前了,有的 是大大提前了。什么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孩子都喜欢吃高热量、高 脂肪的食品,生活太享受,营养过剩而导致早熟。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二十一岁,肾气充满了,表现为智齿长出来,人的身高也长到极 点,发育到极点了。 智齿是哪颗牙齿?就是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第八颗牙齿。女 同胞想一下,你是不是二十一岁左右长智齿的?如果你超过这个岁数 还没长智齿,那要恭喜你,你还在发育。当然这是开个玩笑。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二十八岁,筋骨坚实,肌肉丰满,头发长得最茂盛,身体最强壮。 这也是天癸最盛时期,是怀孕生子的最佳时期。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三十五岁,阳明脉衰退了,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 阳明脉要经过头面部,阳明脉的气血衰退,面部肯定要憔悴,头 发也开始掉了。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四十二岁,三条阳脉气血都衰弱,整个面部都憔悴了,头发开始 变白。三条阳脉除了阳明脉外,还有太阳脉、少阳脉,这三条阳脉都经 过头面部,所以面部全都憔悴,头发也变白了。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面 部美丽、头发又不掉呢?当然要使这三条阳脉气血旺盛。教大家一个 小方法,两个动作:第一,干洗脸,将自己的双手搓热,然后用整个 手掌从下往上搓脸,然后往下,注意往上要用力,往下不要用力,反 复做五分钟;第二,干梳头,弯曲十指插入头发,从前往后、从里往 外梳头,做五分钟。坚持下去,能使头面部的气血旺盛。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 而无子也。 四十九岁,任脉气血虚弱,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癸枯竭了, 月经断绝了,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四十九岁左右正是女人的更年期。可是现在女人更年期普遍提前 了,天癸枯竭时间提前了。天癸一枯竭,当然就不能生孩子了。 这是女人的天癸生理周期,而男人的天癸周期又有什么规律呢? 请看下一讲。 男人的天癸周期 上一讲我们讲到黄帝向岐伯问的第二个问题:人生育孩子、繁 衍后代有没有规律?岐伯回答:有。但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功能周期 是不同的,女人以七岁为周期,男人以八岁为周期。这个周期的变 化都是由“天癸”决定的。“天癸”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个重要 概念,是一种主管人体生殖、像水一样的物质。上一讲我讲了女人 的天癸周期。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男人的天癸周期。 岐伯说——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男子八岁的时候,肾气充实,表现为头发长得茂盛、牙齿更换了。 男同胞回忆一下,你是不是八岁左右换牙齿的?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十六岁,天癸产生了,精气盈满外泻了,遗精了,这个时候如果 男女交合,就可以生孩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二十四岁,肾气充满,筋骨强劲有力,智齿长出来,人的发育到 极点了。智齿,我上一讲说过就是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第八颗牙齿。我问 一下男同胞们,你是不是二十四岁左右长智齿的?如果你还没长,说 明你还处于青春期,还在发育呢。当然这还是个玩笑,有人一辈子也 不长智齿。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三十二岁,筋骨丰隆坚实,肌肉丰满健壮。 这也是天癸最盛时期,是男人和女人交合生子的最佳时期。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四十岁,肾气衰退了,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 比较一下,女人第五个阶段,是说阳明脉衰,男人是肾气衰。男 人的衰老从肾虚开始。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四十八岁,人体上部的阳气开始衰竭,面部枯焦,鬓发斑白。 还有一个说法是“花不花,四十八”,意思是四十八岁是人开始 眼花的年龄,因为这个时候人体头面部的阳气都开始衰竭了,所以不 仅面部枯焦、头发斑白,而且眼开始花了。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 皆极。 五十六岁,肝气衰退,筋骨活动不便,天癸枯竭了,肾脏精气衰 少,形体疲惫不堪。 五脏中肝是主管筋的,肝气不足,不能养筋,筋骨活动就不便 利,动作迟缓。这里还有一个说法,也就是女人没有的、男人特有的 那根筋也失养,就会导致阳痿。男人和女人一样,到了第七个阶段, 天癸也枯竭了。不过男人还可以再持续一个周期。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 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 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六十四岁,牙齿头发都脱落了,说明这时肾气大衰了。肾是主管 水的,肾处在五脏最下方,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并且储藏它,肾藏 精,所以五脏精气旺盛,肾脏的精气才能盈满溢泻。