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

封面

作者:董敬畏

页数:23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01895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探究农民工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群体意识及成因。研究发现,网络社区对于农民工而言只是强化了其个体化的倾向,未能超越或替代基于血缘、地缘与业缘的结群方式。农民工在网络社区中的互动与沟通不仅未能有效促进农民工群体的组织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农民工的群体意识。

作者简介

王姝,中共党员,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参加国家社科、教育部项目2项。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项目多项。主持在研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在研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1项。在《学海》《内蒙古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 论/1

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观/3

第二节古代中国社会:“人对人的依赖性”/12

第三节近代中国社会的发轫:向“物的依赖性”过渡/16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与治理的契机/2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本土境域/25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历史维度/25

第二节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体性社会结构/38

第三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41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发育的五重景观/46

第五节社会自治的目标模式: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56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实践基础/67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实践维度/67

第二节中国特色“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建构/72

第三节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形态生成的新基础/84

第四节资本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成中的双重作用/93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104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人本维度/104

第二节西方社会反向保护运动的启示/108

第三节个人价值:个体自由个性与人格独立/115

第四节社会价值: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120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32

第一节马克思“社会”观的权力维度/132

第二节社会治理:社会生成与社会价值的实现/137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147

第四节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156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实施路径/167

第一节社会与个体的双向互动:“公共性”的培育/167

第二节多元治理:落实人民主体原则/179

第三节治理术:顶层设计与基层自治的共契/185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培育:市场逻辑与国家意志的整合/203

结语/217

参考文献/22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