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丘理 林登云 黄小花 赵颖 章献忠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27201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用身、眼、耳、鼻、手等去探索这个世界,直到用脚经历爬行、站立,再到迈出步。而这步,扩大了孩子的探索范围,让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生动,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里程碑。本书分“了解孩子的脚”、“认识儿童鞋”、“脚与鞋的共同成长”、“健康人生始于足下”等部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避免过多生涩的专业术语,加入配图和视频等方式,提供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以求在了解脚与鞋的相关知识的同时,科学的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鞋。本书也可做为鞋类、服饰类导购员的专业培训书籍,并可为相关生产、设计、研究等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丘理
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制鞋高级工程师,鞋类设计高级培训师。长期从事脚型规律、脚型与楦型、脚的生物力学、鞋(脚)与健康、鞋楦机理、儿童鞋等方面的研究及培训。主持完成了“学生及儿童皮鞋的研究与开发”、“中国人群脚型规律的研究”、“鞋楦后身形体基本参数的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曾发表《生物力学在制鞋领域的应用》《儿童鞋的动力学研究》《儿童的脚型与楦型》《儿童鞋》等论文数十篇,曾主编《鞋楦设计与制作》《中国标准鞋楦设计手册》《鞋楦设计教程》《英汉汉英制鞋分类手册》《健康儿童始于足下》《一双好鞋》等书。近年来一直在新浪微博做儿童穿鞋护脚公益科普,现为新浪育儿科普专家。 林登云
中国少年儿童脚型数据库技术工程师,鞋类设计高级培训师,长期从事少年儿童足部健康及儿童鞋类技术转化研究工作,对儿童健康功能鞋类开发有独到见解。曾发表《儿童脚基本宽度与踵心全宽比值分析》《福建省儿童脚型及非正常足弓的分析》《儿童脚基本宽度与跖趾围长关系的分析》《泉州市儿童脚型测量及特征值分析》等学术论文。曾主持多项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并获得多项行业科技奖。 黄小花
二胎宝妈。从女儿学步开始,为了买到一双合适的学步鞋,走遍了各大卖场,可是一无所获,于是手工缝制了第一双“学步鞋”,从此开始创业,自创优安童鞋品牌,致力于为宝宝提供第一双学步鞋。2017年后加入浙江森马服饰巴拉巴拉事业部,继续为中国少年儿童的足部健康努力。与团队共同完成了《一种防踢可透气儿童鞋底》《一种防滑护脚学步袜》《一种防滑儿童鞋》《一种量脚器》《一种用于测量鞋码的鞋垫》等10余项专利。身为人母,深知家长的各种焦虑,希望真正帮助到所有在为孩子选鞋问题而焦虑的父母。 汪洋
儿童健康鞋研发工程师,优安童鞋品牌合伙创始人之一,负责产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在国内还无专业童鞋及学步鞋标准的时代,坚持以健康鞋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儿童脚部健康与鞋的关系,不做大人鞋子的缩小版,制订严苛的产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标准。与创始团队共同完成了《幼儿助学步鞋》《一种硅橡胶鞋底幼儿鞋》《一种适于幼儿柔软透气鞋》《一种穿脱便捷的鞋》 等10余项专利,曾参与儿童健康鞋科普书籍《一双好鞋2》的编写。2017年加入浙江森马集团巴拉巴拉事业部从事儿童健康鞋教育培训工作,至今已进行上百场儿童健康鞋专场培训。 赵颖
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新浪微博母婴儿童鞋专家金V编辑。有丰富的儿童健康科普工作经验,对我国儿童足部健康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儿童足部健康、小儿足部护理有独到见解。近年来编写了大量关于儿童穿鞋、护脚的科普文章,曾参与近百个儿童足部健康护理视频的策划录制工作。 章献忠