(因为精气除了 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外,还需要其他脏腑“后天之精”的补充。) 而这个时候五脏的精气都衰竭了,筋骨懈惰无力,天癸竭尽了,因此 鬓发斑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更不能生育子女了。 男人和女人天癸竭尽的时间是“七七八八”,女人四十九岁、男 人六十四岁,天癸没有了。我想起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同学,他有个外号叫“八八”,就是因为他父亲是六十四岁生的他。 大家肯定会质疑:难道男人六十四岁以后就不能生孩子了吗?这也是 当年黄帝的疑问——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黄帝问: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了但仍然能生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 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岐伯回答: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很好,经脉气血仍然通畅,肾 气有余,肾脏功能还没有完全衰退的缘故。但总体来说能生孩子的时 间,男人一般不超过八八六十四岁,女人一般不超过七七四十九岁, 因为这个时候体内的阴精和阳气都已经枯竭了。 这句中的“天地之精气”,“天地”就是阴阳,天为阳、地为阴; “精气”分开来看,精是属阴的,气是属阳的。 说到这里,男同胞们一定不服气吧,有的男人怎么八九十岁还能 生孩子?不要急,你看黄帝已经替我们问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黄帝问:那些得道之人年纪到了一百岁还能生孩子吗?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岐伯回答:那些得道之人不仅能做到防止衰老,并且还能保持身 体的健康,所以年纪虽然老了,但还能生孩子。 所以能不能生孩子的关键就在于是不是得道。什么道?一般都 理解为养生之道,这是不够的。按照《周易》的说法应该是三才之 道,三才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人道,人的 养生之道,必须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人只有按照天地自然之道来养 生,只有吸收天地自然的精气,才能延长天癸的周期。 对于天癸的周期“为什么女人以七为周期、男人以八为周期”这 个问题,后人有很多解释,其中唐代著名医家王冰用《易经》阴阳和 合的原理做了解释:七是少阳之数,八是少阴之数。女人为什么用少 阳之数?因为女人本体是阴的,但只有阴而没有阳是不行的,所以要 配一个阳数,这样就阴中有阳了。男人为什么用少阴之数?因为男人 本体是阳的,但只有阳而没有阴是不行的,所以要配一个阴数,这样 就阳中有阴了。我认为,这样解释有一点牵强。其实按照《周易》的 说法,少男是艮卦,少女是兑卦,在九宫洛书中,少男艮卦所配的数 字就是八,少女兑卦所配的数字就是七。可见《易经》象数义理已经 揭示了男女“天癸”周期变化的秘密。 你想不想延长“天癸”周期?这并不是为了生孩子,而是为了延 缓衰老、健康快乐地生活。 得道之人的四层境界 现在我们来看《上古天真论》的最后一段。这一段是黄帝的总结。 他听岐伯说女人和男人的“天癸”周期是有定数的,也就是女人到了 七七四十九岁、男人到了八八六十四岁,“天癸”这种主管生孩子的 物质就消失了,但通过修炼是可以延长的,修炼功夫的高低决定了延 长时间的长短。之后,黄帝按照得道的程度,把得道的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等级、四层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黄帝提出的 四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qiè)天地,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此其道生。 黄帝说:我听说远古的时候有真人,能够掌握天地变化,把握阴 阳规律,呼吸天地阴阳的精气,不凭借外物而独立守神,肌肉保持纯 一洁净,所以他们能够像天地一样长寿,没有终结的时候,这就是因 为得道而长生不衰。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一段话有什么感受。如果大家熟悉《庄 子·逍遥游》,一定会马上联想到《逍遥游》中“藐姑射(yè)山” 上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 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 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洁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 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这 个神人就是“真人”。“真人”这个词也是《庄子·大宗师》最早提出 来的,指洞悉和把握宇宙和人生本真本原,真正觉悟、觉醒的人。“真 人”是道家的最高人格形象,好比儒家所说的圣人,佛家所说的觉者 (佛)。很明显《黄帝内经》深深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按照这一篇 的标题《上古天真论》中“天真”的说法,真人就是保持“天真”之 人。“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于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 知,无所不通。”这是道教古书上给真人下的定义。