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珊
页数:25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57292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影视剧配音进行了理论梳理,讲解了具有共性的创作特征、创作基础、创作技巧等,对译制片配音、国产片配音和动画片配音展开了专项练习。本书自2017年1月出版以来,反响良好,被众多院校选作相关课程教材。为了适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作者根据当前传媒生态的发展和变化,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书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技巧方法的应用性、典型案例的生动性,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本书可作为播音主持、影视剧配音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土参考。
作者简介
高珊,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系副教授,全国大学生口语传播能力大赛发起人。教育部中国语文现代化协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骆派京韵大鼓再传弟子。 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影视译制片跨文化传播研究”、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骆派京韵大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互联网传播路径创新”,在《传媒》《新闻知识》《电影文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 2019年作为主要演员参与录制的广播剧《迎春花开的时候》获得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曾为《大卫-科波菲尔》等多部译制片和专题片配音。曾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综组一等奖和中国播音主持网评选的“中国十大播音主持名师”称号。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影视剧配音概说
第一节 影视剧作品中的声音与分类
第二节 影视剧配音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 影视剧配音中的语言类型
第四节 配音在影视剧作品中的功能特点
第二章 影视剧配音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戴着镣铐跳舞”的话筒语言艺术
第二节 三度创作的再现艺术
第三节 多向性与多重性
第四节 在“录音棚里演戏”的假定性
第五节 内动外静
第六节 内紧外松
第三章 影视剧配音的创作基础
第一节 能力基础
第二节 表演基础
第三节 语音发声与语言表达基础
第四章 影视剧配音创作技巧
第一节 贴合技巧
第二节 配音的空间意识
第三节 适度的行为模拟
第四节 特殊语言技巧训练
第五节 声音化妆技巧
第五章 影视剧配音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播音主持与配音的比较
第二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配音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影视剧配音的专业语感培养
第四节 影视剧配音教学的训练原则
第六章 译制片配音
第一节 译制片概述
第二节 译制片配音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译制片配音的创作要领
第四节 经典译制片配音赏析与训练
第五节 译制片配音补充练习材料
第七章 国产片配音
第一节 国产片配音概述
第二节 国产片配音现状
第三节 国产片配音的创作要领
第四节 经典国产片配音赏析与训练
第五节 国产片配音补充练习材料
第八章 动画片配音
第一节 动画片配音概述
第二节 我国动画片配音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动画片配音的创作要领
第四节 经典动画片配音赏析与训练
第五节 动画片配音补充练习材料
参考书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节选
《影视剧配音艺术(第二版)》: 影视剧配音艺术是典型的三度创作的艺术。作家写的剧本是“一度创作”,演员的表演是“二度创作”。剧本是演员进行艺术创作和角色塑造的基础与依据,演员应当尊重剧作家的艺术创作成果,不能撇开剧本任意进行发挥和创造。演员依据的只是文字脚本,他们要将平面的文字所传达出的信息,转化成可视、可听、可感的艺术形象。而配音艺术是在演员“二度创作”基础上进行的“三度创作”。配音有两个创作依据:第一个依据是配音所用的台本,即文字依据;第二个依据是影视剧中演员创作的角色,即形象依据。这里的形象依据,不仅仅是角色的外形特征,还有其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和音容笑貌,配音只有在这双重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有意义。可以说,创作的“度数”越多,创作的约束性就越强。 影视剧配音艺术既是“三度创作”的艺术,也是“再现性”的艺术。“再现”是与“表现”相对而言的。所谓“再现”,是指用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呈现现实世界,是对外部世界的忠实模仿和客观描绘。“表现”,是“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以抒发自己的情绪、情感、意趣、思想、意见等主观世界为主,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①“表现”是把要表达的艺术思想通过带有主观意图和色彩的各种形式传达给受众,而“再现”是将原有的东西经过艺术家的重新构思或创作之后再次呈现出来。 影视剧配音艺术作为“三度创作”的艺术,受到原片的多重限制,配音演员只能进行模仿和还原,不能另立形象,任意创造。但这里的模仿和还原,并不是刻板的、无生命的,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配音演员要为不同国家、种族、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去配音,就需要根据片中的角色形象安排自己的声音和语言,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如此才能达到心口一致、音魂相随的效果。影视剧配音是将银/屏幕上角色的表演,从声音到情感、气质甚至表情和形体动作,都全面、如实地再现出来。所以影视剧配音艺术是“再现”的艺术。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曾经给观众奉献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典声音,她的声音甜美、高贵,极富感染力,她通过对原片角色的细心揣摩,进行声音的化妆和再创作,精准地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做到了声音的形神兼备。比如译制片《魂断蓝桥》中,刘广宁给女主人公玛拉·多维尔配音,玛拉是一个善良、纯真的舞蹈演员,所以配音的语言风格一定要符合这样的形象特征。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玛拉意外得知男主人公罗伊·克罗宁阵亡的消息,内心极度绝望,之后沦为妓女。整部影片充满了悲剧色彩,刘广宁的配音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依据原片而进行的改变,为中国观众原原本本地再现了玛拉和罗伊的爱情故事。刘广宁在为印度经典影片《大篷车》中的妮莎配音时,为了符合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她运用了野性、奔放、热情的声音;而在给国产电影《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配音时,却用了较为平静、质朴的语言风格。刘广宁为这些角色所做的音色调整,都是基于影视剧配音要忠实于原片、再现原片的基本创作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