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公益新媒体视频传播与创作

封面

作者:黄晓波 张宏树

页数:144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9048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新媒体视频节目制作中,针对公益事业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公益的定义与概述,我国公益事业与新媒体结合后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新媒体视频形态的演变与公益的介入,新媒体视频的分类以及案例分析,新媒体视频创作与传播特色与问题研究。
随着优选化的纵深,现代公益的定义范畴逐渐扩大,纳入本书研究对象的公益普遍被称为“大公益”,对于新媒体视频内容生产的具体分析,主要涵盖了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息息相关的“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两大方面。另外,无论是从生物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保护”也被纳入与前两者平等对待的重要内容。
本书重点:新媒体与公益结合的逻辑必然性、新媒体视频内容的分类及选取以代表性话题为中心的视频内容的生成分析与传播学探讨。
本书意义:通过对各类新媒体平台生产的公益视频节目的深度剖析,研究以扩大公益传播为目的的创作中各自的特色与适配度等。

作者简介

  黄晓波,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筑波大学比较·理论文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文化、影视文艺学、跨文化传播,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教辅书籍多部,译著1部,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张宏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音乐舞蹈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明星,清江名师,中国传播学会(CAC)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舆情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各级科研、教研项目共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求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曾获湖北省委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公益的定义、发展与传播
第一节 现代公益内涵
第二节 现代公益的发展——行为主体与功能
第三节 公益传播的发展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公益事业与新媒体结合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媒体公益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中国公益传播的需求

第三章 中国新媒体视频形态的演变与公益的介入
第一节 中国公益新媒体视频的内涵
第二节 新媒体视频形态的演变与公益的介入
第三节 新媒体视频大面积深入公益传播

第四章 公益新媒体视频的分类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 公益新媒体视频传播的落脚点
第二节 公益新媒体视频节目的分类
第三节 公益新媒体视频案例分析

第五章 公益新媒体视频创作传播的特色与问题研究
第一节 公益新媒体视频创作传播的特色
第二节 公益新媒体视频创作传播的问题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公益新媒体视频传播与创作》:  观察者网于2019年10月29日视频新闻报道:据叙利亚官方媒体10月28日报道,中国近日又向叙利亚捐赠了1152吨大米和海关设备,有效缓解了叙利亚秋收后贫穷人口粮食匮乏的问题。视频内容是该批搭载人道主义物资的货船在28日抵达西班牙,随后将前往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塔尔图斯港。叙利亚官方表示,这些大米打破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其施加的经济封锁,将会缓解秋收后贫穷家庭粮食匮乏的问题。该视频还加播文字信息转载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已呼吁加大对叙利亚全境的人道援助,解除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推进难民和流离失所者重返家园。  以上视频从各方面展示了我国参与灾难救援,共创和平的理念。国际救援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我国在经历40余年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综合国力,还能表达中国积极建设和谐世界的愿景。而且,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切实开展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救援外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外交手段,已经成为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外交领域的重要内容。中国以日益开放、成熟的姿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我国拥有长期对外援助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从20世纪60年代的“南南合作”项目开始,中国一直帮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对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文教卫生、民生服务等领域,尽量满足受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项目建设、提供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等。中国对外援助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  人民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70年70问》,并于2019年11月20日发布了《中国坚持对外援助为什么不是“穷大方”?》的视频,以影像方式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对外援助的典型事迹,用《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的内容和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题为《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发言视频,表明我国对外援助的态度和宗旨。加之,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项目负责人的采访视频和中国驻南非前大使刘贵今的总结等,清晰地表明对外援助实际是互利互惠的事业。另外,更加详细的内容还出现于2013年7月25日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其播出了题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与未来》的对谈视频节目。这期节目邀请了曾任援索马里医疗队翻译的周洪立先生与商务部对外援助司卢峰做客新浪网,以“主持人+嘉宾”的模式给广大网友上了一堂关于中国对外援助工作的课程。两位嘉宾分别介绍了我国对外援助事业的背景、特点和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援外经历与感受,并对中国援外是否有意义及今后该如何调整援外思路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5)在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中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非常重要,前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立足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等。在新形势下,反映这种变化的法治建设宣传方面的新媒体视频节目和作品也层出不穷。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通过审议,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将在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下继续发扬光大。之后,与《慈善法》相关的内容频繁地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或专题节目。  ①对于《慈善法》到底规定了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许多专业机构或自媒体都争相报道。  2016年3月10日,求是网的《求是访谈·两会特别报道》栏目推出了《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法>》的视频节目。节目邀请了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讲述了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法》出台的过程。王振耀特别强调,《慈善法》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长足进步的难得机遇,肯定了慈善事业本质是服务产业,是促进我国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成熟进步的规范化手段,对公共精神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还可能会带来社会结构的良性运转,让社会基层生活充满活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指出我国慈善事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高,若干指标与国外尚有一定的差距。最后,还特别寄望立法界借鉴本次《慈善法》出台的高效率,继续产生诸如儿童、残疾人等更多关照特殊人群领域的法律。  2016年9月2日腾讯视频的《慈善法政策要点解读》的动画视频,用画外音的形式解释了《慈善法》中规定的“慈善”概念涵盖范畴扩大,全方面地定位了公益的所有领域,加入方式与渠道增多,手续更加简化,公益组织享有公募权的条件和优惠政策等内容。当然,对于触犯该法规定的义务与责任,相应的惩罚也是不可逃避的,特别指出“诺而不捐”等属于违法行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公益新媒体视频传播与创作》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0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