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高级制鞋工艺师。曾获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享受温州市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现任温州正佳智库总经理,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评审专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鞋类舒适性研究与实践》《国内外鞋类标准差异研究及发展策略》《我国鞋号与各国鞋号的差异及换算方法》《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技术在鞋类设计中的应用》等20多篇学术论文。曾荣获企业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皮革行业节能环保创新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段镇基科技奖三等奖等20多项奖项。
本书特色
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 力荐
不同年龄段儿童选鞋攻略及足部健康指南
不同年龄段孩子选鞋指导手册,
不同年龄段孩子脚部健康指南。
一双合适的鞋,一双健康的脚,造就孩子好身体、好体态。
目录
脚是人体的基石
脚的重要性
脚为人类进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的脚是怎样的
人类常见的三种脚型
宝宝的脚不是父母脚的缩小版
东方脚型与欧洲脚型有什么不同
脚的生理结构与机能
脚的独特结构
脚的构成
脚的骨骼前、中、后部各司其职
跖趾关节是步行时的活动轴
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损伤的关节
脚部肌肉是支持体重和行走的运动肌
人体皮肤中温度最低的是脚底皮肤
足日是人体的“天然避震器”
传统中医——起止于脚上的6条重要经络
古老的智慧新说——循环反射学
脚底部分反射区
脚是心脏的“辅助泵”
儿童期最容易出现的脚部问题
扁平足
为什么儿童期是扁平足的高发期
扁平足需要矫正吗
性格习惯也会影响足日发育
“足弓平坦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高弓足
穿高跟尖头鞋会引发高弓足
高日足要缓解脚掌压力
O形腿和X形腿
O形腿
X彤腿
足底挫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
拇外翻
脚跟痛
足舟骨缺血性坏死
嵌甲和甲沟炎
孩子趾甲的几种常见问题
……
第二章 童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第三章 如何为孩子选鞋
第四章 孩子的健康从脚部健康开始
节选
第一章
你了解
孩子的脚吗 还记得德国著名作家格林兄弟写的那个童话故事吗?一位老鞋匠辛苦勤劳一生,做了无数双鞋,用卖鞋得来的钱救济穷人,自己却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一个圣诞节的前夕,老鞋匠精心制作了一双漂亮的小靴子,他想把靴子卖掉,和老伴度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可当他看到寒冷的雪地上站着一个光脚的流浪儿时,便毫不犹豫地把靴子穿在了孩子脚上。晚上,他和老伴就只吃了些硬面包。夜里,一群小天使飞进老鞋匠的房间,带来了许多彩色的皮革,他们拿起针线、锤子和钉子,做出了好多双漂亮的皮鞋…… 图1-1??小天使在制作鞋
这个流传已久的美丽童话故事,通过鞋,给我们讲述了真诚、善良、互助和坚持,在我们和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美好品德的种子,也反映了鞋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人类从赤脚到穿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现代化的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帮助,但同时也给脚带来了诸多伤害,衍生出很多脚疾。
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行走、运动负重和减震等重要功能,却又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目前,全世界饱受足部疾病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我国的足疾患者数量居高不下。足部疾病不仅影响行走和运动,还会危害大脑、脊椎、神经系统和运动关节的健康,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如果想让脚忠实地伴随孩子一生,承载他们游走四方,就要让孩子的脚健康发育,从孩子儿时起精心地呵护他的双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孩子的脚健康成长,选择合脚的鞋、健康的鞋是首要条件。让我们共同知足、护足,关爱儿童从脚做起;让我们一起识鞋、选鞋,让一双双好鞋帮助孩子稳步前行。 脚是人体的基石
