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轶南
页数:36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41963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要研究时段,以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为切入点,观照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演变历程。作者试图在纷繁的史料基础上,在世界设计艺术的宏阔背景下,梳理该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设计教育、文化影响、经济因素、心理分析、政治环境等多维度综合考察,分析设计思潮、风格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材料的变化,努力探求影响江南地区设计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动力、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力求宏观把握“以大观小”,结合微观透视“以小见大”,纵向辨析“常”与“变”,横向比较“同”与“异”,通过整体性考察,寻求设计现象、流派、思潮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联系,对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百年演变脉络做出综合性阐释。此书反映了作者鲜明的学术个性、治学理路和学术观点。本书可作为高校或研究院所的师生、研究人员、业界同人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轶南,1973年生,湖北十堰人,艺术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4—200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资助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访学,201 2年受东南大学派遣至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接受全英文教学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在《民族艺术》《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等CSSCI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已出版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5项。曾荣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奖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艺术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和设计学。
目录
壹 视野、材料与方法: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研究管见
一、全球史的文化视野
二、边缘化材料与档案史料的互补运用
三、大数据时代设计艺术研究新方法
贰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之转型
一、域外的刺激与启迪
二、开埠城市生活的繁兴与消费习俗的变革
三、设计师的职业化与设计的商品化倾向
叁 在东西方之间:民国时期设计学人的选择
一、陈之佛:取益在广求
二、庞薰□:探索,探索,再探索
三、傅抱石:无法有法
肆 文献研究与实证调研一刘敦桢的披荆斩棘与学术贡献
一、刘敦桢研究中国建筑设计理论的缘起
二、刘敦桢早期建筑教育实践与学术贡献
三、铸造学术辉煌——刘敦桢与中国营造学社
四、刘敦桢对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五、刘敦桢建筑教育及学术思想的传承
六、结语
伍 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以《申报》(1872-1949)为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媒体及媒体环境的概念梳理与界定
四、纸媒及纸媒设计的发展演变掠影
五、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发刊与内容编排
设计的发展轨迹
六、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设计的演变特征
七、《申报》的历史启示:当代纸媒设计策略探析
八、结语
陆 民国初年桃花坞年画对沪上月份牌设计的影响
一、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沪上月份牌设计的溯源
二、沪上月份牌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
三、沪上月份牌承继桃花坞木版年画始末
四、结语
柒 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民国沪上字体设计的“旧”与“新”
一、民国时期沪上字体设计的发展背景
二、民国时期字体设计的风格呈现
三、结语
附录
附录1 中国近代主要中、外文报刊择要一览表(1815年-19世纪末)
附录2 《申报》发刊历史沿革简表
附录3 《申报》内容编排设计演变一览表
附录4 哲匠小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