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育教育新探---从职业人生到美丽人生

封面

作者:穆林

页数:241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70990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美育教育新探索——从职业人生到美丽人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通过对美育教育的研究,对大学生起航人生初心的培养,对大学生美育实操技能的训练,认真梳理高校美育教育的经验,同时探讨美育教育的新途径,把职业人生提升到美丽人生探讨中,让大学生在新时代创新创业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美好、国家的美好。  《美育教育新探索——从职业人生到美丽人生》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探讨美学与美育的关系、美育的作用以及艺术院校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第二章主要探讨文化自信与智慧人生,阐释文化之美以及所延展的文艺之美、生活之美、修养之美与家风之美。第三章侧重探究年轻人的初心与梦想,希望年轻的大学生能为了梦想勇往直前。第四章探讨如何从优雅人生到美丽人生。通过实操来提升自身的气质,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第五章探讨从事业人生到健康人生以及在职场中的管理智慧。第六章着重探讨创新创业之美,鼓励年轻人在创业中感受奋斗之美,体验生命之美。  《美育教育新探索——从职业人生到美丽人生》以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激发并挖掘年轻人源自内在的、难得的美,这种美是通过力量、勇气、尊严以及奋斗散发出来的。高校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着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第一节 美学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华美学
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美
四、中华美学的特点
五、中西文化美学的差异
第二节 美育
一、美育的教育功能
二、美育的当代价值
三、以美育人的文化使命
第三节 美育教育新探索
一、改革开放40年来艺术院校美育教育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二、中华美育精神与我国高校美育教育

第二章 文化自信智慧人生
第一节 中华文化
一、文化与自信
二、中华文化之魂
三、文化审美境界
第二节 中华文化与美学
一、文艺之美
二、生活之美
三、修养之美
四、家风之美
第三节 智慧人生美学
一、智慧人生之美
二、读书人生之美

第三章 守住初心梦想人生
第一节 守住初心
一、什么是初心
二、起航人生
三、心的期待,新的起点
四、学会学习,学会选择
五、青春,绽放最真实的自己
第二节 梦想人生
一、梦想
二、幸福
三、努力与压力
四、成功与失败
五、取与舍的方法

第四章 优雅人生美丽人生
第一节 形象与气质
一、女性的形象与气质
二、男性的形象与气质
三、女性的衣着与妆容
第二节 事业与家庭
一、女性的事业与家庭
二、爱的力量
三、大写的你
四、精神长相
第三节 女性形态与仪态美学
一、形态与仪态
二、提升气质的四个关键点
三、提升气质的四个重点部位

第五章 事业人生健康人生
第一节 事业人生
一、职业生涯
二、职业生涯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三、未来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职场之道
一、基本之道
二、中国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三、人际关系管理
第三节 健康人生
一、健康人生的快乐习惯
二、健康心态练习

第六章 创新之美创业之美
第一节 创新时代
一、创新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发展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第二节 创业时代
一、近20年大学生就业状况
二、创业新趋势
三、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节选

  典的文化,创造生活的美?  中国式审美曾经领先世界,诗歌、辞赋、茶道、书画、插花等无不展示古人的高雅情趣,但现在所谓的西方式审美到处都是,如大红大绿的街坊招牌、魔性音乐、奇葩建筑、超现实流行等。现在,一部分中国人是讲实用主义没有审美愿望的,画家吴冠中说:“如今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却很多。”我们的教育重视实用主义和知识灌输,但如果一代人的审美缺失,影响的将是下一代人的创造力。  一个懂得审美情趣的人,他们是在真正地生活。他们会去欣赏音乐和诗歌,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去绘画,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与其他无关,这些艺术修养让他们的灵魂高贵起来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成功的人,因对某些事物的感动、某些事物的美而树立创业的信心,由于对美的执着,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勇往直前,这就是爱美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的执着。被美所激发起的生命的价值完全不同,大部分有成就的创业者如此,19世纪末,梵高与高更也是如此。  很多人只知道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不知道他也是音乐家,小提琴拉得非常好。据说,他在构思“相对论”时,常表现得“精神反常”,喝一口咖啡,弹一阵琴,来回无数次,自己一个人在书房里关了两个星期后,创造了“相对论”理论。  爱因斯坦曾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  很多科学家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如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发明避雷针的富兰克林,还有我国的物理学家钱学森等。这说明,艺术的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科学家率先觉醒,首先意识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思维可以让人们走出碎片化环境,走出刻板条框,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激活想象力,开启与他人、与内心、与社会及文明交流的通道,让人们眼中的世界更加真实和完整。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由于审美情趣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向“艺术化”转变,这也是审美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现代高科技不断提供美、生产美、创造美,使大家的生活更加愉快,生命更加充实。艺术最本质的是精神,是人的精神展示与诠释,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懂得审美,就会有不一样的眼界与人生。审美,影响着人的终极判断。如果一个孩子生长在一个有品位的环境中,那他是幸运的,高水平的审美环境会影响他的认知体系,并对其影响一生。如果一个孩子生长在一个粗俗的环境中,也会形成较低水平的审美认知并影响其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判断与选择,一般情况下是较容易的判断,我们通过利弊分析即可得出结论。然而,当问题各有利弊或没有利弊条件参考时,我们如何做出选择呢?我们往往选择自己感觉较有美感的那个物质。因此,可以说审美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不仅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格调和品位,还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的终极判断。  一些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审美只是艺术上的事,是艺术家的事。其实,审美是每一个人的事。在许多时候,当事人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审美状态。审美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诉求,蕴藏着一个人的素养,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可以这样说,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生活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和审美愿望。如果我们因为不富裕而在心理上排除美,那就太无知了。拿愚昧当坚忍的美,拿奴性当信仰的美,拿流氓当潇洒的美,拿权属当谋略的美,拿背叛当灵动的美,拿贪婪当理想的美,拿虚荣当满足的美,这就是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堕落,也是审美力不足、幸福感缺乏的重要原因。  艺术意境是天地万象与艺术家心灵融合的产物。艺术意境蕴含着审美者的心境“内容”,审美者的心境影响着艺术意境以及艺术作品形象的创构,也影响着艺术的深度、高度、广度。一个不懂审美的人,即便他富甲一方,也很难欣赏到艺术的真正之美,很难体悟到艺术境界的心灵幽情,很难体悟到人生命的情调,很难体悟到人生的深邃,很难获得有幸福感的人生。过度追求财富的人,容易缺乏对美的感知和热爱,生活中自然没有了品质的追求,他们以为可以用金钱弥补一切,可以用金钱代替一切,精神的崇高追求没有了依托。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只要是从真实的生活里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来的审美,就必然有内在原生的活力。我们不应该用中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要求所有人。审美水平提高与社会的进步是成正向关系的,一个社会进步了,这一代人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眼界、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能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自然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育教育新探---从职业人生到美丽人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