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薛瑞生 著
页数:613页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73614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少读邦彦,壮讲邦彦,晚证邦彦,感慨良多。凡少时读书,大抵如乳儿之待哺,与之者食之,见之者噬之,生吞活剥,未名其所以名之。读小学、中学、大学,在老师所授之外,喜广泛涉猎,然亦「好读书不求甚解气惟味其章句之美,不问其言之所言,至如言外之所欲言而未明言,句外之所欲隐而未能全隐者,更遑论焉。再其后教中学、教大学,由老师之学生变为学生之老师,由己不懂问人变而为人不懂问己,“不求甚解”就常常碰到尴尬。于是便改此陋习,遇有疑难,好求其所以然,以便教给学生然或不然。但对邦彦其人其词,向所好之却无所甚好,知人之所知却未知人之所未知者,盖亦人云亦云以应付教学而已矣。真正对邦彦其人其词有较全面了解者,还是在指导研究生之后。其时不佞正在结撰《乐章集校注》与《东坡词编年笺证》。
目录
引论第一章 出身与家世新证第一节 邦彦出身书香门第第二节 邦彦之叔周邡事迹第三节 邦式非邦彦之兄弟行考第二章 周邦彦生年及少年事迹新证第一节 邦彦生年考第二节 邦彦是否曾游荆州、长安考第三节 邦彦少年游荆州长安年月考第四节 邦彦少年在钱塘诗词考略第三章 元丰事迹新证第一节 邦彦元丰元年入京师考第二节 邦彦入大学在元丰五年考第三节 邦彦在京师行迹与太学生活第四节 《汴都赋》作于元丰七年三月考第五节 《汴都赋》旨在颂扬皇朝治绩并非专意颂扬新法第六节 邦彦归钱塘葬父之行第四章 元佑事迹新证第一节 邦彦在太学之上官同僚考第二节 黄隐事件与太学风波第三节 邦彦赋诗颂扬曲真与邦彦前妻之亡第四节 邦彦教授庐州乃宋制之常,与新旧党争无关第五章 周邦彦并未「流落十年」新证第一节 邦彦赴庐州行踪第二节 邦彦丁母忧考第三节 邦彦服除后再赴庐州任第四节 邦彦知溧水事迹第六章 京师十五年事迹新证第一节 邦彦回朝行踪及改官考第二节 邦彦在朝之事迹与睦州之行第三节 邦彦在考功员外郎等职及议礼局检讨之事迹第四节 邦彦在议礼局检讨任之上官同僚考第五节 邦彦姑苏之行第六节 邦彦自姑苏回朝后之事迹第七章 晚岁十年事迹新证第一节 邦彦出知河中与二次长安之行第二节 永兴军路铸钱与平之争第三节 邦彦移知隆德前后事迹第四节 邦彦写诗为蔡京祝寿并斥范纯粹为「奸臣一考第五节 《开元夜游图》当作于知隆德时第六节 邦彦知明州年月及事迹考第七节 邦彦入拜秘书监之时间与事迹第八节 邦彦因受刘畏、王窠「谋逆」事件牵连而出知真定考第九节 邦彦赴真定途中及在真定之作第十节 离真定赴顺昌第十一节 邦彦安家明州与旅死知处州途中第十二节 邦彦卒葬何处?第八章 提举大晟府及大晟府八十四调与邦彦无关新证第一节 大晟府八十四调与邦彦无关考第二节 邦彦词中多新声第三节 邦彦并末提举大晟府考第九章 周邦彦与李师师事新证第一节 北宋是否只有一个李师师,而无其它以师师为名者?第二节 晁冲之与李师师关系考第三节 邦彦妓女词可证其与李师师并非仅止于「听歌」与「应歌」第四节 邦彦与李师师事迹考第五节 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之关系考第六节 李师师事之小说化第十章 证后余思跋尾附录附录一 周邦彦年表附录二 周邦彦交游与上官同官下官表附录三 引用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