脚的重要性
脚,反抗地球的重力站在地面上,在地面上行走,默默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我们是否忽略了脚的重要性呢?就如同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重要性一样。
——〔日〕石塚忠雄 的确如此,父母们更关注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营养食品和漂亮衣服,对脚却知之甚少,甚至从不在意。然而,儿童稚嫩的双脚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任何不适宜的压力和外伤都很容易引起脚的畸形,而脚部的畸形会造成身体重力线的改变,引起膝部、髋部,甚至腰部疾病,直至引发二次伤害,失去对大脑、内脏、脊椎及运动关节的保护功能。
体重30千克的孩子每迈出一步时,脚部所承受的压力约等于自己体重的2倍,约60千克;跑步时则能达到体重的3~4倍,约90~120千克;跳跃时甚至会达到体重的5倍,约150千克。有人这样比喻,跳跃时脚与坚硬的地面相接触所受到的冲击,相当于时速54千米的汽车在没有刹车的情况下撞墙的冲击力;如果在打排球时起跳扣球,脚部受到的压力相当于体重的6~7倍。由此可见,脚所受到来自身体的压力、大地的冲击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使脚受伤,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孩子从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到青春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特点,每个阶段的活动都可能使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这种损伤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也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健康生活。无论多么高大、多么雄伟的建筑,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石,都有倒塌的危险,我们人体的基石就是脚。
脚为人类进化作出巨大的贡献
许多史学家认为“人成于脚”。人类的历史是从双脚直立行走之后才开始的,因为手脚功能的区分,使人类走向进化。有了脚的支撑,人才解放了双手。双手能够全力制作和使用工具,进而发展了生产力。另外,双脚的直立,使人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增长了人的智慧,使人创造了世界,成了万物之灵。脚对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从四肢行走的动物进化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也就是从类人猿进化成人,经过了上百万年。在这个过程中,脚为了支撑体重和行走,在形状、结构、功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失去了抓、捏、提、推等功能,成为现在的样子。
类人猿进化成人后,脚的形状改变为长形,五趾并拢,脚趾短,后跟大,关节契合紧密。这是为了增加直立行走和支撑体重的稳定性,维持行走时向前推动的力量而形成的。脚拥有独特的足弓结构,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有效地发挥行走时的推动力,吸收来自地面的震荡及散发热量;脚还扮演着人体和地面环境接触及身体动作平衡协调的重要角色,提供身体运动时的知觉回馈等功能。 我们的脚是怎样的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仅脚就占了52块。人脚还有多个关节、肌肉、韧带和独有的足弓结构,将负重分成前后两部分,是人体的“天然避震器”,保护大脑、脊柱、关节等。有趣的是,胎儿的脚在母体里的生长过程,就像一个浓缩的进化过程。
人类常见的三种脚型
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把脚称为“工程学的杰作和艺术品”,儿童的脚更是珍品。
世界上常见的脚型
埃及脚:拇指比二趾长。
希腊脚:拇指比二趾短。
罗马脚:拇指和二趾、三趾基本等长,四趾、五趾也基本等长。 图1-4??常见的三种脚型
