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安顺
页数:359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1010329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音韵学通论》一书由中华书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错误及少数提法,同时增加了《五音集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简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是书出版一年来,承蒙读者不弃,使其暂得承乏献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参考书,对此,本人既觉荣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作者简介
胡安顺,陕西商州市人,1949年12月生,1984年东北师大汉语史硕士研究生毕业,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汉语教研室主任、陕西师大西北方言与民俗中心研究员、国际汉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主持和参考主持国家级教改及社科基金等项目3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相关资料
插图:

第十二章阴阳对转与因声求义
第一节 阴阳对转
一、孔广森的阴阳对转说
阴阳对转是指阴声韵在一定时期会变成阳声韵,阳声韵在一定时期也会变成阴声韵。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由清人孔广森提出,再由章炳麟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阴阳对转,准确地说,应该叫做阴阳入对转,即阴、阳、人三类韵在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由于孔广森不认为上古有人声韵,他把人声韵看作是阴声韵并与真正的阴声韵归作一类,所以他将这种对转规律叫做阴阳对转。孔氏认为古韵有本韵、通韵、转韵之分。所谓本韵,即他据《诗经》押韵所归纳的阴、阳十八部。所谓通韵,是指某些韵部音色接近(收音相同或相近,韵腹相近),可以通押,如丁类(耕)与辰类(真)通用,支类与脂类通用,冬类与侵类、蒸类通用,幽类与之类、宵类通用。所谓转韵,是指相配的阴、阳两部字有押韵或谐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某些方言中一些阴声韵被读成了阳声韵,或者一些阳声韵被读成了阴声韵,故可以相押或谐声。孔氏在《诗声类·卷一》中说:“此九部者(指阴、阳各九部——笔者注),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
本书特色
《音韵学通论》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汉语音韵学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音韵学与语音学
第二节 音韵学的功用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治语声母的分析
第二节 音韵学对治语韵母的分析
第三节 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第二编 中古音
第三章 《广韵》
第一节 《广韵》以前的韵书
第二节 《广韵》的产生
第三节 《广韵》的版本
第四节 《广韵》体例
第五节 《广韵》的四声配合
第六节 根据《广韵》探求中古音的方法
第七节 《广韵》的声类和声母
第八节 《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第四章 《韵镜》
第一节 《韵镜》的产生和作用
第二节 《韵镜》的体例
第三节 《韵镜》对中古声母和韵母的分析
第四节 《韵镜》和《广韵》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补作用
第五章 中古音系
第一节 中古音系的声母
第二节 中古音系的韵母
第三节 中古音系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第四节 中古音系的声调
第六章 《广韵》一系的韵书和韵图
第一节 《广韵》以后的几种韵书
第二节 《韵镜》以后的几种韵图
第三编 近代音——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第七章 近代音
第八章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第四编 上古音
第九章 上古音的声母
第十章 上古音的韵部
第十一章 上古音的声调
第十二章 阴阳对转与因声求义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音韵学通论》一书由中华书局初版于年。本次改正了其中的排校错误及少数提法,同时增加了《五音集韵》和《古今韵会举要》的简介、部分用例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是书出版一年来,承蒙读者不弃,使其暂得承乏献芹,部分高校且采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本科生参考书,对此,本人既觉荣幸,更有履冰惶恐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