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俏华
页数:23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3013106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教师资格考试题型和内容的变化修订而成,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的专用考试指导教材。
本书以考试大纲的内容为基础,分为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一般发展、学前儿童发展的问题、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评价九章内容。每章均设有考纲内容、考纲解读、本章小结、备考指南、自测训练题等模块,以方便考生对考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既可作为在校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指导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意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复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王俏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阅卷小组成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出版著作3部。
本书特色
在保持第一版教材优势的基础上,第二版教材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突出体系完整性
与第一版比,第二版教材在编写时更加注意并把握教材的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并以现行考试大纲为编写依据,科学、系统、严谨地阐释大纲对各学段教师考核所要求的知识体系。教材总体结构、章节布局合理,内容详略得当,繁简适宜,概念、定义、名词等准确、规范,以帮助考生提高其自身教育理念、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养以及相关教育教学能力。
二、突出教材的指导性
本系列教材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指导考生有效而科学地掌握、运用教师资格考试所要求的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在教材修订过程中,编者力图贯彻考试大纲对于知识、能力“了解、理解、熟练、掌握、运用”等各个层级的要求,在体例设置与内容表达上突出重点,提纲挈领,避免罗列与堆砌,并对核心考点进行提炼,科学地指导考生掌握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基本原理,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框架、基本知识。
三、突出能力拓展性
第二版教材更加注重对考生拓展性思维的启发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新的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对于教师实践素养与能力有较高要求,强调教师要具备“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拓展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是自主发展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构成与体现,修订版教材据此在相关章节增加了能力拓展性的内容,并结合考试真题,重点进行讲解与强化。
四、突出备考实效性
目录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学前儿童发展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一般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学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学前儿童发展的问题
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中的问题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
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学前教育原理
第一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发展史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五节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生活指导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第二节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与规律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饮食营养及指导
第四节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和护理
第五节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与处理
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与指导策略
第三节游戏过程中的教师
第七章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幼儿园常见活动区的环境创设
第三节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第四节幼儿园的社会环境创设
第八章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
第二节综合性主题活动的意义和设计
第三节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九章幼儿园教育评价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
参考文献
节选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第二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指导教材》: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 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大小)、灵活性(转换的速度)三个方面。气质是儿童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一切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儿童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它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独特的个人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的进行。学前儿童生来就具有个人的气质特点,与其他的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气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1.气质的分类 个体的气质类型有多种划分标准。 (1)传统划分法。传统划分法以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说”为主。他依据体液的组成部分,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特点是:热情、精力充沛、刚强、讲义气、心直口快、脾气暴躁、没有耐心。 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灵活、兴趣广泛、能说会道、善于交朋友、情绪不稳定、没有毅力。 黏液质的特点是:沉着冷静、思虑周全、喜欢安静、有毅力、较死板、不灵活。 抑郁质的特点是:敏锐、有才气、多愁善感、孤独、容易自卑和悲观。 (2)现代划分法。根据学前儿童的气质,现代一般把学前儿童(主要是婴儿)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容易型。 学前儿童大多数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吃、睡等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节奏性强。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因而在整个学前儿童时期都受到成人的极大关怀和注意。 第二,困难型。 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等技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经常哭泣,不易抚慰。对新刺激不易适应,接受变化难,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 第三,迟缓型。 这类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对新事物适应缓慢。 2.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最早出现,但变化却最缓慢。儿童出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在整个学前儿童期相对稳定。但气质也会发生变化,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消极特征的纠正和积极特征的发展将会导致气质类型的改变。某些早期气质类型中的消极特征,通过教师和父母的不断教育可逐渐改正,甚至完全消除。如胆汁质的学前儿童易被激怒、任性,黏液质的学前儿童易孤独、畏缩,这些特质在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生活的影响下可逐渐改变。 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却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 3.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在教育中的应用 (1)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家长和教师可对学前儿童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 其次,接受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接受学前儿童先天遗传的某些气质特征,找出气质特征中的闪光点,宽容地对待他们,多多鼓励他们。家长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中要开展适合学前儿童天性的教育活动。 最后,不要轻易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虽然学前儿童表现出各种气质特征,但家长和教师不要轻易地下结论,断定一个学前儿童属于某种气质类型。如上文所说,在实际生活中,纯粹属于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某一特点可能为几种气质类型所有。 (2)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孩子气质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改正或消除消极的气质特征(如孤僻、急躁等);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与表扬孩子气质中的积极特征(如行动敏捷、灵活等)。消极特征的消除和积极特征的发展可以引起整个气质类型的改变: (3)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开展相匹配的教育。在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时,教师要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区别对待。 气质是脑神经活动多种特性的独特整合,有着明显的先天遗传性,表现出相对的稳定型。如果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长期不稳定,那也就很难说明气质的真正存在。同时,气质并不是绝对稳定的,主要的原因是作为气质基础的神经系统本身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且其早期的表现行为特征在以后的发展中常被重组,成为一个更新、更复杂的系统。 (三)学前儿童的性格和魅力 性格和能力与气质一样,都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