中国人群脚型调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群脚型以埃及脚为主,占60%以上;希腊脚次之;罗马脚很少,以往的脚型调研中几乎没有记录,近些年在福建省厦门市见到过几例。
幼儿时期正常的脚大多是埃及型脚,拇指稍长于二趾,没有肥大突起骨节,脚型端正、圆润;皮肤光滑透明,脚掌柔软,富有弹性,没有硬皮、厚茧、皲裂。 图1-5??一双正常的宝宝的脚
然而,脚的形状变化很大。即使大多数儿童在出生时都有健康、正常的脚,但成年以后,很少有人拥有真正完美的脚。
中国人的脚有什么特征
大多数中国人是繁衍于黄河流域的炎黄子孙,在脚上有特别的地方:小脚指甲是两瓣,不是完整的一片,这又叫跰趾。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亚洲人的特征,小脚指甲分两瓣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特征。
“幽燕豫鲁并滁和,异派同源认未讹。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指果如何?”民国王笃诚的《咏大槐树》,说的是另一个关于脚趾的传说。历史上,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历时长、分布广,规模大的达十八次之多,迁民地域达十八省五百余县,涉八百余姓氏,是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据统计,全球华人有近2亿人为大槐树移民后裔。传说,为了将来相认方便,祖先用石头将小趾砸开,从此小脚指甲不再是完整的一片。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也是专家用来论证台湾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理论之一,因为当地高山族人的小脚指甲也是两部分的。 宝宝的脚不是父母脚的缩小版
宝宝的脚并不是父母脚的缩小版,咱们来看看宝宝的脚和父母的脚有什么不同。
宝宝脚型的特点:脚掌脂肪量大,肌肉薄弱;脚趾张开,拇指较其他四趾内收,脚趾几乎是平的;内外腰部两侧平直弧度小,跟骨较窄;最宽处在脚趾根部。
成人脚型的特点:脚掌脂肪减少,肌肉坚硬;脚趾内收,拇指边的跖骨部位突出;内外腰弧度大,有着显著的后跟;最宽处是跖趾围。 图1-7??成人与儿童脚底轮廓比较
儿童脚与成人脚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儿童的骨骼没有骨化完成,关节、韧带、足弓、神经系统都处于发育过程中。对于支撑身体的柔软、稚嫩的小脚,任何忽视都可能造成终生的伤害。
人体的生长顺序
从宝宝出生到长大成人,身体的生长是有规律的。
2岁前是按“先头后尾”规律顺序发育的。也就是头先发育,之后是躯干和上下肢发育,新生儿的头约占身长的1/4,2岁时头约占到身长的1/5。
2岁后发育的过程正好相反,是上下肢发育在前,其次是躯干和头。
下肢的发育顺序是脚、小腿、大腿。
腿的发育在20岁左右结束,女孩脚的发育在13~15岁完成,男孩在16~18岁完成。
儿童在7~9岁之前,多数男孩的脚会长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一些女孩的脚长超过了男孩,身高也超过男孩。约13岁之后,男孩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孩的生长速度却减慢下来,这时男孩的脚长又超过女孩,直到女孩的脚停止生长之后,男孩的脚还会继续生长一段时间。 东方脚型与欧洲脚型有什么不同
鞋是根据脚型制作的,制鞋行业最常用的是东方脚型和欧洲脚型,咱们说说这两种脚型有什么区别。
东方脚型的特点:脚掌宽大而且厚,呈直线型;拇指与其他四趾稍微呈八字形,脚趾短而肥;后跟弧度较平顺、圆滑;脚背曲面从腕部下滑时,在跗骨部位像山峰一样高隆起来;脚型短小,略肥。
欧洲脚型的特点:脚掌瘦扁、内弯度大;拇指与其他四趾紧密靠拢,脚趾细而长;后跟弧度较大而且突出;脚背曲面从腕部下滑时,平顺流畅呈坡形;脚型修长,略瘦。
东方脚型和欧洲脚型之所以有差别,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种有差异。另一个原因是欧洲更早穿着工业生产出的鞋,脚受到的束缚较早,脚型与鞋型比较相配;东方由于气候因素、社会环境等原因,穿真正工业生产的鞋历史不长。日本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穿着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鞋,我国人民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穿上工厂批量生产的鞋,所以脚型比较宽、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人群的脚型并不全是东方脚型。一些地区是比较接近欧洲脚型的,所以只要选择正确,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都有适合的人群,但是儿童和成人的脚型差异不能忽略不计,儿童不宜穿成人鞋。 为什么许多人左右脚不一样大
