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石门文字禅校注(平)(全十册)

封面

作者:(宋)惠洪著,周裕锴校注

页数:474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732001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周裕锴《石门文字禅校注》以万历径山寺本为底本,广校各本,校勘中充分使用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注释中注明音读、解释词义、说明修辞、引证典故、疏通文意、阐明思想、考证时事人物;裒辑评论;附录 “惠洪年谱简编”等,为《石门文字禅》很完备、深入之整理本。

作者简介

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已出版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禅宗与诗歌》《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禅宗语言研究入门》等。

本书特色

《石门文字禅校注》集义理、考据、文法于一体,是周裕锴教授数十年研究惠洪及禅宗的集大成之作,包含着独特的治学理念,代表着中国当下集部文献及禅宗文献整理的新高度。校勘体现着周教授精审的学术功力;注释不仅是对惠洪及禅宗文献系统研究的结晶,也是周教授长期研读唐宋诗歌、禅宗文献的全面总结,以惠洪作品为“点”,以唐宋诗歌为“面”,以中国诗学传统为“线”,点面结合、点线串联,精彩纷呈。《石门文字禅校注》虽为基础性文献整理类著作,但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学术理念,及其所呈现出的对中国传统诗学、传统文化的真切把握,又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古籍整理。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和运用的学术方法,对当下的古籍整理而言颇具标杆意义。《石门文字禅校注》对字词、文句、典故的注释,以惠洪同时代之苏轼、黄庭坚及杜诗宋注等为核心文献,将注释向“小”处落实,而不是向“大”处广撒网,这尤其能揭示古人创作时的文思情感,是笺注古籍的正确理路。
《石门文字禅校注》之注释,达到了当下集部文献整理的最高水准,这得益于周裕锴教授对北宋士人群体、唐宋诗歌、禅宗史实“深入骨髓”的理解。这种最高水准表现为对诗文义法的大量揭示、史实文辞的梳理辨析、禅宗俗约的总结提挈等诸多方面。如对诗文义法的揭示,是将中国诗话、诗论中的批评观念应用于具体诗作、诗句的校注之中,从而使得注释包含有丰富的诗学理论;又如注释中多用“此化用其意”“此借用其语”指明惠洪诗句之承袭渊源,尤能呈现惠洪的精微文思。

目录

前言
凡例
原序
卷一
古诗
卷二
古诗
卷三
古诗
卷四
古诗
卷五
古诗
卷六
古诗
卷七
古诗
卷八
古诗
卷九
排律
五言律诗
卷十
七言律诗
卷十一
七言律诗
卷十二
七言律诗
卷十三
七言律诗
卷十四
五言绝句
六言绝句
卷十五
七言绝句
卷十六
七言绝句
卷十七
偈颂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记语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塔铭
卷三十
行状

祭文
惠洪诗文词辑佚
附录
一、惠洪传记资料
二、惠洪著述序跋
三、惠洪年谱简编
后记
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石门文字禅校注(平)(全十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