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成为后世练功的重要方法,练功首先就是要三调:调身,调息,调神。独立就是调身,可采用站桩方式;呼 吸精气,就是调息,吸天地之精气,然后体内呼吸。我有一个师父是 道教全真派的传人,他告诉我呼吸有二十一种,当然最主要是两种, 就是顺呼吸、逆呼吸。 我这里先教大家一种顺呼吸的方法:全身放松,舌尖轻轻顶住上 腭,先用鼻子吸气呼气,然后不要再注意鼻子,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 在腹部,自然呼吸,不要用力。请大家先体会一下吸气时肚子是鼓起 还是收缩。吸气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是收缩。大家 就这么关注腹部,你的所有意念、注意力不要离开腹部,意念随着它 隆起而隆起,随着它收缩而收缩,慢慢体会。这种方法在小乘佛教叫 “安那般那”,就是出息入息。只要关注呼吸就可以了,关注呼吸时腹 部的隆起收缩,这样就会抛掉其他杂念,你的心就会慢慢静下来。 第二层境界是“至人”。“至”就是至高无上的“至”。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 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到了中古时代(中古比上古近一些),有了至人(“至人”这个词 也是出自《庄子》,《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在一定 程度上和“真人”差不多),他们德性淳朴,保全大道,与天地阴阳 相和谐,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协调,避开世俗的喧闹(原本指离开世俗, 到深山老林中去隐修,这在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只要思 想上离开世俗、超凡脱俗、保持宁静虚无的心态也是可以的)。积累 精气保全神气,神游于天地之间,视觉与听觉能达到八方的极点,这 些人能够延年益寿而且保持身体健壮,获得与真人差不多的效果。 第三层境界是“圣人”。这个“圣人”和儒家说的圣人是不同的, 儒家“圣人”是最高人格形象,这里的“圣人”是道家第三层境界的 人格形象。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 之间,无恚嗔(huì chēn)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 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 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圣人,能够生活在天地和谐环境中,顺从八风的变化规 律,使自己的嗜好适应世俗的习惯,没有恼怒怨恨之心。行为不离开 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和其他人一样的普通衣服,举止不让世俗之人 嫉妒,在外不让忙碌的事务劳伤身体,在内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纷 扰,以恬淡乐观为追求,以悠然自得为满足,形体不衰老,精神不散 失,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第四层境界是“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 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贤人,可以效法天地大道,遵循日月运行,辨别星辰位 置,顺从阴阳法则(“逆从”就是顺从,这个“逆”字原本既有抵触、 不顺从的意思,又有迎接、顺从的意思),分别四时变化,追随远古 真人的养生之道,他们的寿命也可以延长,但却有一定的限度。 比较一下这四层境界得“道”的程度。第一,从对待天地阴阳变 化规律上看,真人是能够掌控,叫“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是能够调和,叫“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是顺从,叫“处天地之 和,从八风之理”;贤人是效法,叫“法则天地,象似日月”。第二, 从对待自己的行为处世上看,真人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一”,至人是“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圣人是“外不劳形于事,内 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贤人是“将从上古合同于 道”。第三,从寿命的长短上看,真人是“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至 人是“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圣人是“形体不敝,精神 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真 人”“至人”都是《庄子》首次提出来的对得道之人的称呼,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淳德全道等都是道 家提出来的修炼方法。 《上古天真论》这一篇排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这是唐代王 冰整理时挪动的。王冰本身就是个道家,道家重视生命,重视长生、 养生,把《上古天真论》放在《黄帝内经》的开篇,表明它的重要 性。对于道家,《黄帝内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并且发挥 了老子、庄子、淮南子的生命思想和养生方法,成为汉代黄老道家的 重要著作之一,被后世收入道教著作总集《道藏》中。 对于不同的季节又应该怎么养生呢?请看《黄帝内经·素问》第二 篇《四气调神大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