很多人认为左脚与右脚是对称且相等的,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右脚先来”是句老话,英文是“get off on the right foot”,现在的意思是“一开始就顺利”。有人说这句话缘于古罗马人的习俗,认为每天早上先穿右脚的鞋,会带来好运,也说明右脚比较灵活,迈第一步、踢毽、控制速度、攻击等运动大都由右脚完成。
“稍息!立正!”我们自己跟着口令动一下,稍息的时候伸右脚,身体重量落在左脚上,立正时收回右脚,身体重量落在两只脚上,可见大多数人在平时站立时用左脚支撑,左脚是保持全身稳定的主轴,所以大多数人左脚略大于右脚。
当然,也有部分人右脚大于左脚。总之,左右脚的作用不同,导致左右脚的大小有些差异,我们无论是自己买鞋还是给孩子买鞋都一定要试双脚,鞋号要满足较大的那只脚。 脚的生理结构与机能
用脚的生物力学原理来解释,脚不仅仅是一个支柱基础,还是适应人体活动的机械装置,双脚既能够支撑体重,又结实有力且动作灵活。同时,生物力学的观点还认为,脚是极易产生异常及不适的身体部位之一。脚与人体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上有6条经络通过以及众多穴位和与人体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脚底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以,保护脚,让孩子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父母的必修课。
脚的独特结构
脚具有非常独特的结构,特点明显。虽然双脚占全身表面积很少,但包含的52块骨头,约占人身全部骨头的1/4,还有多个关节、肌肉和韧带,是实现脚的站立、行走和跳跃等功能的基础。
脚底的组织结构严密,皮肤耐磨、耐压,感觉神经丰富而且敏锐,保持着全身的平衡,传达着来自地面的信息。
脚有多个切合紧密的关节,使脚弯曲、伸缩自如,而多组坚强、复杂的韧带,又对关节起到联络稳固的作用。
人类独有的足弓结构是人体的“天然避震器”,不但能推动前行时的脚掌,还能有效地缓解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保护大脑、脊柱、关节等。
脚部肌肉属于动力肌,一直延伸至腿部,既能促成脚的运动,也维持足弓的结构。
正是这些稳定而灵活的结构,使得人类能够直立行走,但是它们的畸形和异常会影响脚的支持性和运动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呵护好双脚。
脚的构成
通常,我们把脚分为前和后两部分,前部包括前脚掌和脚趾,后部包括脚弓、后跟和脚踝。前部以活动功能为主,后部以支撑稳定功能为主。
我们还可以把脚分为脚底和脚面两部分,脚面部分从脚踝一直延伸到脚指头,而脚底包括行走时弯曲的前掌跖趾关节、足弓和负担最重的脚跟部位。脚底与脊椎和大脑有着紧密关系。
脚的骨骼前、中、后部各司其职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具有保护脑、脊椎及心、肺、肝、肾等内脏器官和造血的功能。脚的骨骼则是人体的基础支架。
骨骼是一种复合材料,它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由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性质软、易变形;无机物主要由钙质和磷质组成,性质坚硬、脆、易断裂。
儿童的骨质中有机物含量高,比较有韧性,所以很容易变形;老年人骨质中无机物含量高,比较脆。老人很怕摔跤,一摔跤就很容易出现骨折。
脚部骨骼是人体中比较复杂的结构,分趾骨(前)、跖骨(中)和跗骨(后)三大部分。 图1-8??脚部骨骼
趾骨:脚前部分。趾骨能够活动,可以做一些抓物品之类的小动作,是脚上较灵活的部分。
跖骨:脚中部分。跖骨比较柔和,有一定的曲挠性。
跗骨:脚后部分。跗骨是人体站立时保持稳定的重要部分,由关节和韧带连接,在行走时也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
脚上的结构奠定了鞋的设计模式,合格的鞋前部要保证脚趾能够活动,中部要具有曲挠性和柔软性,后部则要求具有稳定性和控制性。
脚的变形多发生在幼年时期
到快成年时,孩子的脚部骨骼骨化才能逐渐完成,那些没有完成骨化的部分就是俗称的“软骨”,很容易变形。即使骨化完成,由于骨质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也很容易变形。
