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封面

作者:侯文凯

页数:205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057535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立德、立言、立功,是中国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三不朽”,在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怪乎后世中无论是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还是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等,均将其奉为精神导师。

《传习录》是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第一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第一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第一及《传习录》的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成事智慧,在这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第一理念,并将其整理为可以让每个人从中受益的成事哲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传奇人物如何不断砥砺自我、探索精进,成就了让后人膜拜不已的哲学思想。我们也可以沿着第一的发展历程,领会第一理论的真谛,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来指导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侯文凯

毕业于南开大学,曾任某上市公司高管。其本人在持续运营抖音帐号“侯哥不务空”,以真诚和务实的内容输出,赢得了近两百万粉丝的关注,成为平台上独树一帜的心学思想传播者。其有关王阳明《传习录》的通俗解读视频获得了众多粉丝的好评,令广大心学爱好者深受启发。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200万粉丝抖音博主“侯哥不务空”重磅作品。

◆其有关王阳明《传习录》的解读视频获得了众多粉丝的好评,单条视频点赞量高达59万。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王阳明心学及《传习录》的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成事智慧,在这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并将其整理为可以让每个人从中受益的成事哲学。

◆为什么王阳明被尊崇为“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个?别人是文武双全,他却是文武双绝,他是怎么做到的?从叛逆少年,到龙场悟道,再到平定宁王之乱,从大明军神到一代圣人,他做对了什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欲成大事者,须读王阳明!为什么王阳明被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梁启超、胡适、蔡元培、严复、钱穆、冯友兰、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众多名人所推崇?阳明心学如何为我所用?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一季收官之作讲述“知行合一”思想,传承实干兴邦的重要理念。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心学助你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破除内心的迷茫与焦虑。

◆知行合一里的“知”,是知觉,而不是知识。真正的自律不需要写计划、定目标,但它要求你在做任何事情时,能看见自己。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人生绝境处,正是修行时。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回归一颗清净光明心,挖掘心灵深处的巨大潜能!

目录

卷首寄语:我为什么要讲《传习录》

本书缘起 002

概念澄清 004

时代背景 007

目标读者 009

唯心主义 011

写了什么 013

刊印体例 015

如何学习 016

章 守仁其人:王阳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寿享57岁 003

“二代” 003

一只怪鸟 005

把纸写完 006

劝退和尚 008

埋葬路人 010

剿匪训示 012

一顶罗盖 014

高调低调 015

第二章 心外无物:天地间只有一个心

我即宇宙 018

游戏视角 022

唯物唯心 024

人生假设 025

人情事变 026

伏羲圣境 029

安住当下 031

心高于脑 033

谁对我好 035

第三章 心之所向:立志是人生等大事

何为立志 040

持志心痛 045

咸鱼特征 047

如何立志 050

成长本能 053

第四章 本自具足:你的心会告诉你怎么做

守仁格竹 057

虚灵不昧 059

不假外求 061

发下宏愿 062

勇者无惧 065

四端之说 067

满街圣人 069

心生万物 070

第五章 省察克治:日常修行的居敬功夫

内观视角 075

自律陷阱 079

静坐冥想 082

复得天理 084

“格”穿欲望 086

闲思杂虑 088

为己之心 090

涵养讲求 094

夜气清明 097

三省吾身 099

第六章 知行合一:无法割裂的行为模式

知的本质 102

知而不行 104

想也有罪 106

名与实对 108

必有事焉 109

为学头脑 112

自欺欺人 114

功夫不断 116

有心求异 117

第七章 慎言正心:中正平和的君子操守

君子气象 121

多言致祸 124

矜持直率 126

无恶即善 127

贵目贱心 129

降服情绪 131

怒火中烧 134

心如止水 136

悔悟去病 138

何为宽容 140

忙而不乱 142

溜须拍马 143

反求诸己 145

拖延问题 147

第八章 在事上磨:枯坐参禅不是心学的目标

此学甚好 152

诗和远方 154

举业累心 156

修行之所 159

参前倚衡 161

徒知静养 162

惨处境 164

日减之功 166

勿作花想 168

专心吃饭 170

开始专注 171

悲剧英雄 174

第九章 修行次第:下决心、用狠心、有耐心、贵恒心

痛加刮磨 178

此心常在 179

何思何虑 180

呼唤勇气 182

快活功夫 183

着实用功 184

第十章 拔本塞源:阳明先生的梦想

拔本塞源 188

此心光明 200

大同世界 203

前言

很多人都听说过王阳明,听说过《传习录》,但是真正能够读进去的人大概不多,能够真正读懂并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就更少了。这真是一件让人非常惋惜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传习录》本身由文言文写就,虽然它的语言并不十分晦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非中文或者历史的读者来讲,还是不太容易理解。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的白话译文版本,但译文水平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文言文中很多精妙的思想,翻译成白话后就味同嚼蜡。

第二,《传习录》的语言非常凝练,它就像一座智慧的冰川,我们能读到的语言只是冰川顶上显现出来的一部分,更厚重的智慧则隐藏在语言的背后,需要我们去体味、揣摩、顿悟。很显然,我们作为现代人缺乏这样的心境和环境。

第三,我觉得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面上对于包括《传习录》在内的经典著作进行解读的书,偏重于读,而不是解。这些书给人的印象是,教授们用很、严密的语言把古人的意思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但翻译出来的内容不太接地气,跟普通人的生活关系不大。还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以先贤的只言片语做幌子,宣扬他所谓的“国学思想”。这些人给大家造成了很恶劣的印象,让人们对国学经典丧失了学习的欲望。

王阳明的心学是非常鲜活的人生哲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是供人把玩的小文艺门类,而是经世济民的大学问。王阳明的心学关注的对象是人心,不是君臣父子那套外在的伦理秩序。人心,从古至今,并未有什么变化。所以直到,不管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如果你愿意,你都能从这套学问当中汲取智慧。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够以自己多年的职场、商场的经验为依托,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为纲领,将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传习录》解读呈现给你。这本书没有大段地引用原文,甚至也没有太多的注释和索引。就一个目标——好读。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是,这句话是人话吗?读者能看懂吗?我坚信,能够让读者看得懂,能够引发共鸣的文字才有价值。

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语言的平实易懂而忽视了思想的深度。近几年兴起了一股趣味解读历史古籍的风潮。从传播角度,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它能够让更多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缺点是,它失去了厚重。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传习录》是哲学,严肃厚重本身就是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要引起大家的思考,就肯定幽默不起来。

我们生而为人,希望活得明明白白,堂堂正正,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学说都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工具。心学在我看来,就是一套被忽视、被误读的强大的工具,所以我来讲,你来听。仅此而已。

是为序。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