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春
页数:54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97023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7章,以及绪论、附录、结语、后记等。该书分别介绍了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与成立、少年中国学会的发展历程、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活动、“少年中国”的理想与运动、少年中国学会的分裂与瓦解等等。
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少年中国学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少年中国学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少年中国学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筹备与成立
第一节 少年中国学会创立的原因
第二节 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与筹备
第三节 少年中国学会的成立
第二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少年中国学会的组织演变
第二节 少年中国学会历次年会
第三节 少年中国学会机关刊物
第三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活动(一)
第一节 学术研究活动
第二节 新闻出版活动
第三节 对外联络活动
第四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活动(二)
第一节 开展教育运动
第二节 国家主义教育的宣传与论争
第三节 策动收回教育权运动
第五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活动(三)
第一节 实验工读互助团
第二节 发起非宗教运动
第六章 “少年中国”的理想与运动
第一节 “少年中国”的理想
第二节 少年中国运动
第七章 少年中国学会的分裂与瓦解
第一节 学会宗旨的争论
第二节 主义问题的争辩
第三节 活动问题的争持
第四节 学会分裂问题的讨论与改组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跋(储朝晖)
节选
(一)《少年中国》初刊时,魏时珍尝致王光祈函批评当时所谓文化运动,刊于《少年中国》第3期,颇引起一般人士注目。某日不少新文化杂志的主笔健将大会于某大学教授宅中,斥魏时珍为张之洞式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意)并协谋抵制《少年中国》之法。某教授随后作《随感录》数则,极尽谩骂之能事,将于某杂志发表。其时王光祈在北京主持学会会务,这些杂志的主笔多与他相熟,将此事泄露于他并愿出面调停,还说《少年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就持此种论调,势将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前途,其弊实较“国故党”尤甚。倘《少年中国》以后少登此种文字,某杂志的《随感录》以及其他攻击文字也不再发表。王光祈闻言大怒,且谢之日:“某某杂志若有攻击《少年中国》之文字,尽可发表,无须顾虑,惧人攻击者非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也。”后来所谓《随感录》似未登出,该杂志某某对魏时珍的文字曾有数次笔墨官司而已。由此可见魏时珍拥护“中国人生观”的影响,也可见《少年中国》批评当时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中华民族是一种“哲学民族”,素来生长于孔孟学说之下,不知有所谓宗教,故中国数千年来循着信仰自由的原则,亦未曾发生一次宗教战争。但近年一般欢迎欧化的人,以欧化中含有宗教成分,亦主张“中国基督教化”,尤以留美学生为最甚。当时中国新文化杂志中亦发现赞美基督教的文字。会员周太玄、李璜看到以哲学精神为根本思想的中华民族,要被人弄成以宗教迷信为根本思想的中华民族,怒焉忧之,著了许多“非宗教”的文章在《少年中国》月刊发表,同时国内方面亦请名人讲演,此事在中国人思想进化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从前西洋政治家对中国使用“武力侵略政策”,但是武力只能服其身而不能服其心,后来他们又变为“文化侵略政策”,“要把中国人弄得心悦诚服地投降他们,要把中国人变成一个‘某国人的中国人”’。于是在中国忽然添加了许多“籍隶中华而心存外国的侨民”,西洋人的“文化侵略政策”遂从此告厥成功。鉴于此,会员余家菊、李璜立足于“中华民族主义”,撰写了许多宣传“民族主义教育”“反对教会学校”的文章在各杂志发表,亦渐渐引起国人注意。近来南京会员欲组织学校,一则实现学会的宗旨,二则“创造中国的教育”。这些都是少年中国学会拥护中华民族根本思想的表现。 (四)上述魏时珍拥护“中国人生观”,周太玄、李璜反对“民族宗教化”,余家菊、李璜提倡“民族性教育”,都是对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欲加以拥护,对中华民族文化欲加以阐扬。那么,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又是从何种民族文化产生出来的?王光祈尝深思苦索中国人的性格,详考细察西洋人的习俗,最后恍然大悟:“中国的‘民族文化’便是古代的‘礼乐’,由这种‘礼乐’以养成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礼也者,小而言之,则为起居进退之仪;大而言之,则为处世待人之道。乐也者,小而言之,则为涵养性灵之具;大而言之,则为协和万方之用。我们中国人生息于孔子学说之下者数千年,而孔子学说又实以礼乐二事为基础,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与我们古代礼乐实有至深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古代礼乐,诚然有许多不适于今的地方,而且简陋得很,但是古人立礼制乐的本意则千年不磨。我们现在宜利用西洋科学方法,把他整理培植出来,用以唤起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完成我们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 王光祈认为:以上四例都是少年中国学会五六年以来对于“民族文化复兴运动”最显著的表现。此外,国内外会员为“中华民族独立”之运动者尚不知若干,或见于文字,或证诸行动,要皆以拥护“民族文化”为出发点。①从中不难看出,少年中国学会在复兴民族文化方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会努力开展文化运动。周光煦通过分析世界文化与民族特性的关系,认为各国对世界文化各有贡献,同时又能够尽量承受世界的文化。因此中国民族疾起直追,应当从以下方面努力:一、先须尽量地承受世界共同的文化,务期某种文明程度与欧美、日本在同一水平线上。二、文明程度既与欧美、日本均等,则少年中国可以实现。三、少年中国既已实现,遂完全有资格提倡人类正鹄,世界和平大同,于是少年世界可以实现。②可见,中国人应当努力开展文化运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进而创造“少年世界”。郑伯奇则说,“我想少年中国学会不过是少年中国的一个团体,再进一步虽可说他是正在改造中的世界的一个团体,但他绝不是包揽少年中国文化运动的专卖特许的唯一机关。我想谁也不会为此想,不过我们虽没有垄断的野心,我们却不可不存一番要尽我们的best的决心”。③表达了学会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的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