许多脚部畸形发生在幼儿期,因为孩子没有表现出很痛苦,所以没有引起家长们的注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跖趾关节是步行时的活动轴
骨与骨之间活动范围很大的可动连接,叫作关节。
脚的跖趾关节是跖骨与趾骨之间的关节,也就是脚掌与脚趾连接的关节。我们常说的脚的弯曲部位,就是靠这个关节维系的。
跖趾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被称为脚步行时的活动轴,是足弓的前支点,对脚的健康影响很大。
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损伤的关节
踝关节是运动关节,属于负重关节,在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内踝高于外踝,运动时外踝不但受到来自身体的压力,还要受到来自内踝的斜向剪力,所以很容易扭伤或骨折,是我们身体最容易发生损伤的关节。
比如我们做踮脚这个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这时踝关节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当人们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登山、下山、下坡、下楼梯或跑步、跳跃时,就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踝关节的外侧扭伤。儿童的踝关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很容易受伤,更要多加保护。
脚部肌肉是支持体重和行走的运动肌
人体肌肉有三大类: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心肌分布在心脏,其肌纤维为长圆柱形。心肌的收缩很有节律,永不停息,直到生命的尽头。平滑肌分布在血管、消化道、膀胱和子宫等器官的内壁,但它的运动不受人的意志支配。骨骼肌因大部分附着在躯干骨和四肢骨上而得名,受人的意志支配。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牵引骨骼活动。肌肉一般附着在邻近的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动骨骼引起关节运动。人体的任何运动,即使是最简单的运动,都要有肌肉的配合才能完成,有起相同作用的协同肌,也有起相反作用的拮抗肌。
脚部的肌肉属骨骼肌,是用来支持体重和行走的运动肌。因为肌肉和肌腱是跨过关节的,所以肌肉收缩,使关节产生运动。每只脚含有十几组肌肉,且脚部大部分运动会牵引小腿部肌肉。
人之所以能够保持直立状态,是靠肌肉的相互制约、平衡的拮抗性所产生的肌肉紧张来维系的。
脚部肌肉也是维持足弓的要素之一。如果经常不锻炼或营养不良,肌肉不够坚强,无法支撑足弓,会使足弓趋于平坦。
人体皮肤中温度最低的是脚底皮肤
脚部皮肤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最外面的是表皮,能够防止细菌侵入体内。中间的是真皮,在表皮以下,有毛发、汗腺、皮脂腺、血管和神经末梢等。最下面的是皮下组织,内有脂肪、血管和神经末梢等,如图1-11所示。
人体为了维持稳定的正常体温,会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一方面产生热量,一方面把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出汗和皮下血管的扩张排出。如人在运动后,皮肤会通过汗腺把分泌出来的汗液排出体外。 图1-11??皮肤的组成
在整个人体皮肤中,脚底皮肤的汗腺最多,但温度是最低的,儿童活动量比较大,经常出汗,鞋内会很潮湿,这种环境不利于儿童脚的生长,所以既要让脚部保暖,又要尽量保持鞋内干燥。
足弓是人体的“天然避震器”
一位外国的科学家说“人有美丽而伟大的脚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拥有足弓。
人脚底部有内外两个纵向的足弓和一个横向的足弓。
内侧纵弓比较高,有弹性,主要是在走动时发挥推动力和减震作用。外侧纵弓比较矮,基本上看不出来,也没什么弹性,站立时发挥支撑作用。横弓在前脚掌处,跖骨像一座拱桥排列起来,行走时能够缓解前掌的冲击力,也起到向前推进作用。
足弓的功能是负重、行走、吸收震荡及散热。 图1-12??足弓
完整的足弓在跑跳或行走时可以缓和、吸收震荡,并保护脚部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及脚以上的关节,避免内脏及大脑的损伤,起着减震弹簧的作用。
足骨、韧带、肌肉是维持足弓的三要素。
如果足弓形成不充分或损伤,在站立、行走、跑跳时,脚不能行使正常的支撑、推动及缓冲功能,就会加大脚的整体负担,失去对身体的保护。















